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寧
摘要 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結構正處于深化轉型階段,使得我國的企業的發展也迎來新的時代。特別是我國的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的支柱型企業,其改革也逐漸進入到深化階段。在面臨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迎來了新的挑戰及機遇。但是,在這種新經濟形勢下,國有企業容易面臨更多的社會誘惑,其要想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必須要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
關鍵詞 深化 國企改革 加強 黨 領導
在改革開放之后,各種各樣的文化意識和經濟方式沖擊著我國傳統的企業生產模式,在多元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使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產生了動搖。因此,加強我國國有企業黨的領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黨始終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予以高度的重視,以此發揮出黨在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以及核心力量。從改革開放至今,國有企業一直對加強黨的工作思路和對策予以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國有企業的黨組織中仍存在工作主體和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管不利、治黨不嚴的問題,使得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的引導作用大大削弱,國有企業的領導人也對加強黨的領導存在困惑和無所適從。
一、在國有企業中加強黨的領導的意義
意識決定了行為,思想上的錯誤必然會導致人出現信念上的動搖和工作責任上的缺失,使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極易偏離正確的發展軌跡。從我國目前的國有企業現狀來說,很多國有企業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黨組織問題,比如治黨不嚴、觀念弱化、政治紀律和規矩松散,甚至還有部分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存在嚴重脫離群眾的問題,有些國有企業領導人甚至還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國有資源為己謀私、為人謀力、利益輸送,嚴重違反了中央規定的八項規定和法律法規。可見,加強國有企業中黨的領導、從嚴治黨能有效抑制國有企業中的腐敗現象、深化國有企業的產業轉型和結構轉型,也保障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性。
另外,進一步加強黨在國有企業中的領導,進一步加強黨在國有企業中建設工作,可以使得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得到有效的優化且得到有效地運行,并且,加強黨的領導結構可以影響到群眾根本利益的獲取,關系到“四個全面”治國理念和戰略的落實。同時黨的領導作為我國國有企業在發展中的獨特優勢,其對我國國有企業的做強做大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其也能不斷增加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及風險控制能力,實現國有政策在國有企業中的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和工作對接。
二、在國有企業中加強黨領導力的有效途徑
(一)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有效作用
黨組織要想充分發揮出其在國有企業中積極作用,就必須要以組織化、成建制的方式進入到企業當中。由于國有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產權結構、關系比較的特殊,需要由國家,也就是黨和政府共同代表人民來行使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及處置權。另外,由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長期執掌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相關事宜。但是,共產黨是代表人民廣大利益的,從群眾來,也因群眾而存在。因此,只要有人民群眾的地方,就會存在著黨的領導和黨的工作。
(二)切勿偏離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
目前,由于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結構的轉型深化期,其對國有企業發展存在的阻力也非常的大,而且,社會群眾也錯誤的認為,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盈利空間非常的可觀,認為國有經濟的數量自然也是越多越好,國有企業的規模也越大越好,很多人甚至還自發組成了一個發對收縮國民經濟的戰線。然而,我國執政黨作為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住址,其依據馬克思主義,結合我國六十年的改革經驗和建設經驗,認為中國應該不能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不能讓國有企業獨自做大做強,將社會經濟壟斷在部分人手上,而是應該依據先富帶動后福的原則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最終實現全民經濟的共同富裕,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和持續進步。
(三)領導應該具有創新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的體制,改組組建投資運營公司。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和要求,可以將國有企業進行分類:一類是極少數的公益性國有經濟,主要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類是競爭性、商業性的國有經濟。對于那些公益性的國有經濟政府必須以企業的形態來持有,其承擔著社會經濟、政治、社會三者的發展責任。而商業性的國有經濟主要以資本形態來包有,以監管資本為主,其要求國有資產應該要實現其資本的保值、增值,最終提高國有資產的回報水平。但是,黨在領導的時候,應該采取分層次、分類別、分等級、分情況的管理方式,依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采取區別化、針對性對待風濕,切勿“一把抓”和“一刀切”。
三、結語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我國黨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發展中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可見,國有企業對我國政權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對其進行正確的領導是非常有必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