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著日益深刻的變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本文從國有企業適應環境發展要求的角度,應用開放系統理論對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組織制度、經營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探討,對企業加強制度建設,認識和適應環境,實現與環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關鍵詞:開放系統 環境 制度創新 經營管理 企業文化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企業制度建設和內部管理,是我國目前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著日益深刻的變化,如何通過制度創新,促使企業更好地適應環境,促進企業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推動企業長足發展,是國有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產權制度、組織制度、經營制度、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設入手,對開放系統理論在制度建設中的應用做以探討。
一、開放系統理論概述
開放系統理論(Open System Theory)又稱非平衡系統理論或自組織理論,由美籍奧地利裔生物學家、系統論創始者貝塔朗菲(Benalanffy)提出,在世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開放系統理論強調,組織與所有的生命系統一樣有著共同的開放特征:既獨立于外部環境,又不斷地與外部環境進行交互活動,是一個與外部環境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開放系統。該理論認為,競爭與協同是組織演化的內在動力,漲落是組織演化的原初誘因,突變體現了組織演化的路徑,循環是組織演化的組織形式,混沌和分形則揭示了組織演化從簡單到復雜的圖景。該理論揭示了系統不斷從混沌到有序,再從有序到混沌的演化發展全過程,其理論框架如下表:
任何一個系統必然遵循封閉退化、開放進化,封閉靜止、開放活躍,封閉平衡、開放競爭,封閉信息減少、開放信息增值,開放功能放大等一系列客觀發展規律。凡是富有生機的系統,必定是開放系統。開放系統的生命就在于:系統的開放性,系統的非平衡狀態,結構要素與子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和催化作用,系統的非線性作用機制和非線性過程。
二、開放系統理論在企業產權制度中的應用
國有企業也是一個與外界環境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開放系統。企業封閉則退化、開放則進化,封閉則靜止、開放則活躍。開放系統理論應用在企業產權制度創新方面,主要體現在產權的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產權多元化并不僅指將國有資產變為私有資產,也包括將一元的國有產權制度變為多元,多個投資主體共同出資形成產權組合。國有企業利用開放系統理論的思想,通過重組合并、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產上市等途徑,不斷推進機制體制創新,從國有獨資公司到企業產權多樣化,有利于與外界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有利于形成多個投資主體相互制衡的產權結構,進而建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實體。在工作實踐中,產權多樣化的企業往往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其經營決策因更容易聽到不同的聲音而更為理性,其管理因必須滿足不同的股東要求而更加規范,其法人治理結構因各方股東的博弈而更容易科學嚴謹,外來資本的趨利性與合同契約關系也更有利于政企分開。調查發現,日本的大量企業產權十分分散,松下、日立、東芝、索尼、三洋、豐田等企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僅有5%-7%,美國公司大股東占比雖然較大,但也往往與小股東并存,西方國家企業產權結構多樣化的經驗值得我們探索學習。
三、開放系統理論在企業組織制度中的應用
現代企業組織制度是指企業組織的基本規范,它規定企業的組織指揮系統,明確了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和協調關系,并規定各部門及其成員的職權和職責。完整的現代企業組織制度必須包括以下幾項內容:(1)有一個合理的組織機構,從而能保證企業決策的制定和執行;(2)有一個合理的職能體系,使人們有效地實現專業化分工和協作;(3)有一個有效的權利系統,使組織成員能夠接受并執行管理者的決定。
發展必須開放,但開放不等于發展。一個發展的系統,在開放的同時,其子系統之間必須協同一體的工作,才能增強本系統的協同力。開放系統理論在企業組織制度中,可以應用在以下方面:
首先,應用于企業組織架構的優化重造。國有企業經常面臨機構臃腫、相互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等問題,其中,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責不清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利用開放系統理論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把企業看成一個開放的系統,以企業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為主線,來優化組織機構。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步驟:(1)分析外部環境對企業的期望和需求;(2)列出企業實現戰略必須執行的產品任務清單;(3)優化設置任務清單所必須的流程;(4)根據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設定組織的目標,指明努力方向;(5)通過改造流程和管理要素,解決組織存在的問題,重新確定組織并明確各部分的分界線;(6)確定子系統的組織。
其次,應用于企業內部不同部門或單元之間的職責分工。企業內部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根本原因,是部門或單元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盡可能地選擇最小的責任和最大的利益。利用開放系統理論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把企業內部的每一個部門或單位也都看作成一個獨立的組織,從外部環境對它的期望和需求入手,列出其必須執行的產品任務清單,明確其在企業一級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著重解決好其同兄弟部門的職責交叉矛盾問題,從而逐個明確每一個部門或單位的職責。在實際工作中,確定某一個部門的職責時,可以召集企業內部所有與其有關的部門和單位一起,共同討論環境和目標戰略對它的期望和需求,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綜合研究制定,力求職責分工科學有效,提高協作效率。
四、開放系統理論在企業經營制度中的應用endprint
企業的外部環境是指存在于企業的邊界之外,對企業產生影響的所有要素,包括:產品和服務市場,競爭者與行業環境,供應商,人力資源,金融資源,政府,經濟,技術,社會文化,國際環境等。“適者生存”,企業只有首先滿足環境需要,才能實現自我的不斷發展。
因此,企業在制定戰略規劃、經營方針等經營制度時,應該運用開放系統理論充分研究內外部環境,在環境機會、自身能力及其變化中不斷找到平衡點,謀取企業長足發展。例如,使用SWOT分析方法,通過對內外部競爭環境的調查研究,將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威脅等列舉出來,進行全面、系統、準確地研究分析,選擇目標市場,開拓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經營方針政策等。
五、開放系統理論在企業管理制度中的應用
1.用開放系統理論詮釋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的淵源
企業文化是屬管理哲學的范疇,涉及理念、信仰和自律等,是企業管理制度生存的環境和土壤。按照開放系統理論,企業制度建設應與企業文化建設相互融合,兩者密不可分。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是“制度+文化”的結果;好的制度必須要有好的文化來滋養,好的文化必須要有好的制度來支撐。在一個激勵機制不足、動力機制不健全的企業里,收入差距小、干好干壞一個樣,難免職工會工作積極性不高,部門間推諉扯皮,效率低下。只有站在時代、戰略的高度,使之相互匹配和融合,才能使企業產生強大競爭力和生命力。
2.開放系統理論應用于企業管理制度的問題診斷
好的制度能夠使職工積極工作,不好的制度能夠使人們的工作積極性降低,甚至阻礙企業的發展。關于開放系統理論應用于企業制度問題診斷,推薦以下程序和方法:(1)將當前業績與將來面對的經營環境相比較,找到差距;(2)通過企業文化和規范標準分析,來診斷企業運營中各種病癥;(3)通過管理要素分析,了解企業文化的根源;(4)通過實際運營中體現的發展戰略分析,確定影響管理要素的各種力量:(5)將公司實際運營中體現的發展戰略與經營環境要求相比較,確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3.應用開放系統理論促進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的融合
企業規章制度要接地氣,關鍵要融合企業文化:
首先,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制度建設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要不斷地將企業的價值觀念、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等企業文化灌輸給企業員工,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一方面使員工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不斷從企業大家庭的環境中汲取營養;另一方面又不斷反饋好的行為促使企業文化的落地和進一步提升。
其次,對制度的管理要嚴格。制度發布后,宣傳要落實到位,遵循職工理解制度、接受制度、支持制度的客觀規律,使遵守更具自覺性;制度的定期梳理、評價、修訂、廢除等要有專人管理,并確保執行中做到信賞必罰。
最后,要盡可能發揮環境的影響作用,而防止“過度管理”。組織理論告訴我們,群體和企業文化對個體的約束力更加自然和有效。激勵和約束恰當,才能更好地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自發地工作和解決問題。管理制度中要盡可能多地使獎勵措施,懲罰應盡可能地針對團體而非針對個人,以盡可能地激發集體榮譽感,發揮環境的影響作用。
當今世界,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瞬息萬變,改革大潮風起云涌,企業所處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應用開放系統理論搞好企業制度建設,認清環境,適時調整企業行為,處理好各方面日新月異的錯綜復雜關系,促進企業與內外部環境有效融合,和諧發展,顯得日益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