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曉紅
摘 要:目前,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處于基本建成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明確政府的主體責任,建立各級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科學明確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健全保障基本、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保障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有效運轉的長效機制。因此,要密切結合“廣覆蓋、?;?、公平性、均等化、強基層”等關鍵詞建立評估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
關鍵詞:基本公共服務 總體評價 評估指標
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評價
(一)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
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包括財政預算支出和社會資本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反映地區生產總值用于基本公共服務的比重,通過與基期的比較,反映基本公共服務與地區經濟發展之間的變動關系。
(二)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
有效供給不足是現階段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對政府職能不到位、公共財政對基本公共服務投入不足這一主要制約因素,基本公共服務規劃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穩步增加的發展目標。通過與基期的比較,對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及政府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進行評估,有利于建立與經濟發展和政府財力增長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增長機制。
(三)基本公共服務人均財政投入
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人均財政投入的評估指標,一方面,有利于引進人口變動因素,從人均水平的角度觀察財政支出對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的變動情況;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比較,有利于衡量地區差距。
(四)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城鄉公平性指數
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一體化建設、縮小城鄉差距是基本公共服務規劃的重要政策目標?;竟卜罩С龀青l公平性指數由縣及縣以下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性支出占全省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性支出比例和縣及縣以下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之比構成,當指數大于1表明財政政策是向農村傾斜的。
(五)人均預期壽命或人口死亡率
從一般意義上說,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平均預期壽命成正比,與人口死亡率成反比,這兩個指標都可作為衡量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一個綜合性指標。
(六)社會滿意度
公民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和政策正確與否的最終評價者,體現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民本導向。社會滿意度可通過一定樣本的抽樣調查或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
二、基本公共服務各領域總體評價指標體系
(一)基本公共教育總體評價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主要包括為適齡兒童、少年免費提供九年制義務教育,以及對農村學生和城鎮家庭困難學生在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學前教育及農村住宿生分項補助計劃。要體現基本公共教育公平發展的原則,縮小城鄉教育水平差距的目標,對困難地區、困難家庭的扶助政策以及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主要包括:①基本公共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該指標為基本公共教育在GDP中所占份額,通過報告期與基期比較,可反映公共財政對基本公共教育投入規模及基本公共教育財力保障的變化情況。②文盲率是衡量義務教育服務水平的一個綜合性指標。
(二)勞動就業服務總體評價
從目前的勞動就業服務發展現狀來看,公共就業服務的投入主體仍然是政府,因此將財政保障指標作為衡量勞動就業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選取勞動就業服務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和人均勞動就業服務財政支出兩項指標來測度勞動就業服務的財政保障水平。此外,公共就業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是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選取非公共職業介紹機構介紹成功人數占職業介紹機構介紹成功總人數的比重考量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程度。
(三)社會保險服務總體評價
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整合制度及擴大覆蓋面,消除城鄉差別、地區差別,為此,對社會保險服務的評估內容涉及對財政投入保障程度、基礎設施及人員配備情況、各類保險制度在城鄉和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之間的覆蓋程度、各類社會保險的保障程度等多個方面的評估。主要包括:①財政社會保障水平及社會保障支出占GDP比重。財政社會保障水平反映政府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程度,體現政府的責任深度。社會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反映社會保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力度,體現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水平之間的關系,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在20%~35%,發展中國家普遍在10%左右。②城鄉經濟貢獻公平指數。該指數反應了經濟社會對城鄉之間社會保障資金配置的公平程度,體現了政府在城鎮和農村分配社會保障資金的公平偏好與社會保障資源的全民共享狀況。
(四)基本社會服務總體評價
基本社會服務是對社會貧困群體的基本生活進行兜底性的保障,從最低層次上解決社會民生問題。因此,對基本社會服務的評估首先應該是對象定位的評估,即社會資源是否在最需要救助的人群之間分配;其次,服務規模和服務種類能否達到一定程度,服務的覆蓋面、社會福利的保障范圍是否達標,社會滿意度如何。主要指標包括:①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財政投入一體化指數。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財政投入一體化指數是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財政投入占政府全部財政支出的比重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財政投入占政府全部財政支出的比重的比值,衡量政府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同投入強度。②最貧困人口接受社會救助金占總社會救助金的比例。該指標對最貧困人口所獲得的社會救助資源比例進行衡量,評估社會救助對象的確定標準是否合理,社會救助資源是否分配給了最需要救助的群體。③脫貧率。脫貧率是一定時期內的脫貧人口占該時期貧困總人口的比例,能夠直觀的反映社會救助的實施效果。④城鄉生活救助率一體化指數。生活救助率是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標準占同期人均消費食品支出的比例,如果生活救助率小于1,說明低保金不足以達到當地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水平,即救助標準偏低。城鄉生活救助率一體化指數是農村生活救助率與城市生活救助率的比值,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標準的角度反映城鄉差距。endprint
(五)醫療衛生與人口計劃生育公共服務總體評價
對醫療衛生與人口計劃生育公共服務的綜合評價主要有兩個方面,即:財政保障水平和城鄉差異程度。財力保障對于促進醫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均等化目標至關重要。因此選取醫療衛生服務財政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人均醫療衛生服務財政投入兩項指標來衡量公共服務的保障水平。從城鄉差距角度來看,選取如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與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數之比、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與每千農村人口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數之比兩項相對性指標來直觀測度醫療衛生與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的城鄉差距。
(六)基本住房保障總體評價
基本住房保障總體評價主要指標包含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建設比重(縣級)、公共租賃住房目標任務完成率、各類棚戶區改造目標完成率、農村危房改造覆蓋率及住房公積金覆蓋率。其中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建設比重(縣級)反映為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制度的覆蓋程度,通過制定實施公共租賃住房制度的市縣個數占本區域內全部市縣個數的比重來表示;公共租賃住房目標任務完成率和各類棚戶區改造目標完成率反映評估期內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改造規劃目標的完成情況;農村危房改造覆蓋率反映解決農村五保戶、農村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農村低保邊緣戶和其他困難家庭的基本居住安全問題的開展程度,由評估期內已開展的農村危房改造的戶數占農村總戶數的比重來體現;住房公積金是住房分配貨幣化、社會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理論上住房公積金覆蓋率應是 100%,但由于公積金制度本身的局限所致,大批進城務工人員、自由職業者等群體的公積金權益并未得到保障,因此,住房公積金覆蓋率反映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實際覆蓋面。
服務水平主要體現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實施效果,評估指標有公共租賃住房已保障戶數占城鎮常住家庭戶數的比重、農村危房改造竣工率、農村貧困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其中公共租賃住房已保障戶數占城鎮常住家庭戶數的比重用來反映城鎮基本住房的保障程度;農村危房改造竣工率、農村貧困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反映對農村貧困家庭住房改造的開工、竣工情況,以及改造后貧困家庭的居住環境。
(七)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總體評價
政府是實現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主體,財政投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居民享受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內容的多少和服務標準的高低。主要指標包括人均公共文化體育事業費支出以及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等。人均公共文化體育事業費支出是衡量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程度的核心指標,突出體現了財政對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財政公共文化體育事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測試政府對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支出的意向性。從城鄉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均等化的角度,選取指標城鄉國民體質合格率差異度來衡量,即城市《國民體質測定標準》達標率與農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達標率的差額。
(八)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總體評價
財政保障水平。財政投入是保障殘疾人各項服務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即政府對殘疾人事業投入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
殘疾人社會保障覆蓋率。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包含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待等內容,主要選取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方面的重要指標,如殘疾人社會保險覆蓋率、城鎮殘疾人醫療保險覆蓋率與農村殘疾人醫療保險覆蓋率之比、應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的實際納入比例。
殘疾人基本服務覆蓋水平。依據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的內容,殘疾人基本服務包含殘疾人教育、康復、就業、文化、體育、無障礙設施等多項服務內容,根據所包含的內容,選取有代表性的指標。如學齡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比例、城鎮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率與農村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率之比、城鎮殘疾人登記失業率與該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之比、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殘疾人比率等。
殘疾人與健全人生活狀態比較。殘疾人公共服務作為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是最能體現不同人群之間差距的一個部分。生存發展是殘疾人公共服務的基礎,選取兩項表現殘疾人生存發展的指標,即城鎮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該地區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殘疾人家庭恩格爾系數與該地區家庭恩格爾系數之比。
參考文獻:
[1]孫慶國.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衡量指標[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9,(1).
[2]陳昌盛,蔡躍洲.中國政府公共服務基本價值取向與綜合績效評估[J].財政研究,2007,(6).
[3]李劍.基本公共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商業研究,2011,(5).
[4]王新民,南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基于我國31個省域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1,(7).
(作者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