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劉文志
摘 要:風景林是具有較高美學價值并以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為目標的特殊林分。隨著人們對回歸自然的渴求,風景林近年來開始成為研究的熱點。從生態系統角度來講,通過合理科學的經營管理,創造既富有美學價值又穩定健康的風景林生態系統是風景林研究的必然趨勢。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風景林概況的基礎上,對城市園林風景林設計原則、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風景林;城市園林;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園林植物的配置過多地追求視覺效應,而忽視生態效應,有的城市甚至一味地追求營造山水景觀,僅僅將風景林樹種作為園林建設的點綴物而已。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風景林的營造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達到美化的效果。而營造山水、建設亭臺樓榭則可短時間內見效。據資料顯示,與其他綠化相比,風景林在我國城市園林建設中的利用率是比較低的。因此,將風景林引入城市園林中,事關我國城市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與提高。
1 風景林的概況
風景林可通過相關群落的構成,但其與城市園林內的群落還存有諸多不同,通常情況下,城市園林的人工群落需要極為精細的管理,其他外來樹種侵入難度較大,而風景林具有較大群落面積,和自然具有密切的聯系,群落演變、更換問題極易產生。為此,在風景林營造中應對此類問題進行充分考慮,并通過科學規律進行相關措施的研究,以此對人類生態需求加以滿足,達到環境美化的作用。
樹種構成與其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結構形式直接決定了風景林的觀賞價值、游憩價值。通過不同樹種有機構成的和諧群體可進行豐富多彩的林相、季相變化的呈現,顯示出自然、靈動的形象。光影、空間形態的變化可通過水平結構上的疏密形式充分展現出來,通過樹種、樹齡變化決定豎向結構變化現狀。如齡階相同的純林只能有一層林冠形成,水平走向為其林冠線的主要形態,為其主要表現為單一的林相、變化不足,復層林冠結構主要通過不同齡階林相互交錯種植形成,高低錯落為其林冠層的特點,起伏變化大為其林冠線的特征,其具有豐富的層次,欣賞價值高,這與風景林存在意義相符。
2 風景林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城市生態系統是以人為主體的生態系統,城市風景園林設計者必須掌握人的精神行為規律,使設計真正符合人的生活和需求。現在一些設計者為了標榜個性,突出自我,不顧大眾感受,園林設計美則美矣,卻缺乏基本的人文關懷。例如,很多城市綠地,設計有大面積草坪、或主要由地被植物組織的開敞空間,夏季烈日炎炎,冬季風景園林單調,生態系統不穩定,缺乏私密空間,風景園林效益差。因此,風景園林的創造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兼具美觀和實用功能,使人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心情在園林綠地中得到真正的放松。
2、科學性原則
植物是活的有機體,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必要的生態環境。這就要求設計者在利用植物進行風景園林設計時,必須先考慮其生態要求,做到適地適樹。同時,可以根據設計場地的環境條件,配植合適的植物;或者把植物種植在光、溫、水、土和氣等生態因子都適宜的環境中。
3、藝術性原則
風景園林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美觀性,所以風景園林設計不但要滿足植物正常的生長發育需求,還要符合美學原則。植物種類繁多,千姿百態,具有各自不同的觀賞特性,如銀杏觀葉、白皮松觀莖、紫薇觀花等。隨著季節變化,園林植物也會呈現萌芽、展葉、開花、結實和落葉等不同的季相美態。只有在風景園林設計時,根據植物形態、色彩、體量大小、季相變化的不同,綜合運用統一、對比、均衡等美學原則,才能配置出優美和諧的植物風景園林。
4、經濟性原則
所有的風景園林設計后都要付諸實施才能見效。所以,在設計時,要遵循經濟性原則,提高風景園林設計的可行性。植物配置時,盡量選擇一些壽命長、耐粗放管理、耐瘠薄的植物。應以鄉土樹種為主,同時根據不同的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選擇其他相應的園林植物。多種植物組合,配置成喬灌草復層結構,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引起病蟲害泛濫,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減少后期養護管理的費用。另外,從長遠考慮,合理控制栽植密度也十分關鍵。植物定植初期,為提高成活率,節約成本,配置多以幼樹為主,株行距小一些,風景園林效果才好,但是隨著植物生長,體量增大,后期需要移栽或間伐,才不影響植物的生長;若株距和行距設置過大,雖然省去后期移栽或間伐費用,但短期風景園林效果又較差。為緩和矛盾,風景園林設計者可以根據成年樹木樹冠大小來決定其種植距離,合理利用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混交來解決風景園林的長短期過渡問題,才能達到理想的風景園林效果。
3 城市園林中風景林的應用
1、江河風光帶風景林
江河風光帶風景林是指將風景林群落設置于江河風光帶各個區域,以此將涵養水源、觀賞游憩特征突顯出來。在城市生態環境改善、歷史文化展現、推動觀光旅游等各個方面功能顯著。為此,在營造風景林過程中,應對市民休息、游玩等作為重點考慮對象,并將其觀賞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利用各類樹種,如形狀、葉子、花朵、果實觀賞等,進行多樹種、結合喬灌草、林相改變、季相明確、花香芬芳風景林的營造。要求必須將植物造景觀念合理應用于景觀設計中,通過優化配置各類觀賞植物,如喬木、灌木等,將植物的多樣性充分展現出來,通過植物多樣性實現生物多樣性,進行城市風景林生態景觀的完美打造,將和諧的種子播種到人與自然發展過程中。且合理選擇樹種,如低水分消耗、發達根系及較強抗風能力的樹種都是選擇的重點,如鵝掌楸、銀鵲樹等。
2、道路風景林
道路風景林所營造的風景林主要以環境美化與道路綠化為主,其種植地點一般以道路兩邊為主,在城市園林規劃中,往往形成兩林帶夾一路的景觀局面。香樟、廣玉蘭、懸鈴木為主要樹種類型,其具有單一景觀,且沒有顯著的季相變化情況。通常不會選取珍貴樹種。與其他種植地點相比,此類道路地質條件不足,因路面熱輻射等因素,將增加附近地表溫度,降低空氣濕度,同時因具有較為復雜的土壤成分,致使其具有極差透水透氣性,特別是大量汽車尾氣排放增加了空氣污染物濃度,以上不良因素的影響,都要求相關部門必須重視樹種的合理化選取,要求必須對生態效益、景觀功能等進行充分考慮,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對鄉土樹種優先選用,盡可能采取具有良好遮蔭效果、強抗逆性等樹種。
3、城市公園風景林
城市公園風景林是指在綜合性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個地區以風景林形式分布的風景林群落。森林生物學、植物群落學等為營造城市公園風景林的主要理論知識,要求嚴格按照植物生長規律,將風景林主體定為喬木類,并以喬灌草為輔有效結合,形成形式多樣的復層群落結構,進而將休息、游玩有效綜合的風景林提供給市民。
4、庭院風景林
庭院風景林往往建設到大型公共建筑設施、小區等位置,其不僅能夠對庭院單位生態環境起到美化作用,還能為居民、員工提供綠色視覺享受,凈化心靈。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綠化等問題。在城市園林中合理引入風景林,將達到美化環境、涵養水源及凈化空氣的作用。為此,在充分了解其相關概念、作用的基礎上,才能真正了解與掌握其應用范圍,才能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周榮伍,安玉濤,馬潤國,金瑩杉,王奇峰,林大影,王敏增,李濤.風景林概念及其研究現狀[J].林業科學.2013(08)
[2]彭威雄.城市郊野公園特色風景林營造的實踐與探討——以深圳市馬巒山為例[J].林業建設.2011(03)
[3]齊顏君,王丹,孫喜林,由為宇,劉炳友.適地適樹的意義與數量標準[J].現代農業科技.2013(01)
[4]吳麗,弓弼.現階段風景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榆林學院學報.2012(01)
[5]胡婉菲.關于人與環境和諧的風景園林設計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