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靜
【摘 要】隨著新課標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的改革也有明顯進步,但是目前很多教師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問題:現在的歷史課已經和以前有了顯著的區別,那么就不知道該怎么上課了,怕講多了學生的自主性下降,而也怕講少了學生不好理解與把握,講多講少的界限還是很難把握。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061
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加輕松、更加容易地掌握所學知識,為了給學生減輕負擔,但是減輕負擔不意味著學生不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去仔細研讀課本,這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根據新課標的規定,來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教師所需要關注的問題。下面從幾個方面講一講如何達到這種教學效果:
一、關注最基本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把握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知道學好一門科目最基本的就是先打好基礎,基礎知識就是能力的重要載體,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要點,那么就談不上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們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一)從教材出發,深入淺出地理解教材
教師需要先對教材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要審讀教材、整合教材,弄懂編者的表達意圖。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深入地研究每個章節、每個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那些看似沒有關聯的章節、單元,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搞清楚章節的內在聯系,教師才會抓住教材的主干,抓住教材的主體思路,從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把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教師與學生對待教材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教師是沿著“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思路來剖析教材,從而達到對教材的整體有一個明確的把握、對局部的重要知識點有很精確的認知。而學生則沒有這么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所以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審讀教材、弄懂編者的意圖。
(二)深入了解歷史概念
學習初中歷史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歷史往往是讀來很厚重,而學生的理解能力尚有欠缺,因此學生需要抓住歷史的概念來梳理整個歷史長河的各種關聯。抓住概念才能提綱挈領,才能聯系起各個歷史故事之間微妙的關系。教師對于歷史概念的把握越深,就越容易幫助學生構建起對整個歷史脈絡的宏觀認識。
(三)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歷史的知識點看似非常繁多、復雜,實際上,只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知識點的積累就需要構架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就像一個空殼一樣,只要稍微一碰,這個殼就碎了。
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學生作為教學目標中的主體,是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離不開教師的支持與鼓勵,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支持才能達到自己獨立思考、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師的首要目標是教書育人,當然學生一味地依賴教師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教學的過程好比是一場接力賽,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鑄就輝煌的成績。現如今許多學生不懂得如何學習,他們不知道如何學習才是最有效的,這就會涉及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問題,說道那些對歷史有著濃厚興趣的同學,他們往往有著愛讀歷史書、愛看歷史節目等興趣。只有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興趣就是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在當今的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來打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
要知道教學方案有多種多樣,同樣,學生這一類群體也會有個體差異,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同的發展方向,為了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指導方案。比如男生和女生對歷史的興趣愛好方面就存在明顯的差異。當我授課的時候,談到抗日戰爭、軍事理論的時候,這時候許多男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女生大部分都沒有表現出什么興趣,所以,由上面的情況可以得出一個道理:教師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不能采用極端的方式強迫學生學習,而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各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知識層面上獲得發展,教師要讓他們看到自己進步的表現,從而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學習興趣。
三、做好課堂點撥,提升課堂質量
教師不僅僅是一個課堂知識的傳播者,更是一個知識的調試者、調動者和創造者,教師不再是一個真理的壟斷者,而是一個知識的傳播者、促進者。當教師的角色有所轉變之后,我們感覺到新課標賦予教師的責任越來越重了,教師需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進行自主探究、合作與學習。這樣,他們的信息資源越來越廣,知識量越來越充足。在課堂中教師需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多思考、多多表達,只有學生表達的多了,我們才能從中看到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這是教師最需要的,只有提早發現問題、暴露問題,才能及時地解決問題。
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領學生主動思考
學生能力的培養重在思維的培養,教師的教學不再是知識點的重復,而是在繼承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教學也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一定的教學方法體現著一定的教育思想,如今最需要的就是創新思維,很多問題的根源只有一個,可是從這個問題延伸出來很多其他的問題,這就讓許多學生不解,這就是典型的思維能力不夠、創新意識不強的體現。要培養兩種意識就需要學生擁有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因為有時候發現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顯得更有價值。通過發現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這種教學方法擺脫了傳統的枯燥式教學,將死板的說教變為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究,從而使學生培養了獨立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結束語
在如今應試教育不變的環境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辦法滲透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多思考、多想辦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基本功,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深入最基本的知識,從而達到完美地理解與運用。然后,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提升學生的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是要針對不同的個體采用最合適的方法。歷史雖說是一門文科科目,但是某些方面邏輯性也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如何把握重點,找到邏輯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