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舜
【摘要】針對水利工程中常見的不利影響進行分析,突出表現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水源環境受到破壞等方面,并提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及水源保護的相關建議,旨在有效預防各類水源破壞、水土破壞問題的發生,保證生態建設的綜合效果。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源保護
水利工程水利保持生態建設中,最主要的就是避免水土水流,保證生態建設的效果與水源保護的效果。但是當前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的情況不夠理想,對周邊的山丘、風沙等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難以切實發揮水利工程建設的價值。文章將結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及水源保護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一些觀點與建議,希望能夠對水利工程相關研究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1、水利工程中常見的不利影響分析
水利工程建設的科學管理、合理規劃,對現代環境的保護、水源的保護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然而縱觀當前水利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各類不利影響卻普遍存在,突出表現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水源環境受到破壞等方面。
1.1 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水利工程建設關系到國計民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施工方案的科學選擇,對環境的保護、水土的保持等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但是實際水利工程建設中,卻存在著工程設計與施工不夠科學的問題。
比如水利工程各行施工建設中,土石方挖掘、運輸以及回填等工作中,一些水利工程建設單位則直接影響不需要的土石方丟棄到土場中。還有一些單位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著臨時設施建設破壞地表植被的情況,致使周邊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增加了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率。
水利工程建設中,空氣與土囊的破壞問題也十分嚴重。比如大量的車輛以及機械設備在實際的工作中,存在著有害氣體沒有得到科學管理的情況。水泥、粉煤灰等等常用的水利工程建設材料中所產生的灰土也相對較大,這些問題均會造成空氣污染問題。同時,施工中石灰水、水泥漿等等會進入到土囊層中,對土囊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問題。
1.2 水源環境受到破壞
水利工程施工中水源環境受到的破壞也比較嚴重,比如在降水的影響下,水利工程建設中所產生的廢土、廢石以及廢渣等,則會在雨水的推動效果下進入到河道中,致使水源受到污染,大量的水土流失問題也會頻頻發生。
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效果不佳,水源受到破壞,進而會使得有害物質、粉塵等等進入到施工人員的機體中,對周邊居民的生活與健康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水利工程施工的時間相對較長,故而這種影響不能得到忽視,需要提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及水源保護的重視程度。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及水源保護的方式分析
水利工程建設中,可以通過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區,注重防治管理重視程度;加強施工現場綜合清潔管理,保土蓄水增強抗侵蝕能力以及融入生物技術保持水土平衡,切實提升生態建設效果等方式,實施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2.1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區,注重防治管理重視程度
基礎開挖防治區工程,需要基于地形特點、建筑物的設計情況以及水文條件等綜合分析,在水利建設施工期間實施場地排水,排水溝需要納入到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中,預防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
水土流失的預防,可以從工程建設之前,基于施工的情況進行科學設計,岸墻工程綜合防治區需要合理建設岸墻,進而便于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挖掘與填埋工作。水利工程建設中,會存在不同程度破壞地表的情況,故而在實際的水利工程建設中,需要從土方開挖、運輸以及填埋等多個環節進行綜合管理,盡量少動土。實際運輸的過程中,車輛不能裝的過多,避免運輸中掉落等問題的頻繁發生。同時,在土料裝車以前,還可以采用水適當進行噴灑,使其在濕潤的狀態下,預防運輸中出現“塵土飛揚”的情況,保持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竣工后,可以在堆渣場實施復墾綠化建設活動,實施平整土地、客土、施肥、速生樹種與豆科植物混合種植等方式,優化水利工程建設的周邊環境,真正達到水利工程建設的目的。
2.2 加強施工現場綜合清潔管理,保土蓄水增強抗侵蝕能力
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挖出來的土方進行合理利用,避免資源浪費問題的發生。土方的堆放過程中,需要按照1:1.5的比例進行對方,科學堆放的方式能夠有效預防雨水影響下,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保持水土平衡。
水土保持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水土流失保護、水源保護以及水土資源利用等。比如在土石方開挖中,需要在其周圍建設臨時排水溝,挖掘面為坡面的情況下,則需要做好破面的加固與防護工作。借助草木、植物等進行保護,增強其保土蓄水增強抗侵蝕能力。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加強對水利施工現場的綜合清潔管理,加強人流與施工車輛管理,杜絕任意走動、擾亂施工現場問題的發生。通過科學的規劃與施工設計,保持施工現場的有序性。水利工程施工結束后,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綜合管理,砂漿的預制拌和要鋪鐵板完工后要及時徹底地清理棄渣。
2.3 融入生物技術保持水土平衡,切實提升生態建設效果
現代水利工程建設中,可以巧妙利用生態技術,保持水土平衡,發揮水源保護的綜合效果。比如可以沿著水利工程渠道兩側,建造防護林帶,預防風力對渠道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這種方式能夠在發揮生態防護、水土平衡保護的基礎上,增加其美觀度。比如貴州馬嶺水利樞紐工程便為范例,詳見圖1。
水利工程建設中,水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在實際的水利工程建設中,需要加強水污染技術研究重視程度,可以借助各類先進的生物技術進行處理。比如可以利用噴池實施發酵、殺菌、集中處理等等。注重日常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檢測工作,一旦出現水資源污染、破壞的問題,則需要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水利工程建設單位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基于國家相關標準以及要求等,設置擋板、沉砂池等污水凈化設備,使得泥沙等不會大量流入到江河中,全面保護水源,降低水污染問題的發生率,保證生態建設的綜合效果。
結束語
水土資源效益的形成,對現代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但是近些年來,水利工程建設中所產生的環境破壞、水土問題破壞問題頻頻發生,怎樣更好的保護環境、保持水土資源平衡,成為了當前水利工程建設中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可以通過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區,注重防治管理重視程度;加強施工現場綜合清潔管理,保土蓄水增強抗侵蝕能力以及融入生物技術保持水土平衡,切實提升生態建設效果等方式,切實改善當前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良問題,需要從土方開挖、運輸以及填埋等多個環節進行綜合管理,保持生態建設的效果,全面保護水源,為現代城市的發展與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英策.繼續恢復生態環境的水利建設工程——水土保持與河道河型變化關系[J].才智,2011,30(12):270-271.
[2]田永蘭,宣海龍.試論三盛公水利樞紐沿黃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的必要性[J].內蒙古水利,2010,04(27):57-58.
[3]鐘建平.首都水資源協調委員會籌備辦朱建民主任一行調研江西省水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J].江西水利科技,2015,02(12):157.
[4]王金龍,楊伶,張大紅,等.京冀水源涵養林生態效益計量研究——基于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理論[J].生態經濟,2016,01(16):18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