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中小微企業利用經濟數據這一方向著手,粗淺的分析了中小微企業是怎樣利用經濟數據,以及如何利用經濟數據,進而提高自身的活力和能力,在滿足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更多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中小微企業;微觀;經濟數據;社會責任
中小微企業更具備活力,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員,對社會的影響力有別于大型企業,在市場化經濟下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活力和能力,增強中小微企業的生命力有益于提升我國經濟活力,實現更多就業。在此基礎上,從微觀角度分析和研究我國中小微企業如何處理經濟數據,提升中小微企業利用經濟數據信息能力,直接服務于中小微企業,進而服務社會。
一,中小微企業利用經濟數據的現況
什么是中小微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企業劃分辦法的通知》(國統字【2011】7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大中小微企業稅收劃型統計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2】615號)等的劃分標準,中小微企業的劃型標準主要以“從業人員”和“營業(銷售)收入”為標準。各行業依據《國民經濟分類》(GB/T 4757-2011)以不同的標準劃型為大中小微企業。以工業為例,“從業人員”以1000人,300人,20人為界限,“營業收入”以4億元/年,2000萬元/年,300萬元/年為界限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業。并且大中小型企業必須同時滿足所列指標下限,否則下劃一檔;微型企業只需滿足所列指標中的一項即可。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小微企業更多的承擔了社會責任。全國中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國內生產總值(GDP)占全國的60%左右,納稅額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就業人數占全國的80%左右,完成了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工商總局,2014)??梢娭行∥⑵髽I占市場主體的絕對多數,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也是社會就業的主要承擔者。
什么是利用經濟數據信息?經濟數據是企業內部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一系列數據,以及企業外部與企業相關的一系列數據。經濟數據可以簡單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內部數據,如成本,庫存,從業人員,資金情況等,譬如某類商品或服務的產量,成本,財務運營成本,庫存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等;另一類是企業外部數據,如行業分析,市場借貸成本等,譬如行業總體情況,市場分析報告,年度季度數據,市場借貸成本數據,主要產品供應商情況簡介等。中小微企業利用經濟數據的水平有好有壞,但普遍存在著沒有完善利用起來經濟數據的情況。根據民建中央的一項調查,中小微企業的平均生存年限為3.7年。本質上講,中小微企業如何利用經濟數據是其自身如何完善企業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一個體現。通過觀察中小微企業如何利用經濟數據,能夠直觀的度量中小微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
二,中小微企業利用經濟數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中小微企業利用經濟數據的先天不足。
從現況上看,中小微企業不以經濟數據作為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決策依據。中小微企業主的來源和管理經歷使得中小微企業更多的參雜了大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忽視信息處理和市場經濟時間短的重視營銷不重視內部正規化管理雙重影響。從人員上看,中小微企業主來源廣泛,行業分布分散,資金、技術、專業知識、經驗、管理技巧、主觀能動性等不盡相同,沒有一個特定的模型能完全描述中小微企業主這個人群。但普遍來說,中小微企業的顯著特點是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化;勞動密集度高,兩極分化嚴重;發展不平衡,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敏感脆弱,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進取精神。資金短缺、技術單一、專業知識局限在某一特定行業、經驗不足、管理技巧生疏、主觀能動性強是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具備的特點。
微觀角度上分析,中小微企業沒有將經濟信息數據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動力和能力。中小微企業也不知道如何處理經濟數據,也沒有人力物力組織利用。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的經濟數據都不會直接提升中小微企業的實力,這需要專業人員分析處理,而這會給中小微企業帶來更高的成本。中小微企業天然的沒有動力增加這部分的成本。甚至中小微企業普遍不具備齊備的組織架構,財務體系和管理體系,所有者管理者對內對外一把抓,所有者管理者的能力上限就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上限,決策通常基于所有者管理者的個人喜好而不是理性分析。中小微企業只能從專業細分行業繼續深耕,擴大市場增加收入,通過收入的增加和所有者管理者的經驗增加來利用眾多經濟數據的一部分,造成極大的浪費。很多中小微企業堅持不到這一步就倒閉了,增加了社會成本。
2,中小微企業沒有將自身生存發展的強烈意愿和利用經濟數據之間聯系起來。
生存和發展問題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中小微企業更多的依靠中小微企業主或核心團隊的個人能力,生存和發展也依靠中小微企業主個人或核心團隊的能力。此時利用經濟數據的問題不會直接決定中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不是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矛盾而屬于次要矛盾之一。中小微企業普遍沒有將自身生存發展的強烈意愿和利用經濟數據之間聯系起來。
3,中小微企業不知道如何利用經濟數據。現有市場無法提供完善的經濟數據提供渠道。
經濟數據紛繁復雜,沒有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和決策體系,使得中小微企業只能被動面對大量的經濟數據涌來而無法妥善使用。中小微企業主和管理者個人能力不會恰好完全覆蓋對應各類經濟數據。大部分信息是被舍棄的。外包經濟數據也因為成本和隱私敏感考慮,不具備廣泛發展的空間。
三,如何改善中小微企業利用經濟數據的水平
1,中小微企業自身主動利用經濟數據。
中小微企業自發認識到利用經濟數據的重要性是提高其自身活力和能力的基石。中小微企業具有很強的活力和生存、發展動力,解決其面對的主要矛盾---生存、發展矛盾解決人還是企業自身。強烈的意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當中小微企業主和管理者將強烈的生存、發展意愿和利用經濟數據所體現的理性分析相結合,才是使中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正常途徑。
2,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先天不足,有針對性的提供支持。
對中小微企業從注冊開始加強信息的推送功能,政府和行業協會從中小微企業注冊開始免費提供信息支持,譬如如何解決稅務問題,以及如何咨詢相關部門、協會解決更深層次的專業問題。政府更多的從全局經濟層面,行業協會更多的從本行業著手,普及經濟數據。普通中小微企業的創業者和管理者固有的觀念是很多經濟數據是很難獲取的,其實隨著政府的信息透明化,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建設日趨完善化,經濟數據的普及已經不像過去難以獲取,經濟數據的“有無問題”已經不再是個難題。
3,廣泛普及教育中小微企業認識到利用經濟數據的重要性,教育中小微企業如何利用經濟數據。
由于中小微企業來源廣泛,行業分布分散,提供多種類的案例供中小微企業參考。同時要認清的是,中小微企業的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生存和發展的矛盾,政府和行業協會類的非政府組織不能幫忙解決其主要矛盾,而是盡量解決次要矛盾,建立完善的經濟數據提渠道,平臺和流程。中小微企業需要政府和行業協會提供盡可能多的不同行業的案例來豐富參與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中每一個參與者的經驗。
四,結論
中小微企業承擔著更多社會責任,服務好中小微企業,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更多難題就是在解決更多的社會難題。但又不能幫助其解決所有問題,不然會走到舊有的“大鍋飯”老路上。所以由中小微企業自身解決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矛盾,外部環境幫助解決次要矛盾,其中以其中一項就是如何更好生存和發展,利用經濟數據能很大程度上解決更好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本文分析了中小微企業在解決生存和發展矛盾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如何處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本文認為,通過解決利用經濟數據所代表的理性分析,會在一定程度上輔助解決中小微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并結合中小微企業強烈的生存和發展意愿,引導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踐行非歧視原則—中小微企業調研》 夏汛鴿 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2.《金融信息分析》 林建忠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許曉博,男,1982年生,現天津市人,籍貫山西省。任天津中際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統計師。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