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_余淼 圖片來自網絡
同心實驗學校:不能讓孩子們成為不勞而獲的人
特約記者_余淼 圖片來自網絡

同心實驗學校是一所面向打工者子女的全日制半寄宿學校,由北漂搖滾青年孫恒注冊的“工友之家”所創建。
同心實驗學校遠離北京印象中的繁華與喧囂, 這是一所面向打工者子女的全日制學校,由北漂搖滾青年孫恒注冊的“工友之家”所創建。學校地處皮村,走進去是狹小的街道,操著各地口音的打工者來來往往,房子也全是自己修的小樓房。根據地圖導航好不容易才尋找到這個根本不起眼的校門。
鐵柵欄門已經銹跡斑斑,學校在廢棄工藝美術廠場地上建立起來,當時動員了一百多名志愿者一起建造。學校左邊兩層高的教學樓是整個學校最好的建筑,右邊一排平房是老師的辦公室和學校的縫補室等。操場很小,連完整的籃球場都沒法規范設置,只能將兩個由企業捐贈的籃球架隨意擺放。正逢學生下課,雖然條件艱苦了點,但奔跑中的孩子們臉上的笑容依然很燦爛,有膽子大的學生看到我這陌生人進來,跑過來問我,“叔叔你來干嗎?”
校長沈金花接待了我,這位2001年來北京讀書、最后扎根在這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湘妹子,從最初來這里做一名志愿者到留下來幫助這里的孩子,一步步成長為同心實驗學校的校長,雖然艱辛,但從她的目光依然能感覺到一股子韌勁。
進了沈校長的辦公室,雖然名曰校長辦公室,但集倉庫、體育器材室、校園廣播站和學校榮譽室等多功能于一體。一番觀察心里不禁想,這樣一所簡陋且條件一般的學校為什么還要開展財商教育呢?這似乎離這些孩子們的生活還太遙遠了吧。沈校長招呼我坐下后,與我聊起來……
據沈金花介紹,同心實驗學校和阿福童財商教育的淵源最先開始于2013年。當時她代表學校去西安參加某教育年會,有阿福童的老師在上面講財商教育的課程。雖然在2013年之前有一些銀行在同心學校做公益服務,給這里的小孩上理財課,但沈金花覺得同阿福童相比,缺少了一些延展性的素養在其中。后來沈金花嘗試著同阿福童的老師進行聯系,但沒有成功。
2014年的時候,阿福童主動找上門來,希望在同心實驗學校為孩子們開設財商教育方面的課程。沈校長立刻爽快地答應了他們。
阿福童初來同心實驗學校自帶師資和教材。他們的課程體系包含了五大部分:認識與探索自我、權利與責任、儲蓄與消費、計劃與預算、社會及商業創業。這五大主題層層遞進緊密相連,希望培養孩子們的自我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財商技能以及創新能力。后來同心學校也有很多老師參與到這個課程當中來,成為以后授課的中堅力量。
同心實驗學校經常會收到很多社會上的愛心捐助。最初學校按照人頭發放的形式給這些孩子。但后來發現一個現象,有些孩子變得不思進取,似乎知道很多東西都會有社會捐助。沈校長認為,這些孩子應該明白在每一個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只有很努力的人才值得被幫助。
阿福童幫同心實驗學校開發的同心幣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一種思路。這是一種虛擬錢幣,學生可以用它來兌換很多自己需要的東西。每個月學校的“中央銀行”會按照每個學生一個月十個幣的配比標準進行發放,但會根據每個班級表現的優異表現進行一定的獎懲,這也是變相激發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
每個班的班主任領到同心幣以后,會依照班級的“約法三章”,建立不同的同心幣發放的考核標準,一般可分為紀律、學習、勞動、衛生、才藝以及額外獎勵幾大類。額外獎勵經常用來“對付”一些較為調皮的學生,在四年級二班劉新蕾老師的班上有一名叫小林的孩子,他十分調皮也不愛學習,一提到學習整個人就頭疼腦熱。但這個孩子有很多其他閃亮的優點,富有責任心,外出實踐活動能力特別突出,在班級也有號召力。于是司老師經常給他安排一些班級上的事務,既能管束他還能發揮他的優點。劉老師介紹,小林還很有經商的天賦,每次在外實踐營銷相關的活動,他總是又快又多地完成各種任務指標。
除此之外,學校將同心幣的作用外延了一些。學校每年會有一些外出參觀或者學習的機會,若按平均分配,差不多每個班就五個名額左右,每到這個時候各班班主任對人選就特別犯難。于是這種機會也和同心幣掛鉤起來,比如某次外出的活動,參加的每個同學需要交納五個同心幣,通過這種手段技能篩選出真的想去的孩子避免炒大鍋飯,而且如果有孩子因為遲到或缺席,五個同心幣不會退還,沈校長說這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契約精神。
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和元旦前,學校都會舉行大型的活動,包括各種游戲、跳蚤市場、義賣等等。這個時候,同學們就會將他們的同心幣用來兌換或者拍賣心儀禮物,這樣一種方式,讓孩子們懂得了儲蓄的重要性,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他們延遲消費的道理。


四年級的司老師還介紹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孩子將課堂上學習的借貸消費理念靈活運用。比如一個孩子看到心儀的禮物想要兌換,但可惜手里的同心幣不夠用,這個時候他就會去找手里有閑置的同學借貸,雙方會自己達成“君子協議”,借五個還六個,而且常常是借貸方提出來。欠了款的同學在下一個周期也會努力表現,爭取還清借款。

每一年會有很多企業來到同心實驗學校獻愛心,沈校長和愛心企業商量后決定成立一個愛心夢想基金,這個基金作為孩子實現自己小心愿的補充和幫助

主持人崔永元與北京同心實驗學校校長沈金花共同主持打工春晚
因為同心實驗學校性質的原因,這里注定學生流動很頻繁,所以有時會出現有些孩子手里的同心幣還沒有用,卻因為家長打工變動的原因要換一個學校或者城市生活。家長就會帶著孩子來學校要求將手里的同心幣兌換掉,但平時沒有大型活動,兌換的東西就很少,所以難免會出現沒有用掉的同心幣。這時候老師們就會告訴同學,做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折損在手里。
有一段時間,沈金花發現有些孩子喜歡自己攢錢然后買零食來吃,私底下一問,才知道這些錢很多都是家長給孩子買早飯的,這引起了她的擔憂。喜歡吃零食確實是很多孩子的天性,但不吃早飯對于這幫正在長身體的學生們來說危害太大了,但這里很多孩子的家庭條件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太多零花錢來滿足自己的口福。
于是,經過和老師的商量,決定拿一個年級試點理財食育的課程,首先從最簡單的售賣果汁開始做起。老師帶著一些感興趣的同學成立了理財食育實踐小組,將他們在食育課上所學到的健康果汁拿到一些場合去售賣。老師對這些學生提出了售賣后必須把成本收回的要求。
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開始學習進貨、推銷、控制成本以及定價等等。截至今年4月份,該實踐活動已經開展了三期,成本全部收回且還有盈余。在第二次的時候,老師建議給參與的同學算工資,這樣就帶入了人力成本的思維。下一步,沈校長說結合孩子們早飯情況良莠不齊的現象,準備將制作豆漿提上日程,唯一比較擔心的是如何協調這個時間。
對于這樣的活動是否會引起各方面的擔憂和反對,沈校長認為,所有的知識在于運用,財商教育同樣如此,只有在用的過程中,能力和素養才會發展起來,這一點恰恰是學生未來成長最需要的。
每一年會有很多企業來到同心實驗學校獻愛心,他們總會問沈金花,孩子們有什么愿望,想幫助他們實現。有些小孩慢慢有了自己的“套路”,會在企業可接受范圍以內直接寫上自己想要什么。



操場很小,連完整的籃球場都沒法設置,只能將兩個由企業捐贈的籃球架各擺兩處
沈校長和學校的老師對這種現象很擔憂,于是和恒昌公司商量后決定成立“恒昌夢想+”愛心基金,作為孩子實現自己小心愿的補充和幫助。比如一個小孩為了實現目標需要100塊錢,但根據自己的各方面情況只能攢20塊錢,剩余那80塊錢就由基金進行匹配幫助實現,當然為了匹配到這80塊錢,會給這名孩子做一份任務進度表,他需要完成任務指標才能得到匹配。這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絕某些孩子的依賴思想。在實踐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有的孩子不需要基金的幫助也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會讓這名孩子特別有成就感,他會意識到,原來自己完全可以不靠別人幫助獲得成功。這種思想的種子,對于相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孩子特別重要。同心實驗學校在辦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其中,有家長欠學費的現象,有些孩子的學費拖了近一年,眼看著這個學期又快結束了。新學期一開始,家長就讓孩子自己來上學,雖然學校開學前信誓旦旦地說,沒有交學費的孩子,老師就不發書給這名孩子。但孩子來了,坐在教室沒有書,其他同學都拿到了新書,老師們于心不忍,最后還是把書發給了他。但家長就依然不露臉,不接電話。其實最可怕的就是這種家長“窮人思維”對孩子的影響,部分家長總覺得因為自己家庭困難很多事情就理所應當。
當問到這些孩子未來出路的時候,沈校長說,有一部分孩子會回老家讀初中,有一部分小孩會留在北京,去其他打工子弟學校升初中,因為北京各種條件限制,他們是進不了公立中學的,還有一部分孩子會很早就進入社會。
這種現象確實不是一兩個人的力量能改變的,沈金花說,我們這里的教育只能盡可能為這些孩子埋下未來可以幫助他們成長的種子,幫助他們多接受現在社會先進的事物,教會他們學習的途徑,讓他們體會到將知識和實踐結合的時候,學習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而這種學習的快樂是希望從這里走出去的這些孩子終身擁有。沈校長說,她內心深處就是想讓這些身處在社會相對底層的孩子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筆者采訪完這所學校走出校門的時候,無意間抬頭看見同心實驗學校的校徽,并不是很出彩的設計,但上面有六個字印象特別深刻:上好學,做好人。這也是同心實驗學校的校訓,很樸實,但卻代表著這里的老師對每一個孩子深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