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侯媛媛
[摘要]休閑農業作為三產融合聯動的新型產業形態,對加快海南省的經濟發展、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對發展休閑農業優勢明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通過對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資源優勢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得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進一步推動其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海南;休閑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現狀;政策建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236
1休閑農業的概念、特點與意義
11休閑農業的概念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將農業與現代旅游業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新型產業(王樹進等,2013)。休閑農業產生了農業效益和旅游效益,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對于實現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有著重要作用。
12休閑農業的特點
休閑農業是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聯動的新型產業形態(張廣海等,2012);休閑農業的產品及服務具有服務業商品的特點;休閑農業的季節性較普通農業更強,淡旺季分明;休閑農業具有更強的市場性,主要針對來自城市的消費者;休閑農業提供消費者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機會,注重消費者精神層面的享受(高志強等,2012)。
13休閑農業的意義
休閑農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農業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拓寬農業產業鏈,帶動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休閑農業可以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直接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旅游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為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經濟基礎。
休閑農業可以作為紐帶加強城鄉之間的交流,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均衡發展。城市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時,也可以把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信息帶入農村,使村民接觸到現代化的生活觀念和習慣,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取決于當地的文化傳統與自然特色,對休閑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保護,有利于農村傳統文化的保存傳承以及農村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2海南省休閑農業分布情況及發展現狀
21海南省休閑農業分布情況
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休閑農業資源豐富,合理開發利用海南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對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現代服務業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于2010年發布了《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海南省要“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陳亮,2010)。至此,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層面,對于海南省各項事業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有利條件下,海南休閑農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海口譽城9號休閑農莊、三亞堯誠驛站休閑農業觀光園、文昌頭苑紅樹林天統農家樂等31家休閑農業點發展良好,于2014年被海南省農業廳認定為海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其分布情況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海南省休閑農業的類型較為豐富,不僅有火山地形地貌、熱帶雨林自然風光、熱帶果園采摘、野生垂釣、特色咖啡種植等自然風光,還有傳統耕讀文化古村、海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國環境教育基地和物種基因庫等人文景觀。
22海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工作的壓力逐漸增大、生活的節奏逐漸加快,人們越來越渴望能夠慢下來享受生活,希望在工作之余來到寧靜的鄉村田園,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大自然的懷抱,讓身心得到放松與自由。越來越多注重生活品質的城市人選擇來到鄉村休閑放松,給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海南省休閑農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面貌。
海南休閑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政府也加大了在此方面的宣傳與投入,國際旅游島建設國家戰略的實施,使海南獲得了更多來自中央的重視,為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然而,休閑環境的基礎設施條件和人工環境條件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海南的休閑農業產品具有熱帶特色,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在本土文化開發方面比較薄弱,引進高新農業科技不足,很多產品缺乏自身品牌和文化,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海南休閑農業在游客評價方面取得較好成績,根據游客行為體驗指標顯示,游客對休閑農業項目的體驗性和參與性都比較滿意。
海南休閑農業除了發展典型的都市鄉村休閑農業旅游項目外,還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開發了熱帶田園農業觀光、黎族等少數民族風情觀光、熱帶高效能農業觀光、旅游風情小鎮、文明生態村及古村民居觀光、熱帶海濱及濕地生態觀光等休閑旅游項目(周義龍等,2015)。
臨高縣“海峽兩岸”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園瓊臺農業交流合作數據來源:作者整理。
海南休閑農業現階段主要集中分布在全省大中城市中。由表1可知,海南省農業廳認定的海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中,海口、三亞、萬寧各占五家,約占全部休閑農業示范點總數的48%,定安、保亭、瓊海、儋州各三家,約占38%,其他市縣占14%。從總體布局分析,海南休閑農業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分布較少,如東方,昌江等地,休閑農業的發展相對滯后。
3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優勢及其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31海南休閑農業資源優勢
休閑農業資源是指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社會、文化價值,為觀光農業旅游開發經營所利用,為開展觀光農業旅游活動提供基礎來源的各種物質和文化吸引物的總稱。根據這一概念,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可分為以下類型,見表2。
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眾多,在表2中,既有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又有兼容并蓄的文化資源。endprint
自然資源:海南有國內獨一無二的熱帶雨林景觀資源,尖峰嶺更是中國整片面積最大的熱帶原始森林,植被完整性與生物多樣性位居前列。海南熱帶作物資源,水產和動物資源也極為豐富,海洋漁場具有品種多、生長快、漁汛期長等特點。
人文資源:海南擁有國家級歷史名城海口、歷史文化名鎮崖城等文化名片。全省共有1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3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海南作為黎族、苗族聚集地,黎苗文化源遠流長,共有2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瓊中黎族民歌、黎族“三月三”節、昌江黎族泥條盤筑法制陶技藝、儋州調聲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2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海南省擁有上述的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但是在開發利用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日本、中國臺灣等休閑農業發展良好的國家與地區相比,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具體表現為起步晚、規模小、層次低,難以將資源利用與自然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導致休閑農業對海南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較低,難以滿足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要求。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休閑農業品牌缺乏影響力。休閑農業企業缺乏足夠的品牌意識,忽視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導致企業形象模糊,品牌價值較低,產品缺乏競爭力;產品多屬于初級農產品,缺乏深加工且包裝簡單,難以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無法滿足高層次游客的購買需求;政府對當地休閑農業宣傳推廣不足,造成游客對海南休閑農業相關產品和服務缺乏了解,購買欲望不強。
基礎設施落后,經營管理落后。在海南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時,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沒有同步跟上。企業在打造休閑農業項目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但交通、供水供電、商業服務、衛生事業等基礎設施制約了其接待能力。此外,部分休閑農業企業家未能將農業技能與經營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限制了海南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政府缺乏整體規劃。休閑農業是將農業與現代旅游業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新型產業,這就涉及一系列的規劃和監管問題。農業部門與旅游業部門相互獨立,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政府沒有整體規劃和發展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周義龍等,2015)。
文化內涵不足,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的休閑農業在當前的發展中,沒有充分挖掘其極具特色的海南文化內涵與民族風情,沒有將其融入當地休閑農業產品中。同時,產品中農業科技含量較低,多為初級產品,商業價值不高。
從業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專業性人才。目前,海南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大部分來自當地鄉村,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或者培訓時間不足,導致從業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在一些休閑農業園區中,工作人員由于自身綜合素質有限,只能對景點進行機械式的介紹,難以從文化、科學的角度讓游客領略休閑農業的內涵,不能很好地滿足游客精神層面的享受。總體來說,現階段海南休閑農業大量缺乏專業的服務人員、種植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整體人才的儲備不足嚴重制約了海南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當引起政府與企業家的足夠重視。
4海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41改善基礎設施打造美麗鄉村
根據國外休閑農業的發展經驗,政府的資金扶持對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意義重大(詹玲等,2009)。海南省政府財政計劃應向休閑農業發展劃撥更充足的經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公共衛生條件和生活環境,打造美麗鄉村,讓旅游觀光人員獲得更加高品質的休閑時光。同時,在開發過程中遵循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重視當地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休閑農業發展道路。
42制定系統規劃建立規范體系
形成一套系統化、規范化的休閑農業管理體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各層級各部門分工明確、權責清晰。一方面,建立從業人員資格考核制度,嚴格準入門檻,并且對當地農產品質量、基礎設施等級和服務等進行考核。另一方面,選擇資源優勢明顯的村子作為示范村優先發展,在形成一定影響力和成果后,在全省普及經驗,并鼓勵和引導具備條件的農民參與到休閑農業項目當中,創造條件促進農戶與企業合作,幫助農戶協調好各環節的運作和利益分配。
43挖掘文化內涵創建特色品牌
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從歷史、人文、民族風情、傳統民俗等方面入手,將傳說故事、節慶婚俗、制作工藝、舞蹈歌曲等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村落,以更多元的體驗滿足游客多層次的需求。各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