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超++許斌
摘 要: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自然環境好壞對人類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全面保護好人類共同生存的環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類需要通過自身努力,全面保護好生存發展的環境,通過科學規劃,有效管理,達到改善生存環境的目標,我國水資源非常豐富,有著復雜的水系,要想治理好環境,則需要在水資源合理利用上下功夫。文章主要通過對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剖析,進一步提出現代水文水資源治理措施與方法,以此建立起和諧的發展生態空間,推進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創新與進步。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工作;探討
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9-0195-02
引言
水文水資源是世界性問題,從人類共同體命運來講,保護水資源、利用水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與義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在各類水文水利管理中也實現了標準化、科學化,水資源技術有了全面的提高,領先科技創新能力,人類對水資源有了全面的改善,解決了水文水資源領域出現的各種各樣問題,實現了人類與自然的有機統一。目前,在水資源管理工作中,還受制于各種因素,比如氣候、生態、環境等均會起到制約作用,具體體現如下:
1 影響水資源的因素
1.1 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影響
大自然的水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江河徑流量卻時刻發生著變化,河流變遷與干涸對人類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范圍也在慢慢減少,范圍也在縮減,全球大氣候的變化,對江河徑流量影響較多,使徑流量得不到有效確認,嚴重影響了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加上人口問題的增加,對水資源需求也不斷增多,氣候變化、人口增長是水資源的主要影響因素,特別是需求的不確定性在未來發展中可能會造成水資源的枯竭,在當前人類發展中,已經有了越來越明顯的顯現,水資源供需緊張問題,成為當前最主要的矛盾。受氣候影響,水資源空間分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隨著水文循環加劇,氣候影響也發突出出來,我國水安全工作越發嚴重,水資源數量縮減使水資源安全也受到威脅,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可以說,一個國家水資源研究的能力,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與發展,水文資源研究管理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課題高度,更是全球重大的科技難題。
1.2 生態和環境對水資源的影響
影響水資源的還有生態環境系統,隨著全球水熱力結構變化,江河水質也出現了微妙和改變,一些江河已經在水質上呈現了惡化的態勢,水質發生巨大變化的影響因素就是氣候開始變暖,氣候的變化使許多地區湖泊、河流水溫提升,這樣不但導致徑流量減少,同時也改變了水生物系統形態,加重了水的化學成分濃度改變,水生物結構呈現了多樣性,生態結構呈現不平衡,水內藻類和浮游動物迅速繁殖增加,給水中生態帶來了巨大改變,河流中魚類等生物也呈現不規則性,失去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生物發育也有了改變,呈現不按季節發育、繁殖和成長的現象。
2 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來看,我國水文水資源管理與利用還不夠成熟,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技術上還較為落后,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思路,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2.1 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相對落后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對新型水資源利用還不夠,特別是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創建,推動了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使我國各地差距不斷減少,在社會進步的同時,水資源需求越來越多。在一些發達的省份,已經通過科技創新,充分利用起了城市雨水、城市污水等,大大拓展了水資源的識別范圍,通過科技整合使相關的水資源得到推廣與應用,并在現實生活生產中被人們所接受認可,這種非傳統水資源利用效果較為明顯,也為人類發展帶來了巨大利益,在欠發達地區,新型水資源概念還沒有得到普及,更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可行的開發使用模式沒有建立起來,水資源利用開發程度不高,相關技術應用也較為落后,影響了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2 水資源呈現了日益枯竭的狀態
我國對水資源管理還較為分散,當前,在水資源管理中,還較為落后,用水量主要是按照總量控制的原則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不但不能合理調動水資源,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使一些水資源白白浪費掉,這種方法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可以說,對水總量控制需要嚴格計算,是一項較為復雜的計算,在計算過程中,涉及水量監測、用水模擬、節水治污等技術標準,同時還要有相關制度約束。但是我國的計算方式落后,沒有綜合性考慮到各方面影響因素,導致水資源日益出現枯竭。水資源開發與利用上也存在缺陷,沒有良好的節水制度管理,水利用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現象。
2.3 工業技術造成的影響
隨著科技進步與發展,我國的工業技術開發有了全面的提高,但是工業企業生產為城市生活提供重要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和污染。我國相關工業、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遠遠達不到標準,一些地區為了增加區域經濟實力,對工業企業排放標準降低,整體看,受企業利益與政府主導多方面影響下,工業排放對水資源的污染越來越大,整體控制不力導致生態受破壞,而隨著人類社會進步與理念的改變,雖然也進行了部分修復,但整體效果并不明顯。
2.4 水文數據不足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重視大數據生產,而目前我國水文監測數據嚴重不足,導致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設備數量不足、設備相對落后,這就造成了無法得到精準水文數據的后果,要想充分把握好水資源情況,數據恰恰就是水文資料研究的基礎參考。在許多發達國家,水文監測設備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水文監測領域已經配備了高端的科技設備,為水資源研究提供精確數據支撐,而我國水文部門資金投入不足、理念不新、效率低下,一些高端、全自動、智能化監控設備并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產生不出可參考的水文數據。現在我國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許多測量得到的珍貴水文數據沒有相關信息化平臺,只在少數人手里,得不到有效利用,增加了研究人員、水文政策制定者的工作難度,綜合開放的使用平臺還沒有全面建立起來。
2.5 研究經費投入不足
隨著我國對水文水資源研究的重視,在各項研究領域也有了較好的投入,但是領域的加寬、工作的細化,還不足,特別是在工作深入過程中,出現了各項水文研究經費不足、不到位的問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急、快上,急功近利的心理導致那些涉及時間長、空間跨度大、耗費人力物力的研究項目沒有成效,見不到研究成果。特別是涉及到世界范圍的研究課題,已經遠遠走出本國范圍,屬于全球性水文課題,這些問題較為復雜、所需經費巨大,得不到支持,水文研究沒有形成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
3 現代科學技術在水文水資源中的利用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水文水資源也得到了全面的開發,通過技術創新,全面推動水資源工作開展,保證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發展。
3.1 開發新技術實現節流開源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理解已經不是局部性的,人們更加重視身邊水資源發展利用,而只有通過與科技的整合,才能實現資源合理利用與開發,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統一,技術在節約用水上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水資源利用上,需要“節流”控制水資源,推動我國傳統農業灌溉發展、實現工業水資源二次利用,避免出現嚴重的水資源浪費現象。在水資源開發建設上,要不斷加大科技推廣力度,通過節水、節流,確保水資源不流失、不浪費。與此同時,還在依靠“開源”實現水資源的創新,特別是充分利用好城市生活、工業污水,通過科技引領,使水資源得到有效處理,靠過濾、凈化等科學技術開發創新,處理好一次性污水,達到可重復使用的根本目的。
3.2 科學技術防洪抗旱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在國際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農業生產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尤其重要,需要充分做好防洪抗旱,才能保證農業生產豐收,而在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上,科學技術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是社會第一生產要素,通過科學技術應用能夠有效進行防洪抗旱。
3.3 借科技力量加強水資源管理
人類在豐富的物質生產同時,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使自然生態呈現了不平衡的發展狀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大問題,在傳統生產相對落后的時代,工業能耗高、粗放式生產,經濟效益增長不明顯,這種生產方式已經落后時代發展,只有不斷與科技相結合,才能提高生產能力,改善生產環境,進一步解決好水質污染問題,保證水質安全健康,形成良性循環發展良好態勢。
3.4 加強重點科學技術推廣
為了更有效監測好自然災害情況,需要通過科技推廣,對重大自然災害或突發水文事件進行有效的監測,相關技術裝置需要得到開發與推廣,不斷研究適合我國地形地貌特征的裝置,適應高山峽谷、高寒缺氧無人區,使水文測報形成自動化、智能化,全面收集各項有用數據,提高預測預報精度,為防洪抗旱減災做好服務。推廣水情、雨情、旱情、水質實時監測傳感器,及時了解水文變化信息,及時采集、遠程傳輸,并做好有效的數據分析。
4 結束語
水文水資源研究關系到國家建設與發展,只有全面了解自身情況,大力發展現代科技,才能針對性的做好水資源研究與開發,深層次解決好水文水資源問題,推動農業發展與工業進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瑞森,情學功.基層水文局面臨的危機和對策——以滄州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為例[J].水利發展研究,2011,12.
[2]杜順義,郭慕萍,李智才.中國黃土高原東部水文水資源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9.
[3]唐勇.水文水資源探析與相關技術的應用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3,1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