李永波+趙悅


摘 要:環境技術創新是提高企業環境績效的必由之路,對于改善我國生態環境意義重大。文章采用中國三十個省(市)自治區的工業企業2008—2014年的面板數據,通過建立面板數據模型探討企業技術投入、市場因素、環境政策等因素對于環境技術創新的影響。結果顯示,企業的人力資本投入對于環境技術創新促進作用最大,企業的資金投入、技術轉讓和環境規制也對環境技術創新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環境技術創新 影響因素 工業企業
一、 引言
傳統研究認為,工業企業是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但隨著世界各國的工業企業的環境技術創新行為的發展,工業企業正在變成環境問題的解決途徑。Ilker基于土耳其的數據證實了企業進行綠色創新能提高企業績效和競爭能力。
環境技術創新可引申為環境創新和技術創新,通過技術革新保護環境,又可以通過解決環境問題推進技術進步。對于環境技術創新的較全面的解釋來自Shrivastava(1995),他圍繞產品的生產過程,產品相關生產工藝創新以及生產活動使得環境面臨產品生產活動帶來的污染所承受挑戰這三個維度對環境技術創新的涵義做了闡述。各國的學者根據各國數據進行了環境技術創新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Brunnermeier(2003)基于美國的制造業數據研究發現污染治理支出有利于促進環境技術創新,Horbach(2008)基于德國的數據研究表明,R&D投入能刺激環境技術創新。中國的學者范群林(2013)基于中國面板數據同樣證實了技術投入,特別是人力投入能促進環境技術創新。更近一些年的研究,張彥博(2015)、HE(2016)分別基于中國數據證實了政策激勵作用,股東壓力和企業性質的不同會促進企業進行環境技術創新。
本文采用中國30個省(市)、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008—2014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固定效應模型的分析,從市場角度政策角度和企業自身技術投入、股權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二、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我國工業企業環境技術創新同時受到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考慮到區域發展因素,采用中國30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本文選取中國30個省(市)、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數據缺失嚴重,本文加以省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8—2014年的面板數據。以環境技術創新水平為因變量,以企業自身因素、市場因素、政策因素三個方面作為自變量(見表1)。相關數據來源《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銳思金融數據庫、佰騰網數據庫。
(一) 變量選取
(二)變量說明
1.環境技術創新。衡量環境技術創新指標是與專利數量有關的變量。本文選擇發明專利申請量指標作為衡量技術創新的變量。在佰騰網數據庫中得到的發明專利數據按照申請時間和國省代碼進行整理得到我國各省市2008—2014年環境專利申請數量數據。
2.技術投入與股權結構。企業自身因素的影響從直觀技術進步的投入方面和企業股權結構對于企業決策能力的影響兩個方面共同度量。企業的技術投入對于技術創新至關重要,是影響創新的最先要考慮的條件。中國工業企業的R&D支出增加會增加專利技術的產出,本文從對于R&D資金和人力投入兩方面來衡量。采用R&D經費支出、R&D人員全時當量兩個變量來衡量技術投入。
股權結構在一定在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決策和發展方向,所有者通過實施壓力使得企業管理者采取環境技術創新行為,并可以具體地參與到環境技術創新決策的相關設計中。股權結構從股權集中度和股權性質兩方面來衡量。本文根據《證監會行業分類2012版》作為分類依據,采用制造業,采礦業,電力、熱力、燃力及水生產和供應類三個行業的正常上市的上市公司的Z指數來度量股權集中度。
3.技術市場。市場從需求拉動的方面影響著企業環境技術創新成果的商業化、產業化。技術市場在促進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交流、技術成果展示方面有著巨大的推動力。技術市場成交額指標能客觀地表明市場的需求與需求趨勢導向。本文利用技術市場成交額來度量國內市場對于環境技術創新的需求以及拉動能力。
4.政策執行。環境政策工具和環境管制是影響環境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對于環境政策執行情況的考察也是探索環境技術創新路徑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各省市的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來對環境政策執行力度進行度量。
三、模型設計與檢驗
(一)建立面板數據模型
根據面板數據的優勢,本文采用面板數據模型進行研究。模型設定形式如下:
(二)確定模型形式
利用F檢驗確定模型形式,結果如下:
F2=13.1544>F0.05(29,176) , F2統計量不顯著,選用個體固定效應模型(見表2)。
(三) 固定效應模型結果
利用Eviews6.0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四) 模型結果分析
從模型整體來看,模型顯著性較高,模型整體擬合優度較高。Z指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為0.05的顯著性檢驗。分析認為Z指數通過影響股權結構來間接影響公司決策對于環境技術創新影響不顯著。其余所有變量均通過檢驗。
R&D人員全時當量、 R&D經費支出對環境技術創新有正向促進作用。同時, R&D經費支出系數表明,工業R&D經費支出每增加1% ,工業企業環境技術創新水平增加0.4164%。R&D人員全時當量每增加1% ,環境技術創新水平增加0.6761%。這表明工業企業環境技術投入是如今工業企業環境技術創新水平增長的最關鍵因素,政府必須重視技術進步的投資和激勵手段。更深入探究發現,彈性系數比較結果顯示,人力資源的效果大于資金效果,表明中國現階段仍處于粗放型增長模式,對于勞動力的投入回報大于資本回報,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工業企業中占比大。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市場方面,技術市場成交額對于環境技術創新也有顯著正向影響,市場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工業企業進行環境技術創新。同時,適當利用政策引導擴大需求,通過需求拉動效應來促進環境技術創新水平。政策方面,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對于環境技術創新有正向影響。由于我國目前環境技術水平和經濟結構的限制,目前對于環境保護多集中在對于污染的治理方面。所以,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反映企業對于工業污染治理的執行結果。endprint
四、結論
本文研究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工業企業數據,建立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研究結果顯示:技術的資本和人力投入是企業應對環境問題提升環境技術創新水平的重要方向;其次,由于市場需求刺激,加之環境技術創新的產品化、商業化等一系列面向市場的特征,使得技術市場成交額指標成為促進環境技術創新發展的實質性標準;由于環境問題的外部性,市場無法完全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環境政策和環境規制工具對于環境技術創新水平的前進有著相當顯著的推進效應。
參考文獻:
[1] Ilker Murat Ar .The impact of green product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capabilit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environmental concern [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62 ( 2012 ) .
[2] Brunnermeier S B,Cohen M A.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45(2).
[3] Shrivastava P.The Role of Corporations in Achieving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 (4).
[4] Horbach J.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New Evidence from German Panel Data Sources[J].Research Policy,2008,37(1).
[5] 范群林,邵云飛,唐小我.環境政策、科技進步、市場結構對環境技術創新的實證研究.科研管理 [J]2013,(6).
[6] 張彥博,潘培堯,魯偉,梁婷婷.中國工業企業環境技術創新的政策效應中國人口.資源環境[J] 2015,(9).
[7] He.Z.X,Xu.S.C,Shen.W.X,Long.R.Y,Chen.H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33 (2016) .
[8] Vilchez.V.F, Darnall.N,Correa.J.A.A. Stakeholder influences on the design of firms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42 (2017).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