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芳
【摘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是其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事業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往往也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差錯問題,而差錯的出現,則會使得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處理,使得會計計量、確認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針對錯誤實現有效的糾正處理,有利于推動事業單位的財務建設。下面就主要針對會計差錯更正處理進行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差錯;處理
1、事業單位會計差錯處理原則
1.1 法制性原則。會計差錯的賬務處理必須依照會計原理進行,嚴格遵照會計核算程序,進行準確核算,保證數字可靠,使會計報告前后期保持連續與完整。只有遵從統一的規定,處理后的信息才符合會計信息可比性的質量要求。
1.2 重要性原則。會計差錯處理應體現重要性原則,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以及種類很多,如果每個會計差錯都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處理是不現實和不經濟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會計差錯處理時要體現重要性原則,對于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判斷和決策的重要差錯應當嚴格處理程序和處理方式并詳細在附注中披露,對于不重要的差錯可以適當簡化。
2、事業單位會計差錯處理方法
2.1 會計差錯處理中的技術方式
2.1.1 劃線更正法。在更正的時候,一般是在錯誤的文字或者是數字上面畫一條橫線,然后在橫線的上面或者是下面填寫正確的文字或數字,同時還需要記賬的人員在更正的位置蓋章。對于錯誤的數字還需要與文字不同,應該全部用橫線劃掉,不能只在數字上劃線。
2.1.2 紅字更正法。這種更正的方法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會計人員在記賬之后,當年內發現的記賬憑證,可以使用這種方式。當記賬的會計科目出現錯誤的時候,使用紅色的字填寫一個和原來的記賬憑證完全相同的賬目,然后注銷原來的錯誤賬目,再用藍色的字填寫一張正確的。第二種就是所記錄的金額比應該記錄的金額大,也可以使用紅字更正方式。會計科目記錄正確,但是所記錄的金額和數量比應該記錄的金額大,應該多記錄出來的金額使用紅字填寫一張和原來憑證相同的會計科目,以及與借貸方同樣的記錄憑證,消除多記錄出來的賬目金額。
2.1.3 補充登記法。補充登記的方法同樣也是在會計科目填寫的方式正確的情況下,所記錄的金額和正確的金額比較,小于正確的金額,應該對于少記錄的金額用藍色字體編制出和原來憑證借貸科目相同的記賬憑證,以便于把少記錄的金額補充完整。如果賬本的記錄過程中出現錯誤,需要按照規定使用會計更正信息中的劃線更正法進行詳細的更正;對已經登記的錯誤賬目的記賬憑證,還需要在當年填寫信息錯誤的地方使用紅字填寫與原有的內容相符的會計記賬的憑證,并且需要在摘要欄目中標明“主要某月某日的憑證”等字樣,同時還需要使用藍字重新對會計信息內容進行填寫,同時需要標注清楚“訂正某月某日憑證”的字樣。如果會計科目的標記方式沒有錯誤,僅僅是記錄的金額出現錯誤,可以把正確數字和錯誤的數字之間的差額用另外的編輯調整到另一張記賬的憑證上面,同時需要把調整的金額使用藍字標記,下調的金額使用紅字標記。
2.2 會計差錯處理中的追溯方式
會計差錯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錯發生的當期或盡可能的早期,分為追溯重述法和未來適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未來適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視同當期差錯一樣更正。《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規定:企業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但確定前期差錯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除外;確定前期差錯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可以從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間開始調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也應當一并調整,也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
2.3 根據不同的差錯選用不同方式
一般來說,差錯金額越大、性質越嚴重,則差錯越重要。為了便于選定差錯更正方法,對以上差錯類型可進行這樣的組合:
(1)當期發現屬于當期的差錯;
(2)當期發現屬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錯;
(3)當期發現屬于前期重要的差錯;
(4)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現屬于“當期”(報告期)的差錯;
(5)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現屬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錯;
(6)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現屬于前期重要的差錯。
選用技術方法時,差錯(1)對憑證更正無限制,其它差錯只能用藍字法,是否采用追溯方法,差錯(3)和(6)必須考慮,其它差錯不用考慮。差錯(3)和(6)還必須在附注中披露與前期差錯更正有關的下列信息:前期差錯的性質;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更正金額;無法進行追溯重述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對前期差錯開始進行更正的時點、具體更正情況。
另外,不同的差錯更正所采用的會計科目有別,差錯(1)、(2)在會計科目方面無特別的要求,差錯(3)、(4)、(5)、(6)涉及損益的事項, 通過“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涉及利潤分配調整事項, 直接通過“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核算;不涉及損益以及利潤分配的事項, 調整相關科目。還值得說明的是,按《增值稅日常稽查辦法》規定,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納稅檢查查補(退)稅款應設立“應交稅費——增值稅檢查調整”專門賬戶核算,凡檢查后應調減賬面進項稅額或調增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轉出的數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凡檢查后應調增賬面進項稅額或調減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轉出的數額,作與上述相反分錄;全部調賬事項入賬后,應結轉出本賬戶的余額,并對該余額進行處理。
結語
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很容易出現會計差錯情況,為了能夠使得會計差錯可以得到有效的糾正,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應的更正處理方式,有效的針對會計差錯進行披露處理,從而更好的推動事業單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侯榮新.試論重大會計差錯更正中有關所得稅的會計處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5,14:359.
[2]王海林,彭喜斌.會計政策變更、會計差錯更正對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J].財務與會計,2002,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