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漢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表現,是一種文化載體。通過歷史沉淀,我國語言文學體系明顯已經趨向成熟及完善的發展階段。但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新鮮事物不斷演化,在這種背景下網絡語言也隨之興起?;诖吮疚膹姆e極及消極兩個層面探討在新時代中,網絡語言對漢語文學的發展造成的不同影響。針對其消極部分,提出積極改進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語言;漢語文學
前言
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漢字承載了不同時期人們的智慧,記載了歷史整體發展的進程,同時也傳承了我國的文明,由此可見漢字在我國發展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文學也開始“與時俱進”,在快節奏社會環境下語言文學呈現出簡潔化及網絡化的特征,并衍生出了一種新型的語言形式--網絡語言。如何規范網絡語言與漢語文學之間關系,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現狀,是每個人都應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網絡語言概況
顧名思義,網絡語言則是以網絡為依托,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的語言形式,與傳統的漢語言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網絡語言講究簡潔易交流。用最簡短的文字或符號來表現某種特定的需求,從字面上分析比傳統漢語言表達更易理解。主要形式有如下:數字型的表達(如88表示拜拜),字母型的表達(如RP表示人品),符號型的表達(如開心O(∩_∩)O~~),同音型的表達(如神馬表示什么)等。而隨著互聯網技術普及,人們也逐漸接受了這種形式的網絡語言,并在現實交流及溝通的過程中使用,且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表象。當然漢語言文學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但由于其強大的文化底蘊及歷史地位,并沒有被其他不良因素而左右。但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卻對漢語言文學的規范性造成沖擊。從長遠角度考慮,應合理正確規范網絡用語,但并非全部摒棄,選擇健康且積極的網絡語言合理應用才更符合當下的社會節奏。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基于文字角度來進行分析,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是具有一定促進作用的。網絡語言通過多種形式來賦予傳統漢語言更多新的意義,是具有一定創新性的。且網絡語言在使用過程中靈活便捷,與傳統常規性用語有一定區別,在融合漢語語法體系上予以改造,使漢語言文學的表達更具有趣味性及豐富性。而在網絡語言運用的過程中也經常結合英語語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文化交流,在網絡世界中能夠達到自由交流的目的。例如囧字的運用,本來這個字的本義為“光明”,但逐漸在網絡社群交流中成為一種表情符號的代表,被賦予“郁悶、悲傷、無奈、尷尬、困窘”之意。并在徐崢導演的電影中成為系列化電影,如泰囧、港囧等。由此可見網絡語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簡化或更具有趣味的交流傳播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及生活。
(二)消極影響
1.網絡語言多元化應用使漢語言文學面臨危機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文字語言兼具了人際傳播的功能,并打破了傳統傳播學中的傳者與受者這兩個理念的區分,而在網絡中,信息更無需過濾,其所傳遞的便是最具發散性的動態。正因如此,人們基于方便性考慮,在漢語言文字運用上越來越簡潔化,而這種傳播性也導致網絡語言的普及性。而隨著人們對社會意識形態的控制力不斷被削弱,各種低俗、非主流的內容也在網絡語言中有了落腳點,這些頹廢的消極網絡語言信息不但消磨著年輕一代的意志,長此以往更會侵蝕年輕人的思想,對個人的精神信仰造成巨大的危害,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最終將可能帶來大級別的災難。青少年群體正處于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黃金階段,網絡中所傳播文化價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系統化人格和精神素養的形成。面對著多元化的網絡語言,青少年群體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判斷是非。主流意識形態和文化信息會所能起到的導向作用會漸漸弱化,反之,一些帶有負面色彩的意識形態或網絡語言卻能令其產生深刻的印象,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
2.網絡語言無序化會影響漢語言文學國際形象
隨著國與國交流越來越頻繁,國際上對于漢語言文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外國人都遠赴千里來中國學習真正的漢語。因此在推廣漢語過程中,如果沒有合理規范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漢語言文學在國際上地位,使外國人無法深層次了解我國漢語言文學的魅力。而很多網絡語言為了達到標新立異的作用,往往會采用諧音字的形式來引起更大的反響。如電影“從天而降”改為“從天兒降”,將“怦然心動”改為“怦然星動”等等,雖符合電影中的主旨內容,但卻會使人們造成歧義或誤解。而且很多中學教師也反映中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采用網絡語言,如果沒有及時糾正會導致中小學生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影響其后續發展及與他人的交流。因此針對網絡語言的應用,應做到合理化,弱化其帶來的消極影響。
結語
在新時代下,我們應正確看待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使我國語言體系能夠豐富且規范。針對網絡語言積極影響應宣傳推廣,而針對其消極影響則應客觀對待,并采用相應措施加以整合,以此來更好推動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麗旋.現代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培養[J].新課程(下)2015年06期
作者簡介:呂錦鵬 (1999.10.10)男,籍貫: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學校:南京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