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小茜
摘要:作為一種可實現旅游業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生態旅游己成為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熱點和潮流在實際發展中卻仍然面臨困惑。鹽城旅游業當前面臨著進一步持續發展的難題。生態旅游作為具有多種良好功能的一種新型可持續旅游方式,是實現鹽城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SWOT
近年來,國內很多地區相繼開展了生態旅游項目,特別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憑借良好的資源走在了時代的前列。生態旅游業一時間被這些地區當成了優勢產業,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替代產業。生態旅游這種兼顧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旅游形式更是倍受推崇,成為許多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鹽城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心,擁有強大經濟的基礎和廣大市民的熱情支持,而城市及其周邊地區也具有豐富的自然景點和人文風景。研究具有符合鹽城大城市模式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可以更好的符合鹽城的經濟的發展模式,同時為我國其他地方的城市旅游發展提供更好的參考。
一、鹽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模式及其支持體系
(一)鹽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模式
通過以上系統的深入分析,從中可以看出,鹽城旅游的發展應該是朝著“傳統大眾旅游模式向生態旅游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模式前進的。發展生態旅游對鹽城現代城市旅游可持續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鹽城發展生態旅游的整體設想是:第一,努力迎合世界現代旅游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成為“國內外知名城市旅游勝地”;第二,鹽城發展生態旅游帶來的影響應該是全方位的,帶來的是綜合效益:能夠帶給旅游者欣賞、享受高質量的旅游經歷,包括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人文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生態旅游活動;保護鹽城自然、文化生態環境系統,增強大眾保護生態環境、重視生態價值的意識;努力實現生態旅游多主體收益,創造鹽城旅游區、旅游業、旅游者、當地社區、政府機構及其規劃部門、旅游開發企業、旅游經營者、管理和保護機構、專家和媒體、志愿部門等各類利益主體的“共贏”局面;促進鹽城及其社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以其在長三角的旅游“龍頭”地位,實施“旅游帶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實現鹽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支持體系
發展好鹽城現代生態旅游,使其成為國內外知名城市旅游勝地,不斷促進鹽城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非常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正如目標模式中所揭示的那樣,這項工程需要各個系統、社會各個部門、各利益相關者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無論哪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都是必不可少的。對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構建一個系統的支持體系,以實現鹽城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態勢,只有保持快速的增長勢頭,才能對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持續的動力。
(1)充分調動各方的力量
(2)進一步完善旅游業的各種規章制度
(3)完善交通體系
(5)著力提升鹽城旅游服務接待體系
(6)加強旅游人才隊伍的培養和管理
二、適應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生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
在國家層面上,目前急需在分析國內原有相關立法與借鑒國外相關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制定《旅游法》以及專門的《旅游飯店法》與《旅行社法》,盡快以立法形式確立旅游合同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以及旅游合同變更、終止的條件和程序等等。就相關環境資源保護法規而言,國家目前急需制定《國家公園管理條例》,修訂、補充與完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如風景名勝區分級管理、風景名勝區權屬界定、風景名勝區規劃管理等。有關生態旅游的相關基礎法律制度,尤其是相關旅游法規,急需提高其立法層次。
(二)優化鹽城旅游行政管理體系
旅游管理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旅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鹽城旅游發展是與中國現代旅游發展同步的,旅游發展對中國來說是全新的課題,無現成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供借鑒,國外雖然有好的管理模式,但國情不同,根本就行不通。因此,鹽城只能自己摸索旅游管理模式,經過20多年旅游飛速發展,鹽城形成了目前的行政管理體制。但是為了進一步優化生態旅游產品和大旅游環境,在全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典范,以適應鹽城發展生態旅游的形勢,必須要有所改進。
(三)加強鹽城環境綜合管理
要完善環保法規,加大環境執法。生態旅游一定要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嚴格執法。目前我國己經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文物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等與旅游密切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強鹽城市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的暫行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法規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使各項細節工作有法可依,比如加強景區設施和開發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規定,建立景區生態旅游管理條例等。
(四)建立適應生態容量的旅游規模控制方式
游客劇增帶來巨大的效益的同時生態環境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從保持境內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質量標準,保障旅游安全和舒適度的要求出發,根據游客主要流向、旅游設施接待能力和生態承載力等多種因素,運用多種科學方法,綜合考慮生態容量、資源容量、設施容量、心理容量等,按照謹慎從緊的原則確立不同時期鹽城市旅游最大容量,并嚴格地執行。
三、總結
生態旅游的興起,城市的旅游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筆者通過對鹽城城市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認為,生態旅游是以生態資源為依托,以生態學思想為指導,協調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為核心內容,追求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是一種新型旅游方式和先進旅游開發和管理思想。但是生態旅游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不是一本萬利的搖錢樹。在我國城市中開展生態旅游還存在相當多的難題。要是趨之若鶩地開發必然會出現種種后天失調的結果:盲目開發、缺乏統一規劃、管理水平低下;打著生態的旗子吸引游客,造成重開發輕保護的后果,引起城市脆弱生態環境的惡化,生態旅游也就成了“失態旅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