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峰
【摘要】由于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的水文生態,原來清澈見底河水現在被污染得越來越重,本來有著茂密植物的河兩岸如今也是寸草不生,以前城市里到處是鳥語花香現在也只剩蚊蟲果蠅,如果城市化的發展是以犧牲良好生態環境為前提,那么無疑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如今人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建設都離不開河流,所以對河道的生態實施保護迫在眉睫,我們只有對那些已經被毀壞的河道生態系統及時實施治理方案,才能使其恢復原來的樣子。當然有關于城市河道生態的治理是要結合一定的技術手段,通過深入分析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技術手段,使大家越來越深刻的了解河道生態治理的有關技術手段。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技術手段分析
由于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無疑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然而水文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也是由于城市化的進程,這種破壞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的傷害也是不敢想象的。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工業,但是工業各種各樣的污染特別是廢水污染對河流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近幾年來我國也逐漸生態環境越來越關注,所以對于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則是更加注重。城市河道生態并不是一兩日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而且是需要在整個過程中多方面合作才可以如期完成的,此外,河道生態治理也是一項需要有極高技術性的工程,我們想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增強生態治理的效果就必須要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技術手段非常熟知。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說說有關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技術手段。
一、城市水系生態治理理念
城市河道水系生態治理的設計理念是遵循“生態、人本、環保”的,打造人、河流、文化、生態之間的和諧相處空間,要做到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城市水系生態治理在符合河道水系天然使用功能需求的條件下,從盡可能適宜生物棲息的角度考慮,盡可能地保護自然河道地質的原本面貌,并盡最大努力去維持河道流勢的現狀,盡最大可能地去降低人工修飾痕跡出現的頻率。我們在對城市水系生態進行治理方面一點要有著非常強的戰略眼光,不能只看到擺在眼前的得失以及利益,而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些。河道治理工程本身不僅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還是一項有著極強公益性的工程,這種工程不實現直接的經濟效益,它可以創造出的也只是一種長期性并且間接性的經濟效益,這種經濟效益一般是表現在河道生態治理進行后會一定程度地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因而增加城市的形象效益,除此之外,也會最大程度地改善原來因為河道問題所致使的周旁區域房屋價格普遍偏低以及商圈沒有辦法形成的現象,從而讓城市的經濟發展受到環保的引領。所以我們應該對河道生態工程規劃建設持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資金的理念。
二、河道生態治理的技術手段
前文提到河道生態治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同時有著極大難度的工程也是十分復雜的,其包含了水體的循環暢通、水體維護的自流自凈能力以及污染的有效掌控與管理。這些方面一個部門不可能獨立完成,所以需要各個部門互相協作才能完成,在完備的基礎之上實施河道生態治理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在河道方面的共同性問題就是河道的游塞、水體斷流以及河道水體環境污染形式嚴峻。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從技術策略的整體方面出發,創建水動力學分析和水生態系統一體化的解決策略。另外,一個優良的河道生態化治理的策略不僅限制于河道本身,還應放眼到河道的上下游,從流域方面優化設計方案。
2.1 進行水系的疏通與激活
水質好壞和整個水系是否通暢有著緊密的聯系,水系通暢可以讓源頭的凈水可以不斷供給河流。所以,我們對河道實施生態治理的時候最初要做的就是對水系疏通以及激活。我們主要從兩方面來實施,一方面是對外部有效規劃,想要讓水源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進入河道內循環,就必須要做好上游河下游的河道的疏通、流速以及流量等等的工作,這樣河道的生態治理才可以達到預計效果,另一方面就是提高水系的儲蓄能力,可以在降雨的時候有一定蓄水量,并適宜補給河道水流,保證水體可以循環。
2.2 建設河道景觀
打造人工濕地以及自然濕地,且有機結合河濱景觀的進行創建,改善景觀效應,促進生態系統的構建的同時,凈化微污染水以及最初雨水面源污染。現如今我國逐步重視生態化城市建設,然而河道的生態化治理對于生態化城市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要想河道的生態化建設可以和城市的生態景觀互相融合,我們就要創建出一道靚麗的河道風景線,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生態的同時提高河道生態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使河道周圍慢慢成為休閑場所以及商圈,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2.3 促進河道微生物生長,改善河道污染
對于景觀大水面以及水面較為廣闊的河段,在充分研究了其水動力學特征的前提下,在流速相對比較緩慢或者死水區,依靠凈化效率,建造人工浮島結合曝氣復氧設施,考慮景觀效益的同時,添加水體復氧、碳纖維填料的裝備,提供微生物以附著載體,降低河道污染物降解條件,除去河道水體中絕大部分的氮磷等污染物,優化水體環境。
2.4 進行水生植物的種植
水生植物對于河水有著極強凈化能力,沉水、挺水以及浮葉植物可以優化河道的生態環境讓水質變得更好的同時,也可以為河水內的魚類提供優良的生存環境,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讓河道越來越美觀。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種植水生植物。
2.5 優化河道底質與生態駁岸方案
營造深潭淺灘序列,就要對河床底部進行高程處理手法,深潭淺灘的形成對水質保持有利,同時對河道底棲生物而言創造了豐富異質性的河道環境。借助水文條件,對每個水系中有著滑坡風險的駁岸區域實施生態加固。因地制宜選取合適的生態駁岸類型,更有效的保護水土安全,打造生態型的河道岸線,在預防土壤侵蝕的同時,讓河道岸線和周邊景觀、生態環境更加和諧。
2.6 將城市生態水系布局和城市用地規劃有機整合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于城市規劃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情況下只有按照城市的規劃對河道生態實施針對性的治理才可能使城市河道治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城市規劃與城市生態水系布局不同步就會存在很多額外的浪費的情況,我們應該堅持“水網+綠帶”的空間組織形式,將散落的湖泊、河流連通,通過雨水花園,生態植草的方式來減弱徑流污染。同時實施城郊生活垃圾處理的方案,禁止把生活垃圾倒入河流,導致河流水體污染,發展水系上游的同時適宜限制傳統農業,倡導生態農業,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降低面源污染。
三、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案例
(1)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市水牛河城市河道公園項目在河道的兩旁建有多個人行道、自行車道、公共藝術與親水安全設施和特殊的維護以及安全設施,結合生態的方法再次讓堤岸得到鞏固,保證泄洪渠道的通暢。利用本地植被,重新塑造生態河道。
項目特點:設計中重要的防洪提是將城市中的高架高速公路、各類公共設施、陡坡、通道有機整合而成,再次鞏固堤岸,通過使用水系模型系統,保障項目改造不會影響到泄洪渠道;沿河道設計親水臺階以及坡道,為人們打造各種各樣的親水空間;現狀植被得到有效改造,新種植本地樹木以及多年生的地被,為動物以及魚類提供優良的場所。
韓國首爾市清溪川的現代都市河流景觀項目,項目區域景觀延續地域性歷史文化,組建具有地區特色的人文景觀。建設多層的親水步道以及親水空間,提高場地的人氣以及滿足人們親水性的需求。讓生態與文化有機結合,創建特色各異的生態廊道。
項目特點:工程著重于打造特色人文景觀與繼承歷史文化,把朝鮮時代的石橋還原到現代中,建造現代的“五色文化墻”,把歷史以及水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河道斷面的復式設計,人行道與水面貼近,
從而達到親水的效果;實施截污措施,把地下水、雨水充分利用起來,保證河流的自然性以及流動性,把濕地當中豐富的水生植物建立在一個生態環境友好的新型的清溪川當中,提高周邊地塊的商業價值。
北京市通達大運河城市開放空間項目,項目重復使用再生水、地表水來解決水源以及水量問題。建成水景結合、水綠相間、多樣化的綠色生態走廊。
項目特點:方案梳理了大運河的悠久歷史,提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把地雕、特色景觀小品穿插在現代景觀設計當中,彰顯、傳承并發展地域特色;規劃把生態與文化有機的融合在城市肌理中,周邊規劃有六大主題板塊分別是河源文化、歷史古跡、運河情韻、運動健康、商務休閑、生態理念。把人們的活動引入到良好的濱水景觀規劃中。
四、結束語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與有關專業技術手段密不可分。把流域作為基本單位,盡可能考慮水動力學、水系以及水資源規劃的同時,借助水觀設計策略,融合河道整治、防洪工程、水利工程等各種因素,塑造綜合一體化的河道水生態治理思路以及具體方案,從而達到恢復河道水循環系統、重塑河道生態功能的效果,增強河流自凈能力,優化城市居住環境,改善水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繼承河流文化,推動經濟涉水不斷發展。我們一點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手段讓我們的城市河道在盡可能滿足城市工業、生活需求的同時也不失去其本身的綠色生態,確保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可以在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工作中得到有效貫徹,不斷促進我國生態化城市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楊碩,王朋,榮飛.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技術手段分析[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