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一
摘要 工會是企業職工之家,肩負著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努力開創社會主義新局面的重任。工會工作是企業的基礎性工作,是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保障,因此,工會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關鍵詞 企業工會 創新 對策
一、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挑戰
隨著企業競爭的逐漸激烈,加強企業工會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思想道德素養,但是由于企業工會工作方式比較傳統,工作內容也未能及時更新,導致工會工作效果不理想。當前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工會宣傳工作不到位
企業工會工作的開展需要一定的宣傳作為基礎,但是目前企業工會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宣傳工作并不十分到位。隨著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競爭的逐漸激烈,企業面臨的壓力和問題逐漸增加,企業工會工作需要加強宣傳工作,使企業的工作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工會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企業工會工作的開展僅僅是通過企業會議的形式進行工會內容的宣傳,導致企業的工會工作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企業工會工作方式有待于完善
企業工會對于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利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企業工會的職責逐漸減少,工會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企業工會工作中仍然是采用書本上的知識進行企業職工的教育工作,并不能真正了解企業職工所需要的生活關懷和人文關懷,導致企業工會工作脫離員工的實際生活。另外企業工會的工作方式僅僅是通過開會的形式,企業職工對于這一工作方式缺少工作積極性,導致工會工作的開展效果不理想。
(三)職工收入差距拉大
國有企業為了吸引和留住高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員,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傾斜的政策,這使得企業內部不同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工會關心和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具體也只能是參與、協調和幫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職工。而普通職工并不理解分配制度向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傾斜的政策,而是認為自己從事體力勞動卻沒有得到相應報酬,使這部分人的不滿情緒增加。
(四)企業工會工作人員隊伍不壯大
隨著企業競爭的逐漸激烈,對企業工會工作人員素質要求也逐漸提高,目前企業工會的工作人員往往年齡比較大,缺少對新思想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工會工作比較落后。另外在當前的企業工會工作中工作人員并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企業工會工作人員作為黨員干部,未能充分發揮其先進性和示范性,導致企業員工未能受到積極正面的影響,企業工會工作的開展效果不理想。
二、創新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強化工會職能
針對這些問題,企業工會必須在履行工會職責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工作思路與方法,進一步強化工會職能。
(一)健全工會組織,強化工會維權職能
企業改制以后,企業分配制度和職工權益都發生了變化,工會組織要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首先要健全工會組織,并協調好工會與企業經營者、決策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的為職工謀福利。其次是工會要善于運用用法律武器為職工維權,并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協調好企業和職工的關系。
(二)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工會干部的整體素質
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要不斷的為工會工作者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并提高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工會工作實踐的能力。工會工作者還要破除陳舊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密切聯系職工群眾,傾聽職工的心聲,反映職工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工會干部的整體素質。
(三)抓好職工之家建設
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作為工會干部,要努力提高洞察能力,塑造優秀的人格形象,掌握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了解單位的發展情況,還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要精通業務,吃透有關工會工作基本理論和相關的知識。熟悉工會工作的特點與規律,自覺貫徹執行工會工作方針和總體思路,全面履行工會的基本職能,善于將工會工作與單位的中心任務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工會說話、辦事才有底氣,在群眾中才有號召力,才能使工會工作開展得正確規范、富有成效。
(四)創新工會工作方法
企業工會組織應當認清當前企業的發展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要改變傳統會議、文件等方式,而采用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廣泛而豐富多彩的活動。工會應當適時、適當舉辦一些業務知識培訓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先進標兵宣傳活動,也可以利用周末、節假日舉行聯誼聯歡會,促進企業職工的溝通與交流。應大力開展創建“職工之家”活動,豐富職工業余生活,充分調動起廣大員工的參與熱情,突出群眾性、參與性、娛樂性,強化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可以開展勞動競賽、技術改進、技術創新和“師傅帶徒”活動,積極鼓勵職工創新,激發廣大職工立足崗位成才。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企業網站、企業論壇、QQ、微信、微博等,廣泛發動群眾,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結語
總之,國有企業要清醒的認識到工會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強企業工會活力,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的工作,是企業各級工會組織的共同責任,工會組織要牢固樹立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的思想,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協商解決基層反映的實際問題在“活”字上做文章。加強示范引導推動基層工會的理論創新、機制創新和工作方式方法創新,面提高企業工會工作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