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 內科 河南 信陽 464000)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
胡杰
(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 內科 河南 信陽 464000)
目的探究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方法選擇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2016年2—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藥物治療與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預后效果及生活質量。結果對照組患者LVDd、HR水平、住院時間、心絞痛發作頻率均高于觀察組,LVEF、步行6 min距離、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其心功能,改善預后,縮短住院時間。
早期康復護理;老年;冠心病;心功能;預后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是由冠狀動脈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1]。臨床癥狀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易導致死亡[2]。本研究旨在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擇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2016年2—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66~83歲,平均(72.62±5.89)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67~82 歲,平均(72.56±5.8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對癥藥物治療及護理,包括口頭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等。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①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在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后對其進行早期康復活動,開始前向患者講解主要目的及重要性,從而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②第1~2天,指導患者臥床休養,被動活動四肢,第3~5天逐漸將患者床頭抬高,并指導患者主動活動四肢,3次/d,5 min/次。第6天指導患者靠坐在床上進餐,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將雙腳放置床下靜坐,逐漸引導患者扶床站立,借助外力行走,切勿使患者長時間鍛煉,活動時間隨著活動天數逐漸增加,且患者在進行活動時,應有護理人員或家屬陪同。③患者進行康復活動時,需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出現心電圖異常變化、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眼花、心跳加快等情況,立即停止康復活動。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隨訪3個月。
1.3觀察指標①在護理前后使用超聲心電圖檢測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舒張期壓(LVDd),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數值(LVEF)。②觀察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步行6 min行走距離及心絞痛發作頻率。③參照生活質量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包括8個領域,36個條目,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

2.1心功能指標對照組患者LVDd、HR水平高于觀察組,LVEF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2.2預后對照組住院時間、心絞痛發作頻率均高于觀察組,步行6 min距離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2.3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60.24±10.67)分,觀察組為(74.64±11.59)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于老年患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4]。臨床對于手術耐受力較差的患者通常使用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尋求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5]。相關研究指出,早期對患者行藥物治療時給予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6]。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LVDd、HR水平、住院時間、心絞痛發作頻率均高于觀察組,LVEF、步行6 min距離、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在于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指導患者進行規律的康復運動,早期對患者四肢做主動及被動功能鍛煉,有效預防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降低靜脈血栓發生率。在給予患者康復運動之前,護理人員通過向患者講解其重要性,有效的提高其配合度,進一步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其預后,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1] 車曉寧,馮小智.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的控制和分析[J].北京醫學,2017,39(1):109-110.
[2] 朱玲,朱仕縐.系統CGA護理模式在住院老年冠心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5):568-570.
[3] 李學美,李曉燕,陳芳.運動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及醛縮酶水平的影響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4):564-566.
[4] 王玉蘭,張英,王海燕.希望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療前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2):101-103.
[5] 姜延菊,陳偉,殷慧智.康復干預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7):2049-2052.
[6] 蔡津津.無縫隙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絞痛控制及預后的效果[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5,6(2):204-206.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134
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