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森 李純剛 田應輝
【摘要】國內開設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院校相對較少,對于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現今社會的經濟發展的適應性的研究方面的內容偏少,對于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面向服務珠三角自身的經濟適用性研究,更是尚屬屬首次。
【關鍵詞】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市場需求;專業建設
本課題以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類型分析為中心,以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項目參與人員通過社會和專業教學經歷集思廣益,總結符合當今珠三角發展的市政工程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初步提煉出了我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特色。
一、課題調研的主要對象
本課題社會調查對象主要包括市政行業的龍頭企業、同專業處于龍頭地位的骨干職業學校以及我校往屆的畢業生。該項研究試圖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來找到專業建設及調整的新思路,社會調研是該課題能否成功的關鍵一步。
二、社會調研情況分析
針對我校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我調研團隊重點針對珠三角中的廣州、深圳兩個地區在市政工程檢測及施工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開展企業調研,為本課題的理論支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編制下一步2017級人才培養方案奠定了基礎。
首先我們走訪了廣東交通集團研發檢測基地,基地道路研究所王經理表示每年下半年是檢測行業最繁忙的階段,對實習生的需求量比較大。市政工程專業學生應當加強工程檢測方面的實踐教學內容,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
隨后走訪了深圳天健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黃姓高級工程師對我校的實習生在企業中的表現給予高度的肯定,并表示非常愿意與我校進一步探討校企合作。該公司認為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僅應當專業扎實,還應當具備辦公軟件的熟練應用,而且應當將辦公軟件的應用作為必修課,引起學生們的高度重視。
在走訪廣州市市維工程檢測服務中心期間,李主任作為熟悉市政工程行業的專家,認為在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因為市政行業包含的小專業多,比如道路、橋梁、給排水、隧道等等,學生在有限的課時里,很難面面俱到,應當強調專業概念的灌輸和課外實踐中對于專業的認識,不必強抓細節,把細節的掌握交給社會。
后期還走訪廣東和立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公司行政事業部梁主任、工程部陸經理及相關技術骨干與我校調研團隊在市場動態、專業建設、學生實踐、師資提升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會談。該公司相關人員認為,高職學生的發展,首先要求高職教師能夠走出來,跟社會接軌,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培養出不和社會脫節的畢業生,我調研團隊對此深有同感。
在課題研究期間,我校還走訪了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三所兄弟院校,三所學校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資歷和實力均列高職類院校前茅。在走訪過程中,我們與各校圍繞專業設置與優化、校企合作、實訓場建設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并重點參觀了各校的專業實訓場。通過與同類院校的學習和交流,為我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方案編制、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實訓基地建設等提供了參考思路,尤其對我市政工程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
三、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就業質量分析
隨著城鎮化發展的推進,2016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就業情況較上一屆有所提高,基本達到了專業學生全就業,就業區域較為集中,就業對口率有所上升,薪酬情況同比基本持平,學生滿意度良好,2016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就業率為100%。
2016屆市政工程技術畢業生就業區域分布在21個地市中的12個,占近60%。其中以廣州和深圳的畢業生居多,相對其他地市,廣州和深圳的公共基礎建設發展較為迅速,特別在地下軌道交通和綜合管廊方面基本領跑全國所有城市。就業分布情況基本呈現出生源情況以及生源居住地情況。
較其他專業對比,市政工程相對專業性較強,實操內容較多,普適性內容較少。雖然市政行業人才需求較大,但是部分學生出于對職業前景的不確定性和家長自身職業的影響,而出現了類似“子承父業”的現象。
2016屆畢業生薪酬情況基本呈現了正態分布,薪酬基本與專業知識儲備、職業崗位能力、單位初始認可度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相比其他建筑類專業,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薪酬較為理想。市政工程技術的相關工種(如道路、橋梁施工員)的工作環境基本為露天作業,條件較為艱苦,因此薪酬也相應有所提高。
總體說來,學生對專業的核心知識培養和相關課程設置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還是挺滿意的,有少部分學生對自身的就業現狀不夠滿意。同時對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還較為薄弱,獨當一面的畢業生相對較少,對提升崗位能力有迫切的需求。
四、研究總結及專業下一步建設的思路
縱觀“十三五”規劃和市政行業市場的變化,我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需要改變陳舊的培養方向,現改為“專注培養擁有信息化BIM技術、軌道交通、地下管廊及傳統市政施工技術的現場管理型市政人才”。加強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培養,做好學生三年中不同時間段的職業生涯引導,時間要均勻,在“圈養”的基礎上,突出少量“散養”的特色。貫徹“雙創”的相關政策,開啟學生的無限潛能。
調研團隊通過對于市政工程施工企業、同類院校和交通工程檢測行業的調研,發現市政基礎建設工程已經悄悄從施工建設向檢測維護轉移,為我校市政工程專業的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為下一階段市政施工、設計、咨詢等企業調研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中,宋曉東,郭智華.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09,(0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