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丹+陳皓
摘 要:本文從大數據的涵義及其具體內容入手,然后分析了我國環境執法的現狀,以此為基礎,分析了大數據與環境執法的有效對接是如何形成的。希望理論的研究,可以對實際工作的開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大數據;環境執法;內在機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D92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7-0212-01
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應用,大數據也被應用到各行各業的現代化發展之中,而作為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環境執法中應用大數據也成為其發展的新潮流。問題在于,要想實現這兩者的有效對接,首先必須要對大數據應用過程中的內在機理有一個科學、全面的認識,進而才能發揮其原有的作用與價值,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
1 大數據概述
1.1 大數據的涵義
我們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信息時代造就了大數據這一產物,使其可以滿足人們對于特定或不特定數據的全面化收集[1]。與此同時,大數據具有混雜性與相關性的特征,前者是指大數據所收集信息的成分十分復雜,后者指的是大數據不再追求數據間的因果關系,而是更加注重數據間的相關關系。
1.2 大數據的相關技術
應用大數據的主要目的在于,在龐雜的數據中將自己所需數據提取出來,所以大數據的具體技術離不開對于數據的收集、存儲以及分析。所以大數據的技術主要包括結構化的大數據存儲技術,全面的數據整合技術以及科學的數據分析技術,它們共同服務于特定數據的提取。
2 我國環境執法現狀
2.1 制度現狀
良好的制度是保障環境執法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現如今,我國相關部門基本上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但是其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方面,制度還不夠科學與全面,所以面臨一些具體問題,往往不能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制度比較分散,不同的制定主體缺乏有效的互動與交流,所以容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出現各種沖突,影響制度的落實[2]。
2.2 實施現狀
現如今,我國的執法體系還不夠完善,許多執法人員對于執法流程缺乏正確的認識,而且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許多執法活動無法實現真正的落實。除此之外,執法活動缺乏有效的監督,相關信息也沒能實現對于民眾的公開化,這就為執法主體貪腐行為提供了土壤,不利于執法部門公信力的提升。
3 大數據應用于環境執法的內在機理
3.1 系統機理
大數據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性的表達,它所具備的相關性的特征,決定其必須注重數據間的相關關系,而不僅僅局限于數據間的因果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就建立起了一個整體性、系統化的結構,同時還兼具層次性、組織性以及開放性,這就要求相關主體在進行環境執法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于環境問題的分層化管理,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整合各個部門的力量,實現外界的積極參與、有效互動以及透明監督;還應當利用大數據實現社會各個主體信息的共享,提高他們參與環境執法的積極性,從而為環境執法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
3.2 預測機理
預測是指在獲得所需數據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整合與分析,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進行測算,從而實現對于未知事物的有效控制[3]。將預測應用于環境執法之中,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就是對執法范圍大小的預測,即預測哪些環境問題需要執法活動的介入,從而及時的做好工作開展的準備,為環境執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則是在范圍預測的基礎上,對具體的事物對象進行預測,即哪類事物可能需要環境執法的介入,從而使執法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更加明確;最后,則是對相關主體活動的預測,即要預測會有哪些主體需要環境執法的介入,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執法活動,實現其開展的高效化。
3.3 精細化處理機理
環境執法一方面涉及國家層面的大政方針,同時也同人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所以必須對其進行精細化的處理。其主要內容包括:對于數據的全面收集,其中既要注重數據收集的效率,同時也要提高數據的準確度;還要基于大數據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對于復雜的數據也可以持續、深入的進行分析,給予相關工作人員準確的數據支持,使他們可以及時的采取必要措施,來實現環境執法的作用與價值;還要發揮大數據的適時跟進作用,及時的對執法行為進行調整,實現其與實際狀況的有效對接;最后,還可以發揮大數據的對外傳播機制,使其可以激發更多人參與到監督活動中來,提高社會主體保護環境的意識,為這一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計算機網絡高度發展的時代,將大數據應用于環境執法已經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相關執法主體來說,要想改善當前我國環境執法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工作未落實的現狀,就必須要發揮大數據的內在機理的作用,包括系統機理、預測機理以及精細化處理機理,做到各種機理的有效配合,從而推動我國環境執法工作的開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桂清.《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助力檔案工作[J].中國檔案,2015,(11):23.
[2]寧家駿.《大數據發展綱要》解讀[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5,(9):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