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生涯規劃對于個體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從生涯視角探究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踐和理論可行性。并從學校教育角度、家校合作角度、校企合作角度分析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生涯規劃;中職生;心理健康
中職院校教育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但因普高擴招、畢業生就業安置等問題,職校出現了招生難,生存難等局面。職校生多為學習困難者、家庭經濟困難者等學生群體的底層。
2004年《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必然要求”。可見,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迫切的現實基礎。
綜合前人研究成果,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心理健康問題中職生群體中發生率高,諸如學習不良,嫉妒、自卑情緒情感問題,親子、師生等人際關系沖突;少數中職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如自殘、自殺傾向等;產生心理問題的易感學生群體。
目前,我國關于心理健康工作主要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如中小學、大學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對問題學生的矯正。生涯規劃對于個體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雖然大部分中職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由于專業教師隊伍薄弱,理論脫離實際及職業心理偏差等問題,普遍存在教學安排流于形式,教學方法簡單等問題。隨著生涯規劃逐步納入心理健康歷程,引發如下思考:如何從生涯規劃的視角探究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
1 生涯視角探究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實踐可行性。目前,中職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目標,大部分中職生被迫進入職業院校后,面臨著新的教育理念、學習方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及所選專業缺乏對自己和專業的認識導致其出現茫然期,引起強烈的無意義感,抑郁、網絡成癮等心理問題就會出現。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生涯規劃,引導其找到生活的動力。
2.理論可行性。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其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內容,從而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生涯規劃有助于青少年作出價值判斷與選擇;有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增強青少年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激勵青少年的意志;加強青少年的自我監控能力等。
2 生涯視角探究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使中職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下,主觀能動地實現全面發展的成長目標。
1.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僅是引導,更是讓學生學會選擇和自律,將生涯發展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需要,同時,生涯規劃教育是師生互動,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共同謀求學生的全面發展。
2.生涯規劃教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在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培養選擇人生道路的能力。
3.生涯規劃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更加符合中職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分析“我是誰,適合什么職業,理想是什么,目標是什么”,而這些內容正是中職生急需了解的,這幫助中職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社會、就業環境,為制定適合學生的生涯發展路線,同時也為學生實現職業目標提供必備的培訓方案等。
3 生涯視角探究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學校教育角度
教育的任務是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和自我成長的能力。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個體才能成功地適應社會,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回饋社會。
首先,在教育內容方面,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在認知與情意維度加以統整,并開設科技與人文、基礎與專業發展的通識教育、從生命起源到死亡的生命教育課程;其次,生涯規劃強調通過活動和體驗學習,在活動、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生涯智慧,逐步形成獨特的自我成長調節機制,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工作、課外活動和實地實習,同時為中職生建立的生涯規劃跟蹤檔案,記錄、監督個體在設計生涯規劃及其確定生涯規劃、參與的社會實踐、取得的各項榮譽與成績的一系列成長歷程;最后,提升中職教師的專業素養,讓教育者理解、寬容、尊重和欣賞每位學生的獨特性,并給與正確的方法引導其充分發揮潛能,使其逐漸趨近“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心理健康狀態。
2.家校合作角度
在我國,其實家長和教育者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但這種“生涯規劃”本質上是一種短期的“學業規劃”,與本文所探討的生涯規劃是背道而馳的:父母的規劃期限是從出生到某種學制結束,因此,這種片面、短期的“生涯規劃”直接導致兩個發展性問題:青少年升學后頓感失去人生目標,由此誘發出一系列的心理行為問題;重智力考核,輕價值觀、情感等以及人文素養的考核方式導致他們的人格逐漸失衡。
由此可見,做好學生的生涯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對家長進行青少年生命教育知識的普及,引導家長規范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寬容、尊重和欣賞孩子的個性;其次,家長需要定期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舉辦有家長參與的生涯規劃教學活動,進行“雙向教育”,與學校共同商量解決學生教育問題;最后,拓寬學校與家長交流渠道,如開通班級家長群,班主任及時與家長聯系,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家長及時反饋孩子在校外表現,雙方一起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好。
3.校企合作角度
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迅速變遷,生活和職場充滿變化:人們的工作變動性越來越大,生涯發展路徑更難以預測。因此,建立在自我成長調節機制基礎上的生涯規劃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不可或缺的。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任務,社會也須提供相應的支持系統。因此,扎實校企合作基礎,更好協助學校,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校企合作,系統的完善校企合作職業教育基地。校企合是中職生實踐體驗的平臺,可充分提升其技能操作水平,在培養學生職業規劃的實踐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盡快從學生角色轉向企業工人角色打下基礎。同時,企業為學校提供人才培養與職工培訓、為學生營造堅持以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為導向,激發學生技術與服務創新理念,促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
綜上,從生涯視角探究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生命廣度和生活空間兩個相互交織而成的維度中展開的,其根本任務是為有效適應社會而不斷探索自我、了解自我逐步建構完整的人格。如何通過教育幫助中職生獲得生涯智慧,完善其自我成長的調節機制,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社會中開拓世界、把握方向、發揮潛能并實現自我,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探討的命題。
參考文獻
[1]俞國良,曾盼盼.心理健康與生涯規劃[J].教育研究,2008.10
[2]程利娜.生涯規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J].教育科學研究,2010.09
[3]王震.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河南省部分城市為例[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5
[4]程利娜.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J].教學研究,2008.10
[5]鄒洪升.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0:11-20.
[6]陳珊珊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為例[D].深圳:深圳大學,2017:44-52.
[7]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S]. http://info.jyb.cn/jyzck/200603/t20060308_12395.html
作者簡介
孫華(1987-),女,漢族,山西省朔州市人,心理健康教師,碩士,天津市美術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