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要】在歐洲啟蒙運動期間,聲樂得以快速發展,出現了很多作曲家,喬治·費里德里希·亨德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創作的作品至今價值意義非凡;為將美聲作品的特殊演唱方式、飽滿的感情等全面的表現出來,其作品中融入大量的美聲唱法技巧。其中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就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筆者將結合亨德爾的生平和其創作《彌賽亞》時的背景和意義進行分析,從而分析《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的風格及其演唱的技巧。
【關鍵詞】《彌賽亞》;女高音;詠嘆調;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巴洛克時期一名非常偉大的音樂家,亨德爾在創作過程中將美聲的演唱形式與飽滿的情感展現的一覽無余,而且在美聲唱法中大量融入了聲樂技巧。其中清唱劇《彌賽亞》是亨德爾的經典之作,在此作品中多采用女高音詠嘆調為樂曲的落腳點,本文以《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為研究基礎,分析其聲樂特點和演唱技巧,為提高演唱者在對該曲目進行演唱過程中的音樂水平、個人修養以及演唱技巧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關于亨德爾與《彌賽亞》的概述
亨德爾生于1685年2月23日,出生地在德國哈勒城,少年時期師從本地作曲家潛心學習音樂作曲,后來在教堂里擔任管風琴師兼藝術指導之職,并在此過程中開啟了自己的創作之路。在整個十八世紀,亨德爾享有盛譽,被成為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獨具特色和藝術魅力。比如,對于創作作品中的人和物,或凸顯個性,或融入情感,最后以詠嘆調的方式演繹出來。在亨德爾的一生,共創作了七十余部作品,其中歌劇四十部,清唱劇三十二部,作品根據特色。無論是作品結構、聲音特點,還是情感的渲染把握等方面,都可以表現出演唱者極高的藝術修養以及表演技巧。
清唱劇《彌賽亞》的創作背景:每一個得以源遠流長的時代作品,終將屬于其所產生的時代,對于亨德爾創作的《彌賽亞》來說同樣如此,它產生于巴洛克后期的文藝復興的年代,深深烙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洛克文明的印記,《彌賽亞》在內容方面的描述帶有宗教性質的色彩,但其內涵卻超越了同時期聲樂作品對于宗教文化的表達,描述了耶穌在人間受難、死去到復活的過程,作品從內容到抒情都具有感人至深的特點,向全人類展現出了上帝救世救人的思想,但是從作品內涵的深層面進行解讀,其不僅具有宗教神學的意義,同時表達了神對人的拯救和厚愛;從曲律方面看來,《彌賽亞》中女高音部分采取詠嘆調的演唱形式,旋律優美,節奏性強,為演唱者提供了足夠的演唱空間和對其聲音技巧的把控。從整體中看,《彌賽亞》作為流傳深遠,至今被演唱者所喜愛的清唱劇,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和意義,它將詞曲的融合達到了完美的境界,自《彌賽亞》之后將整個巴洛克后期的歌劇和清唱劇劃出了清楚的界限,為意大利和德國等國家的歌劇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二、《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特點
(一)清唱劇《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的結構特點
在亨德爾生活的巴洛克時期,在民眾看來,聲樂作品的最顯著特點在于作品的節奏感,節奏上應當有階梯式變化,而這正是其音樂劇的精髓所在。從亨德爾的音樂劇來看,節奏感非常的好,對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演唱者必須準確把握作品節奏變化以及各樂段間的力度對比,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出作品的內在精華。
以《彌賽亞》為例,雖然這首清唱劇題材來自《圣經》里的內容,但是其舞臺上的創作特點以及其對于人物性格的深入思考以及分析研究,已經大大超越了這一時期的各類宗教音樂,同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彰顯了亨德爾對題材的準確把握以及其與音樂劇創作的有機結合。從《彌賽亞》內容來看,演唱者必須有很好的嗓音條件,才能在舞臺上充分宣泄人物的情感。在旋律以及伴奏創作過程中,為了能夠突出宗教信仰及文化訴求,亨德爾的歌曲旋律技巧以及內容等都非常的莊重。正是因為在作品題材中能夠將思想情感的表達與旋律伴奏有機結合在一起,才使得亨德爾名垂千古,作品世代相傳。
(二)《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的樂曲特點
《彌賽亞》全劇共分為三個部分,總體可以分為53個章節,在53個章節之中,女高音詠嘆調一共有5首,從《彌賽亞》所具有的崇高藝術價值分析,在這伍首女高音詠嘆調中,不僅僅具有清唱劇演唱的基本特點,同時還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色[1]。
1.音域不高,音區舒適
在女高音詠嘆調的五個章節中,如:《野地里的牧羊人》、《錫安的居民,應大大喜樂》、《若上帝幫助我們,誰能抵抗》等曲目中,一般的音區都是在f1--a2或者e1—g2以及#f1—g2中,具有音區不高的特點,女高音的演唱者在演唱該曲目的過程中可以展現其優美圓潤的聲音特色。
2.速度平穩的把控
演唱者演唱亨德爾作品的過程中,尤其是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中,需要始終注意作品在速度與節奏上的把控,保持速度平穩,嚴格依照節奏進行演唱。同時要注意伴奏和演唱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伴奏從始至終,一直需要保持相互呼應的特點,保持在演唱過程中音樂和格調的整體統一。
3.呈階梯式的力度變化
在亨德爾的作品中,一般在樂句和樂段之間呈現出階梯式的力度變化,在整個樂曲的伴奏中,沒有連續超過兩個節拍的強弱變化,一般都是弱進的曲律,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時一般都是在樂段連接處或者是伴奏和人聲交替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需要做好對于力度、音量的控制。
三、《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演唱研究
從聲樂史發展歷程來看,亨德爾及其作品無疑具有濃厚的一筆,甚至在整個聲樂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亨德爾的作品是聲樂史上彌足珍貴的作品;第二,在亨德爾創作的作品演唱過程中,很多曲目和諧有序,一方面可以有效發揮出演唱者的自然嗓音條件,另一方面用到了美聲方法和處理技巧,對演唱者的綜合能力培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技巧需要如何把握?筆者在此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節好氣息
聲樂演唱過程中的演唱者氣息非常重要,同時也是演唱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美聲作品是一種特殊的聲樂藝術演繹形式,需嚴格要求氣息。氣息的調節,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整個聲樂作品演唱過程中的藝術處理,演唱者應用正確運用和把握氣息,將作品中的情緒用快、慢,強、弱等氣息予以表達,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完整的作品。
(二)把握好聲音與力度
基于以上闡述可知,亨德爾所創作的作品對演唱者的自然嗓音條件要求非常的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出演唱者自身的發聲區域。仍以《彌賽亞》為例,對音域進行適當限制,可以使演唱者利用自然發生區域演唱,可以有效的促進聲樂訓練。值得一提的是,亨德爾所創作的作品節奏感非常的強,對演唱者的演唱力度及其運用把握要求非常的高;在感情變化過程中,可采用不同的力度來展現各種感情起伏,并以此來渲染舞臺效果,引起聽眾共鳴。
(三) 對于女高音詠嘆調演唱風格的把控
《彌賽亞》作為反映宗教思想和人文主義思潮的產物,表現了人們追求自由民主和擺脫封建束縛的思想意識,很多女高音章節的唱詞都是出自《圣經》中的故事,因此演唱者在進行演唱時,需要把握住其做為宗教題材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和演唱風格,如此才能貼近觀眾,使觀眾產生共鳴,最大程度地發揮亨得利清唱劇的演唱高度。
作為清唱劇而言,演唱風格需要把握其自然、柔和、富有旋律的曲律特點,在演唱過程中,《彌賽亞》沒有道具和布景,不通過演員的肢體表演進行曲目表現,僅僅通過演唱者的聲音進行劇情的遞進和表現,因此在演唱《彌賽亞》時,要求表演者通過對速度、力度以及演唱風格的把握,將聲音的感染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演唱者的情緒表達能力要求較高。
(四)對于演唱語言風格的把握
英語作為歐洲以及世界各國語言中最為通俗的語言,亨德爾為了適應社會,拓寬演唱范圍將其應用在《彌賽亞》的演唱語言中,使其具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流傳范圍和更加長久的生命力。因《彌賽亞》全文用英語演唱,所以演唱者在進行演唱過程中需要注意英語的語言特色,比如詞性的變化、句子整體的趨向以及在R的發音上的顫音變化和卷舌音的應用等等方面都需要演唱者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宏觀的把控,做到在演唱過程中對語言把握精準,感情表現的入味。同時用英語演唱可以更好的表達演唱者的原始感情,更容易被人們記憶和傳唱[2]。
(五)把握詠嘆調之曲調
人們熟知的《彌賽亞》中《安慰我的百姓》一曲,尤其是《安慰我的百姓》中展現出來的宣敘調以及詠嘆調,二者的有機結合,應用技巧非常的靈活和順暢。《安慰我的百姓》中的內容表達了耶穌傳教中發生的故事以及宗教信仰。在這部作品中,伴奏部分特色非常的鮮明,尤其是演奏形式,形成了全曲看似彼此相互獨立,卻是前后兩首曲子的引子;前一首清唱曲目采用的是宣敘調,后一首則采用的詠嘆調,雖然二者所采用的曲調不同,但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得全曲更加的動聽。在演唱時,演唱者必須保持平穩的氣息,而且聲音應當保持均勻連貫。
四、結束語
亨德爾的《彌賽亞》在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技巧和方式中具有其獨具的特色,本文從分析其特點入手,并且提出在演唱技巧上需要把控的五個方面,即:把握聲樂技巧中的氣息調節;對于作品演唱中聲音和力度的把控;對于女高音詠嘆調演唱風格的把控;對于演唱語言風格的把握;把握詠嘆調的曲調特點等演唱技巧對于《彌賽亞》中女高音詠嘆調做出一定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紅海.淺析作曲家亨德爾以及代表作《賽爾斯》[J].音樂大觀,2014(15):98.
[2]張金花.亨德爾的聲樂作品及藝術價值[J].音樂大觀,2014(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