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敏
(商城縣人民醫院 內科 河南 信陽 465350)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慢性胃潰瘍患者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
蔡玉敏
(商城縣人民醫院 內科 河南 信陽 465350)
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慢性胃潰瘍患者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商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慢性胃潰瘍患者88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統計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情緒、生活質量及依從性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SAS、SDS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改善,且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改善慢性胃潰瘍患者負性情緒的效果,可提升其治療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
慢性胃潰瘍;針對性護理干預;負性情緒;生活質量;依從性
慢性胃潰瘍屬于消化性潰瘍,臨床表現為反酸、噯氣、灼熱等,甚至還會伴隨惡心、嘔吐、便血等情況[1]。該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主要與患者飲食、生活習慣相關[2]。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慢性胃潰瘍患者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商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慢性胃潰瘍患者88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26~48歲,平均(37.95±5.46)歲;病程1~10 a,平均(5.84±3.37)a。觀察組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28~49歲,平均(38.46±5.72)歲;病程1~10 a,平均(5.97±3.24)a。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①生活護理。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生活習慣,發現不良習慣時,需及時糾正,并指導患者正確的生活方式。飲食方面需在尊重患者以往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加以改善,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過酸、過甜的食物應盡量避免,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應適量減少,盡量勸誡患者戒煙戒酒,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告知患者及家屬改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的重要性。②心理護理。由于慢性胃潰瘍導致患者胃部長期不適,使患者產生焦躁、不安、抑郁等負性情緒,此時應積極安撫患者,向其講解相關疾病知識,糾正患者以往的錯誤認知,從而緩解其負性情緒。還可向患者講述以往治愈的案例,提高其治療信心和依從性。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統計其干預前后情緒、生活質量及依從性變化情況。①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判定,SAS、SDS評分均以50分為臨界值,分值越高,表示情緒越差[3]。②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判定,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肢體、社會等生活狀態,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③依從性是通過護理人員及醫生對患者的評估,依從:患者治療期間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或者治療期間偶爾出現不配合的現象,次數≤2次;不依從:患者經常出現不配合的情況。

2.1負性情緒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分)
2.2生活質量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均改善,且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于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依從性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0.91%(40/44),對照組患者依從性為72.73%(32/44),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89,P<0.05)。
慢性胃潰瘍是指胃黏膜被自身的胃消化液消化,造成黏膜肌層的組織受損,該疾病的主要表現有腹痛、體質量下降、黑便等[4]。慢性胃潰瘍屬于典型的身心性疾病,心理因素對胃潰瘍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愉悅輕松的心情是治療慢性胃潰瘍的關鍵。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患者起到積極的作用。針對性護理干預主要從生活、飲食、癥狀、心理等方面進行干預,督促患者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還可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短跑、游泳等,做到勞逸結合[5]。告知患者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進食需細嚼慢咽,充分利用唾液來中和胃酸,達到保護胃黏膜的效果,監督患者飲食需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饑餓,禁止患者進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鼓勵患者進食牛奶、雞蛋、奶油等食物,對中和胃酸具有持久效果。此外,若患者治療期間出現嚴重的抑郁、焦慮、失眠等癥狀時,需適當使用鎮靜藥物,緩解患者負面心理[6]。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改善慢性胃潰瘍患者負性情緒的效果,可提升其治療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
[1] 王開蘭.循證護理對胃潰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315-317.
[2] 游明瓊,潘燕,楊美華.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于活動期胃潰瘍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3):985-988.
[3] 黃亞輝.飲食護理對胃潰瘍患者飲食保健知識及療效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23-25.
[4] 劉敏.循證護理對胃潰瘍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13):2068-2069,2072.
[5] 張魁.針對性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的方式框架構建和實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9):1179-1180.
[6] 張春燕.針對性護理提升慢性胃潰瘍患者臨床有效率及生活質量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藥,2015,28(3):130-132.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135
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