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抗旱應急供水工程規劃中的水源優化配置與思考,首先要了解工程概況,分析研究城市的實際情況,然后對城市供水、用水及水源現狀與面臨主要問題進行闡述。工作人員要對水資源科學合理與可持續利用分析,從水庫可供城鎮用水量分析、河流水源利用狀況分析、其他類別水源利用狀況分析三個方面入手,最后論述水源優化配置規劃實踐,其主要內容有:目標與思路、水源優化配置方案、啟示與思考。
【關鍵詞】水資源;規劃;可持續;分析;抗旱
引言
城市供水工程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供水水源保護、防護等問題有著密切聯系。工作人員要在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中,重點分析城市用水需求,使用有效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優化工程規劃中的水源。在抗旱應急供水工程規劃中,水源的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員要結合當地的戰略需求,制定事業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滿足城市用水安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1、工程概況
現以一北方城市為例,該市的市區面積約為,7134km2,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該地的氣溫變化較大,降水集中,一般在5-8月,城市內有多條河流。根據該市的總體規劃,抗旱應急供水規劃工程,主要涉及了城市中的八個中心城區,不同城區的大小和人口數量有一定差異,例如A城區是主城區,占地面積為462km2,人口數量是467萬人;B城區的占地面積為44km2,人口數量為37萬人。工作人員要結合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
1. 1 城市供水、用水及水源現狀
在城市工程規劃中,共有12座供水廠,其供水能力為213.3 x 104 m3/d。隨著人口的大比例增長,人口的用水需求也有所增長,而節水力度的提升與城市用水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城市人均的綜合用水量。目前在城市中,主要的供水水源有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地表水源是河流或水庫等,地下水源主要是市區各處的地下水源井群。
1. 2 面臨主要問題分析
通過對該市的現狀進行分析,工作人員要了解城市供水、水源等情況,城市主要面臨的供水問題是:一是城鎮供水與農業灌溉涌水的爭水矛盾,這種問題比較突出,水源保護工作與水質改善情況有較大差異,部分地區存在超采的情況。二是城市供水能力總體過剩,但是呈現不均勻分布,一些地區設施閑置,一些地區供水不足。三是供水設施破舊老化,在二次供水中,有明顯的安全隱患,城市公共供水沒有得到全面普及。四是城市供水安全缺乏保障,該市雖然已經實現多水源供水,但是大部分區域仍然是但水源供水,存在部分時段缺水的情況。
2、水資源科學合理與可持續利用分析
工作人員通過對該市不同水資源情況進行分析,能夠當作不同類型的水源,從而制定合理的規劃。
2. 1 水庫可供城鎮用水量分析
城市中的水庫,是非常重要的供水源,自城市進行供水工程建設以來,水庫的出現為供水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并創造了經濟效益。目前,水庫已經城市主要的水源,城市通過召開會議研究,結合不同水庫的地理位置和水量,將一些水庫作為城市的供水補充水源。供水補充水源與城市中心的距離不遠,原定設計是進行防洪除澇和農田灌溉。
2. 2 河流水源利用狀況分析
河流是該城市中的主要部分,多條河流貫穿整個城區,擁有豐富的水量。這些河流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得到水資源。其中一條河流是干流,也被譽為該市的母親河。而如果沒有合理利用水源,限制污染排放,就會導致河流受到污染。自該市出現河流污染后,相關部門禁止了以該河流為水源的所有供水廠的生產,河流的用水量降低到30%以下。由此可知,在抗旱應急供水工程規劃中,要重視水源的保護和優化,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準確判斷和分析水質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
在工程規劃中,工作人員要對不同的區域的水質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明確河流的主要超標元素。該河流的氨氮和高錳酸鹽是主要的超標指數,在枯水期氨氮污染比較嚴重,但今年有所改善,高錳酸鹽指數只在部分年份的豐水期呈現超標。通過這種元素分析治理,該河流得到較好的治理,水源的質量得到較好的改善,并向好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城市進一步提升了對河流的污染治理,強化了治理工作力度,不斷,個研發和實施水源質量改善措施,從而更加優化水源水質,確保水質達標成平穩提升。
2. 3 其他類別水源利用狀況分析
地下水源是城市發展中,一種重要的供水水源,不同區域的地下水源的水量有一定差異。一些地區了解到地下水源的重要性,大力開采,導致水源過分開采,出現地下水降落漏斗區,開采工作有所減弱后,才促使地下水位有所回升。一些地區地下水源,比較豐富,經過除鐵和除錳后,能夠直接作為城市的供水水源,進行優化考慮。
工作人員在地下水開采中,要注重其開采程度,能夠限制開采程度,其開發原則,要以資源涵養、戰略儲備和應急備用為主,而不應列為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源是城市用水的非傳統水源,屬于再生水,工作人員結合城市的氣候特點,加上再生水的安全性、經濟性及工程實施現狀,要對城市地下水源應用進行規劃,能夠劃分出景觀環境用水、雜用水和工業用水三中,作為輔助水源規劃配置。
3、水源優化配置規劃實踐
3. 1 目標與思路
在抗旱應急供水規劃中,要結合城市的用水情況,滿足城市發展的水源基礎,并保障其質量。在城市規劃中,區域水源得到合理優化利用,更加高效,提升了城市水資源的利用水平和供水設施的使用效率。要想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對水源進行優化配置,要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區域水資源條件和用水需求,然后工作人員要結合農業用水、生態環境涌水和城鎮用水,提出水資源合理配置和優化的使用方案,然后按照“優水優用、高效利用”原則,更好的分析水資源情況,滿足水源工程建設條件和用水需求,結合這些因素,制定水源優化配置的發展策略。
3. 2 水源優化配置方案
經過城市的不同水源分析,要對可供水量、水源水質和取用水條件等進行綜合分析,并聽取當地有關部門及資深人士的意見。對不同水源進行優化配置,并列出主要順序,促使水源得到較好的管理與應用。
3.4 啟示與思考
城市水資源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障,其內容能夠支撐和保障城市獲取經濟效益。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的城市水資源比較豐富,其河流是有大量的水資源,擁有的便利的取水條件,但是一旦沒有控制污染治理,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該市曾發生過嚴重的河流污染,導致城市失去水資源發展優勢,之后經過多年的努力而有所改善。工作人員在進行水源的保護中,主要通過末端處理的方式,治理水資源污染問題,一些地方也這從這種傳統的方式,向源頭控制和治理方面改變。這種污染與治理,應引起其他城市的重視,為了促使城市可持續發展,要確保主要水源,能夠滿足城市的用水需求量,并保證其水源質量,保證水源的健康發展。
從另一方面分析,該市也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區,城市中的水源還肩負著農業灌溉的用水職責。工作人員要堅持“實事求是、關注民生、著眼未來、和諧發展”的原則,然后分析不同地區的水資源條件,對水資源戰略發展格局和條例進行完善,較好的解決城市與鄉鎮之間、城市用水與農田灌溉之間的矛盾。工作人員能夠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對水源進行有效的保護,節約利用,整體開發工作要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能夠體現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原則,為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較好的基礎。
結束語
在抗旱應急供水工程規劃中,工作人員要結合該城市的不同情況,水源數量,豐富程度,所處區域,進行統一規劃。本次研究中,不同區域的地下水資源貯藏與開發利用條件存在一定差異,工作人員經過深入的研究分析后,認為城市地下水的開發與利用,要先加強規劃區內部的地下水資源保護力度,然后減弱公共供水覆蓋范圍的自備水源的使用量。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控制,地下水資源的開采使用量。在抗旱應急工程中,水源是城市供水的重要保障和手段,要對當前退出正常供水任務的現有集中地下水源井群進行封存管護,而不是完全廢棄,以備應急狀況下能夠迅速啟用,充分發揮其作為城市應急備用供水水源功能。
參考文獻:
[1]姜立暉. 哈爾濱市供水規劃中的水源優化配置實踐與思考[J]. 中國給水排水,2013,06:1-5.
[2]張海濱,蘇志誠. 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相關問題分析[J]. 中國防汛抗旱,2011,03:18-20.
[3]萬群志. 加快全國抗旱規劃實施 提高旱區抗旱減災能力——《全國抗旱規劃實施方案(2014~2016年)》解讀[J]. 中國防汛抗旱,2014,06:1-3.
[4]倪深海,顧穎,劉學峰,酈建強,萬群志. 我國提高抗旱應急供水能力的對策研究[J]. 中國水利,2012,11:47-48.
作者簡介:張小華:(1982—)女,漢族,大學本科學歷, 貴州福泉人,主要從事工程水文分析計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