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摘 要:在維護電氣設備的日常工作中,應全面更新電氣設備的安全技術,以保證能夠與經濟發展實際需求相吻合。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全面提升電氣設備的安全技術水平,有效地規避電氣安全事故的發生。基于此,文章將以電氣設備作為研究重點,闡述與其安全技術相關的內容,以期有所幫助。
關鍵詞:電氣設備;安全技術;思考
中圖分類號:TM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7-0154-02
電氣設備在長期運行的過程中,發生故障的幾率也不斷提高。為了保證設備始終處于安全且穩定的運行狀態,必須要科學合理地采用安全技術。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探討電氣設備的安全技術問題。
1 全面優化電氣設備安全評價階段
電氣設備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為規避電氣安全事故的發生,需將安全保護技術應用其中,以保證電氣設備運作過程安全性,進一步增強工程項目綜合效益。但因為電氣設備運作不確定性明顯,所以,安全事故也是客觀存在而無法避免的。在這種情況下,就一定要對電氣設備安全運作過程展開全面優化,以保證進一步增強其安全程度。但無論電氣設備發生何種安全事故,具體的原因都是多樣化的,且所涉及范圍具有廣泛性。要想確保電氣設備運行的安全,就一定要深入研究安全因素。
對電氣設備安全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而物質因素會對設備本身質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要想有效降低電氣設備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就必須要全面增強設備固有的安全性能,與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1]。其中,應從電氣設備危險源開始,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有效增強電氣設備固有的安全性,進一步強化電氣設備安全評價系統。因此,必須要科學合理地設計電氣設備,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強電氣設備系統的完善程度。
在此基礎上,需要積極營造電氣設備運行環境,以保證其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應全面優化客觀環境與自然環境安全效果。在自然環境當中,雷電與靜電是主要的組成內容,而客觀環境則是電氣設備運行的環境。要想保證電氣設備運行的穩定性,最關鍵的就是全面優化運行環境。為了有效地規避電弧現象或者是靜電火花引發的安全事故,使電氣設備處于穩定運行狀態,應盡可能保證運行環境的潮濕性,且有效優化設備短路的問題。除此之外,應嚴格檢查線路的安全性,以防受高溫因素的影響而引發設備絕緣化。只有保證電氣設備運行環境良好,干燥且溫度正常,才能夠有效地延長其使用的時間,以保證與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
2 深化研究電氣設備的安全保障技術
2.1 電氣設備安全技術系統的全面優化
在優化電氣設備安全技術系統的過程中,應全面保護其絕緣性能,以保證充分利用絕緣帶電體。通過對絕緣材料的合理運用,能夠保證將電氣設備與帶電體相互隔離,增強其運行的穩定性。在增強絕緣性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電氣設備正常且安全地運行,以免發生觸電事故。
與此同時,應保證電氣設備接地保護運行的穩定性。在電氣設備運行的過程中,接地保護十分重要,不僅可以有效規避電氣設備的安全故障,同時還能夠規避設備的安全問題,進而全面維護工作人員的生命與財產安全[2]。
2.2 接地保護環節的全面優化
接地保護的主要目的就是預防人觸電,屬于一種全新的接地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規避電氣設備金屬外殼與相應構件形成帶電危險,同樣還能夠增強人身與設備安全程度。保護接地模式的有效性表現在推進電氣設備穩定運行方面,有效地規避了不安全帶電的問題。與此同時,可以根據對電氣設備線路放電損害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保證安全用電階段運行的更加穩定,降低觸電事故發生的幾率,進一步強化人員生命安全。
電氣設備在采用接地保護裝置的基礎上,能夠確保接觸電壓以及跨步電壓不超過設備發生故障的對地電壓,所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觸電的危險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接地裝置必須要與人行通道或者是建筑物出入口相互隔離,同時要保證電氣設備接地支線以及接地干線、接地體間通過并聯的方式實現聯接,一定不允許使用串聯聯接的方式。在電氣設備漏電保護方面,接地保護能夠有效地規避人身觸電的危險,然而卻無法確保觸電事故不發生。
2.3 電氣設備穩定運行的全面優化
要想確保電氣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就必須要嚴格遵循基本原則,特別是設備應用規范,以保證漏電保護器運行更加安全。在此過程中,需充分考慮現實中電器應用的效果,科學合理地選擇使用動作電流漏電保護器。在日常生活中,電鉆、吹塵機與吹風機等都是漏電保護器,且動作電流不超過30mA,同時,動作時間不超過0.1秒,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用電模式。如果電動工具超過220V,則應當合理地采用相應的規范措施[3]。另外,在接地存在一定難度的情況下,亦或是人身觸電以后出現二次傷害,應盡量選擇使用動作電流不超過15mA且動作時間不超過0.1秒的漏電保護器。而在對漏電保護器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其靈敏度以及動作的可靠程度予以綜合考慮,一旦其動作電流低于正常的漏電電流,那么不允許漏電保護器投入到實際運行當中,即便投入到運行中,也同樣會受到動作較為頻繁的影響而導致設備運行呈現出不穩定的情況。
而要想保證電氣設備應用的有效性,應全面優化隔離保護的措施,以保證電氣設備運行的穩定性。為此,應積極采用護罩、箱盒以及屏障等多種模式,進而將電氣設備與外界環境相互隔離,進一步增強電氣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另外,對于隔離保護而言,應確保電氣設備靈活運用安全技術,通過對安全電壓的使用,在特定環境下選擇相對應的電力設備,并且將安全電壓當成電源提供電能,以免出現觸電事故。
3 電氣設備安全技術的全面優化
3.1 電氣設備安全責任制度的有效制定
要想進一步提高電氣設備安全程度,應及時更新電氣設備安全管理系統,進一步推動組織管理工作與工程技術工作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深化電氣設備安全技術。需要注意的是,組織管理和工程技術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在電氣設備安全責任機制中,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管理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安全管理部門的責任以及電氣設備作業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等等。endprint
3.2 電氣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合理制定
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全面深化電氣設備的安全技術操作規范,為安全操作工作的運行與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貫徹并落實安全生產機制。與此同時,還應當合理執行安全操作手冊當中的條文內容,進一步增強管理工作人員、設備操作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并且對基本保護方法予以全面掌握,增強自身的保護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強化個人思想認識,規避電氣設備發生安全事故的幾率。
3.3 培訓機制的合理制定
基于此,需定期開展生產技能的專業培訓,具體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生產技能方面的培訓。使操作工作人員個人專業能力不斷強化,全面推廣并使用相關的技術節能,進而與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電氣設備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第二,安全生產方面的培訓。在開展安全生產培訓方面,管理工作人員需加大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力度,貫徹落實持證上崗機制,針對違反機制要求而引發設備安全事故、帶來嚴重經濟損失的工作人員應采取懲罰措施。而企業則應當充分考慮實際情況采取處理的措施,如果情節相對嚴重且構成犯罪,則應當按照法律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
電氣設備管理工作人員應針對操作人員的電氣設備運行與維護情況安排專業技能培訓,同時以安全生產培訓為輔助手段,不斷鞏固既有知識,學習全新的技術,進一步增強自身技術能力與水平,使其安全防范的意識不斷強化,為電氣設備安全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電氣設備長期運行的過程中,需要及時更新安全技術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設備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另外,全面規范并落實電氣設備的操作規范,也同樣可以保證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上文針對電氣設備安全技術的優化問題展開了相關性研究與探討,在完善電氣設備安全系統的基礎上,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確保電氣設備運行穩定與安全。
參考文獻
[1]程曉蘭,王玉華.水電站電氣設備安裝的安全技術及其對策[J].科學與財富,2015(1):257-257.
[2]陳冰.關于千伏電氣設備供電安全技術對策的探討[J].機械管理開發,2016(8):166-168.
[3]阿力甫江·艾尼.水電站電氣設備安裝的安全技術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41(7):127-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