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紅強
摘要 能源危機問題日益突出,國家把新能源作為新興產業,加速向低炭經濟轉型,推進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已是大勢所趨。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產業進入了黃金期,由于新能源的安全性、對環境的保護等特點,水能資源、太陽能資源、風能資源、核能資源以及生物質資源都已成為當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筆者所在的榮成市在風電、垃圾發電以及正在投資建設的核能發電等領域進行了探索和實踐。風能發電由于具備占地少、費用低、無污染、可再生等優點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異軍突起,成為最具規模開發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現就榮成市風能發展相關價格政策做一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 新能源 價格 政策
一、榮成新能源的基本情況
榮成市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海岸線500多公里,風力資.源豐富,現有國華、華能、中電、大唐等企業落戶榮成市發展風力發電。現已運行的1.25兆瓦、1.5兆瓦、2兆瓦以及3兆瓦的風機296臺,裝機容量449.25兆瓦,總投資40.2億元。另外,華能準備投資24.2億元3兆瓦34臺裝進容量102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項目,目前在做前期調研和海上實驗工作。
二、風力發電企業存在的難題
(一)風電并網難
電網對風電入網有著極其嚴格的技術指標,入網的風電必須滿足電網的穩頻、穩壓和穩相要求。風電在電網中的比重超過5%,就需要以智能電網進行調控;比重達到8%-10%以上,如果沒有水電或燃氣發電進行調控,將對電網產生巨大沖擊,有可能導致電網崩潰或設備損壞,危及電網安全。目前榮成的風力發電輸配電網由風電企業投資,電網企業建設每公里均在190萬元左右。
(二)安裝維護成一本高
我國多數企業的整機制造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引進的技術與國內風電場的氣候環境能否適應,往往未經科學論證,加之由于前幾年風電設備供不應求,許多整機未經試運行就直接批量生產,由于核心技術缺失,這些設備并網發電后,勢必存在質量和安全隱患,這也大大增加了維護成本。
(三)本高價低現象突出
在風電場運營中,各種設備故障不斷發生,風機運行小時數偏低,再加上風場投資大約有80%來自貸款,僅貸款一項占總成本的35%。榮成風電所屬四類資源區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61元,省每千瓦時補貼0.09元,風電企業的資產利潤率4%左右,資產回報率11.8%、17.32%等。另外還有材料及檢修費用。海上和楮島項目的主機及主要設備尚未出質保期,所以近兩年檢修和材料費用發生較少,如果過了質保期,材料及修理費預計按固定資產原值1%發生,年發生額在580萬元(海上項目84萬元,楮島496萬元)。較2016年發生的54萬元,需增加526萬元。
三、如何完善相關價格政策促進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
(一)加強電網建設
電網的合理配置是建設風電場的前提。一是擴大配置風能資源的范圍;二是建設具有調峰能力的電站。目前風電的接網費每千瓦時0.01元,以榮成市楮島風電場為例,年發電量0.96億千瓦時,接網補貼為96萬元,而電網按20年攤銷,年折舊額145萬元,接網補貼額僅占電網折舊費的60%左右(不包括維護和貸款利息),補貼金額遠遠低于成本費用。為了電網的建設,可以考慮接網費適當提高些,這樣能夠更好的解決風電網建設和并網難的問題。
(二)降低安裝維護成本
風電設備生產企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立足我國國內風電場的氣候環境實際,加強風電技術的研究開發,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變革,全面提升風電技術效率,實現風電機組設計方案不斷優化、產品質量不斷改進,打造完善的兆瓦級風電機組國產化配套產業鏈,實現國產化兆瓦級風電機組的規模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安全隱患,從而從源頭上降低風力發電企業安裝維護成本。
(三)加大風力發電企業政策扶持力度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全國分為四類風能資源區,相應制定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四類資源區的標桿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進一步調整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新的標準,新的四類資源區的標桿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40元、0.45元、0.49元和0.57元。榮成市風電仍按原政策執行每千瓦時0.61元上網電價,但省級補貼從每千瓦時0.09元逐步調整到2013年每千瓦時0.06元以及2016年每千瓦時0.02元。從我國電力行業實際情況來看,上網電價對風力發電企業的利潤影響非常大,風力發電企業想要獲得利潤,在加強自身經營管理降低成本的同時,還需要有關部門在稅收、財政補貼、價格等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促進風電事業科學、合理、有序地發展。
風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隨著風電產業的成熟和生產水平的提高,風電發電將繼續增長,逐漸成為主要的替代能源。作為價格管理部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需要,不斷的調整完善相關價格政策,及時服務于新能源相關產業,為打造新能源產業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為建設新能源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