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華
【摘要】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環保型社會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環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加強保護水資源對于社會的發展與生存具有重要意義,這其中,河道治理能夠有效促進水資源的保護。文章針對城市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的原則進行了探討,并提出加強城市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城市河道治理;生態保護
最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河道的破壞與污染不僅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負擔和壓力,同時阻礙了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城市化的發展離不開城市河道,這是因為城市水網的關鍵便是河道,河道具有防洪排澇的功能,同時能夠起到美化城市景觀的作用。然而,當前時期部分城市在河道治理中任然存在許多漏洞和不足,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河道治理以及生態保護的工作,推動城市化進程。文章就城市河道治理以及生態保護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城市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的原則
1 因地制宜原則
城市河道治理不僅要考慮當地的風俗與流域周圍的環境,還要結合城市的發展特點以及河道的流勢,從而保持河道周圍的風光與整體風貌相協調。
2 維護生態平衡原則
要因地制宜的進行河道治理,將人工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特別是要考慮地勢、水文等因素,保持河道的自然性,維持河道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在達到防洪排澇要求的同時,最大限度保持城市河道的自然風貌,構建豐富自然的親水空間。
3 經濟性原則
城市生態河道建設的主要問題是努力降低治理城市河道的投入成本,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這就要求有關治理部門要明確治理目標,合理制定和規劃治理方案,將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促進城市生態河道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4 綜合性原則
生態河道的治理和建設,不僅要滿足人們對城市河道的用水需求,還要保證城市生態河道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因此,在實際的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有關治理部門在治理河道時要嚴格根據綜合性原則來執行,選擇最科學、最合理的治理方案,實現城市生態河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
二、城市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的具體措施
1 確保城市河道規劃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在進行河道的橫向規劃時,要盡量保持河道流域內空氣及水分的有效流動,為河道流域周圍的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在進行河道的縱向規劃時,要保持河道蜿蜒曲折的自然形態,充分展現城市生態河道的自然特性,避免截彎取直等人工干預手段對河道流域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2 加強對河流污染的監督和控制
保持河流水質的清潔對提高城市河流的生態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從生態環境保護的層面來講,工業污水以及生活污水不可以直接排入到城市河流中。當前時期,城市化進程正在逐步加快,因此我們必須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加大治理水污染的力度,一改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思路。進行河流污染的治理,首先要對城市河道的整個流域進行治理,單純的對某一段河道進行治理無法有效的改善整個流域的污染情況;其次,要對城市中所有河道的污染情況進行徹底調查,并將污染河道的污染源以及污染原因記錄在案。在河道中沿河道設置排污管線,結合河道的規模與實際情況,規劃好管線的流量和走向,連接流域內小河道與大河道的排污管線,將所有對流域內水質存在潛在破壞風險的廢水和污水統一排入排污管線中,并統一進行處理。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制定嚴格的河道污染治理及管理辦法和規定,并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使污染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河流污染的治理必須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治本為主,要加強對污染源的治理,推進截污工程的建設進程,從而有效治理河道污染。
3 加大城市河道護岸的建設力度
建設城市河道護岸是治理城市生態河道過程中的重要措施和方法,城市生態河道護岸包括自然護岸和人工護岸,而不管是人工還是自然護岸,都是由自然材料形成的可滲透界面。生態河道護岸在城市生態河道的實際運行中具有重要功能,例如防洪功能以及豐水期泄洪、枯水期蓄水的功能。因此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生態河道護岸的建設力度,從而有效提高城市生態河道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河道護岸本身就是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統,能夠有效調節河岸與河岸水體的生態環境,為保持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態系統提供條件。與此同時,河道護岸能夠豐富流域周圍的地貌,加強城市河道的自清潔能力。科學合理的建設生態河道護岸,能夠有效提高河道治理的水平。河道護岸的建設過程中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1)在保證所建設護岸的功能及運行穩定性的前提下,合理減少資源損耗;(2)建設施工中盡量使用無污染的材料,保持岸堤與河道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性;(3)根據不同斷面的不同自然條件,合理種植植物加固堤岸;(4)在保持河道周圍原有自然風貌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物種多樣性,根據不同水文氣候條件選擇不同植被物種;(5)確保降低材料對環境帶來破壞;(6)整體布局要有美觀效果,保持與周圍景觀的和諧。
4 合理改善河流流線和水體特征
改善河道的流勢以及河床的受力情況,保持河流流勢的自然性和正常性,防止河底出現范圍較大的沖刷帶。對河流水體特性而言,要確保河道多樣的水力特性,使得流水、深潭和淺灘共存,從而為生物提供多樣的生存條件,保持生物的多樣性特征。針對生物多樣性的保持,通常采取植石治理和浮石帶治理兩種措施。植石治理指人工將石頭按照相應趨勢填進河岸,實現溝壑及魚塘地勢,為部分依賴此地勢的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浮石帶治理指通過人為構建鋼筋混凝土構架來抵御洪水,同時可以作為魚潮。
結語
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離不開水網建設,同時城市河道是水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想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就必須努力推進城市水網的建設進程,并針對城市河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從而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質量,促進城市生態河道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麗向,對城市河道治理規劃問題的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09,02:6-7.
[2]孟琳琳,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觀生態模式[J].人民黃河,2013,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