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昭煜
【摘 要】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豐富,體育教師要依據高校體育教學的要求和特點,以終身體育作為日常教學目標,引導高校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并將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等應用到大學體育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空間。
【關鍵詞】高校 體育 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183
因為教育實踐的需求,專家們通常將心理現象分為兩種,一種是智力因素一種是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是指人們為了實現活動的順利進行所具備的認知能力,如觀察力、智力和思維能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能促進人們進行活動的全部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一種非認知性的心理機能交流,也稱之為動力交流,能在教學上體現出動力、定向、強化和創造等多方面的作用。
簡而言之,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和記憶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相關,更和非智力因素的動機、意志和興趣相關。
一、非智力因素特征
(一)動機特征
動機是指能夠維持和引發人們行為使他們達到所需目的的內在因素,而學習動機就是指學生學習行為的直接動力,是學生學習的持久動機前提,能夠有效推動學生的學習效率。一般來說,學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有計劃和有目的的學習,才能促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努力。
(二)興趣特征
興趣是人們對于一樣事物保持長久積極性的心理過程,當學生對一門學科知識具有強烈而長久的興趣,他就能堅持不懈地學習下去,甚至能取得突出的學習效果。不過學習興趣通常會因學生自身的成長和認知水平的提高而發生變化,所以教師和家長應該明晰學生的興趣,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意志特征
學生要想學習好堅強的意志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長久的保持優良意志品質,如學習自覺性和自制力,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達成制定的學習目標。意志是一種能夠讓人們為了夢想或奮斗目標而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在學習中的表現就是能夠堅定學習信息,并堅持不懈的為了學習而奮斗的精神,當學生具有堅定的意志,學習也會隨之有很大的進步。
二、非智力因素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培養學習動機
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大學生的行為和習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僅能促進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以此為基礎充分的調動自身對于學習活動的作用,進而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
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給予學生充分的目的性和目標性,在教授學生技術動作的時候,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鍛煉目標,最終才能讓學生熟練的掌握運動技巧。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吸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來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就可以利用相應特征鼓勵學生培養學習動機,讓他們能堅持運動。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又可以使用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從學習中取得愉悅感,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鍛煉意志品質
學生要想克服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就必須加強對于意志品質的鍛煉,嚴格要求自己,而教師在課程傳授的時候,也應該潛移默化的培養著學生的意志品質。如在調查不同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后,依據相應的特征進行指導,才能使學生在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時候充滿信心、循序漸進,并且最終養成頑強的意志品質。
為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學生的訓練量,創建出鍛煉意志品質的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培訓,當學生產生對確的念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從而促使體育活動的最終完成。
(三)加強學習熱情
學生的情緒對學習效益有著巨大的影響,它不僅能夠限制學生智力因素的發揮,還能影響到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最終效果。只有保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了愉悅,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實踐操作也能夠更加的靈敏,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就會出現壓抑而無趣的情感,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局限。
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當創建更加多樣化的良好環境氛圍,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滿興奮的情緒和活躍的思維,是使學習效果達到理想化的重要手段。
(四)完善評價方式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因素,只有積極的評價才能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而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是通過學生在反復聯系中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這一過程中就缺少了教師評價這一環節,師生間缺少了互動,學生無法自身的不足而教師也不知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因此及時的反饋是必要的,只有讓師生都明白自身的不足,才能對相應方面進行糾正和強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三、非智力因素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形式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
首先,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師要改變傳統以室外和技能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依據大學體育課程要求和學生地點,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并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應用,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
以足球教學為例,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足球技能,也要在課堂上組織足球比賽及足球游戲等,并觀看足球視頻,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逐漸體會足球運動的樂趣。其次,應用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終身體育教學背景下,要依據當前教育改革要求,對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進行確定,實現其多元化,不斷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在終身體育思想理念指導下,選擇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編寫體育教材。首先,基于社會和學校需求,依據大學生的生理特點及心理特點,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進行確定,使學生既能夠得到體育鍛煉,也能夠充分發揮自我價值。其次,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在原有教學基礎上,增加實踐性比較強的新型教學內容,使其更加多樣全面。第三,大學體育教學內容,既要講求實踐性,更要兼顧理論性,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鍛煉同步,從而使學生在長期體育鍛煉背景下,逐漸形成終身體育觀念。
參考文獻
[1]吳瓊先.新時代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J].教師,2016(5):44.
[2]高紅梅.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可行性分析[J].時代教育,2016(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