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那取茨
一、提出問題
現代語文教學提倡“異步教學”,使各類學生都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在語文教學中,“讀”非常重要,但若要學生自己讀或者大家讀,學生往往停留在課文的表面,或者自已蜻蜓點水式的應付一遍,生字生詞都不用心去查;或者大家高聲誦讀一遍,至于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及語言蘊涵的含義,卻從不去體會、不去探究。等待老師去提問,學生才會在課文中尋找,課堂教學成了一潭激不起半點浪花的“死水”。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亦步亦趨,被教師牽扯著鼻子走,課堂教學毫無生機和活力可言。學生的自主閱讀、創意閱讀更是談不上。這樣的閱讀教學,大大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制約了學生智力的開發。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探究—合作式閱讀教學方法,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二、問題探因
幾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發現了自己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存在種種不足與弊端;沒有體現新課程中強調的“四觀”,課堂上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禁錮學生的創新思維等。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來自學校考核方面的壓力。很多學校在對語文教師常規工作進行考核中,成績仍然作為評價教師工作能力的第一要素,為此,教師只得從取得成績入手,無瑕顧及教學中“啟發—探究—合作”式閱讀。(2)不敢放手。我校多數語文教師認為大部分學生語文能力低下,考試成績尚且上不去,又怎能在“讀”中學到知識呢?因而不敢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去“讀”、去領會。(3)尚未全面深入了解新課程理念。許多教師沒有以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積極參加新課程理論的培訓和學習。盡管都參加了“新一輪中小學綜合素質培訓”,對課程改革中的新理念仍然是一知半解,也就無法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三、方案的提出
針對上述閱讀教學存在的種種不足,為了真正體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本人以新的課程教學觀“探究學習”為依據,以新課標“閱讀‘教學建議要求”為指導,結合自己的閱讀教學實際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探究—合作式閱讀教學方案。
經過了長時間的思索,我覺得應在課堂組織上下功夫。課堂教學,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學到知識和學會學習的方法。教師在其中只充當一個引路人的作用。因此,課堂教學的設計不應以教師為主,而應以學生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組織者,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去閱讀、去探索。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講的教學形式,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又與課本內容密切聯系的問題,通過提問、啟發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第二,開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活動。教師范讀課文,通過語音,展示教師對課文的獨道理解,學生聽后模仿,然后指名學生朗讀,討論怎樣讀才能具體、準確地表達出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例如,兩次上《桂林山水》這一課,教學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前不久,再上《桂林山水》一課時,我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探究—合作式閱讀教學,學生的學習態度更積極了,教學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導入新課,提出自讀要求。
2.自讀自悟,小組合作交流:(1)同桌間以自然段輪讀的方式,互相檢查并訂正,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2)由組長主持交流其他自讀題。
3.深入讀書,體會漓江水的特點:(1)認真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漓江水甲天下的原因。(2)在學生的合作學習匯報中,教師出示句子①漓江水甲天下的原因是靜、清、綠。出示句子:
叫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通過對讀,啟發體會到作者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說明了漓江水靜、清、綠到何種程度,使人感到真實可信,印象也更加鮮明深刻。
②漓江水甲天下是因為它同大海、西湖相比,有自己獨特的美。(3)漓江的水美,作者的語言也很美,請同學們再讀第二自然段看你體會到什么?(4)指導朗讀,通過范讀,指名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讀出漓江水的美和作者的語言美。整堂課結束,學生對所學知識學得開心、學得好,教師教得輕松、教得滿意。
四、實踐檢驗
通過參加綜合素質的培訓學習,以及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開展運用“五步學習法”觀摩課的交流討論,結合自己一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嘗試和運用,已初見成效。我發現自己所帶的班的學生無論在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還是對學習的自覺性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氣氛變得更活躍了,學生對學習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的愿望爭先恐后。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了,基本上改變了以往那種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現象。同時,通過學習,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的能力。
五、理論總結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涉及知識面廣,對學生要求極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提高學生對書本所反映的生活或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發現并確定具有探究價值的東西。以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啟發,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通過自主探究,主動地獲得知識,學生充分享受到探究合作的樂趣,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啟示,學習勁頭也就更足了。
總之,在新理念指導下,惟有教師行為的根本轉變,才能主動適應并深入開展蓬勃的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做好教育教學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