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奎
【摘要】我國一些省市相繼推行了BT模式,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重慶等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BT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投融資建設模式,使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的要求得到了進一步滿足。但我國目前卻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BT模式的相關行為進行規范和調整,各地各部門對BT模式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在實際運作中存在較大的差別。筆者通過自身在實踐中的操作,談談BT模式中項目主辦方在項目實施中進行項目管理的體會。
【關鍵詞】BT模式;項目發起人;項目主辦人;項目管理
BT模式(BuildTransfer)項目管理,是指由承建方以全額出資的方式進行工程項目建設,在項目完成后再將其所有權和運營權移交給業主,業主通過一定的付款方式償還項目建設資金(或稱回購項目)的工程建設模式。采用BT模式建設的工程,在原有由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四方組成的四角關系中,又新增了一個新的角色———BT項目公司。從理論上講,BT項目公司應當承擔項目建設過程中業主一方的全部職責與義務,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往往因為一些內在或外在的因素,無法完全實現這種角色的替換。隨著BT模式的不斷發展和完善,BT模式下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特征也日趨明顯,相應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1、BT模式的簡述
BT模式(Build-Transfer)即“建設—移交”的簡稱,指政府或授權單位作為項目發起人經過法定程序選擇擬建的基礎設施或公用事業項目的主辦人,由該主辦人在建設期內進行投資、融資和建設,在工程竣工后進行工程移交并從政府或授權單位的支付中收回投資。BT模式主要適用于項目建成后無法直接向公眾提供產品并收取費用的情形,所以只能由政府直接向主辦人支付該項目的款項,并使該項目服務公眾。因此,BT模式主要適用范圍是非經營性的公路、橋梁、隧道、港口、水利設施以及無法經營的監獄、學校、公園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從現已開展的工程來看,BT模式存在以下特點:(1)BT模式主要適用于非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2)BT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投融資建設模式,缺乏相關的法律對其進行統一。(3)BT模式由于建設和資金回收時間長,經濟技術風險較大且復雜。(4)BT模式下的項目移交和付款具有強制性。
2、BT模式項目管理特點
2.1 項目公司地位及角色的確立
類似其他的BT項目,項目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任務是健全機構、建立制度、明確職責、理順關系。常州水利局委托回購單位常州市水投公司與上海院簽訂BT項目合同后,項目的投融資建設任務由BT中標方成立的項目公司全面負責。由于本項目是江蘇省乃至全國水利行業首次BT項目嘗試,政府委派監管單位對BT項目管理定位毫無經驗,各參建單位對BT建設模式并不熟悉,項目初期管理條線較為混亂。為確保項目建設穩步進展,項目公司地位及角色的確立成為建設初期的關鍵任務。項目開工后,項目公司召集政府監管單位、監理方、施工總包項目部四方召開專項會議,明確各參建方基本關系,確立項目公司為本項目建設管理單位,規定項目逐級管理制度,形成項目管理基本框架,統一了管理思路,由此盡快地度過了適應期,縮短了項目管理磨合時間。
2.2 法律地位
在工程建設中,經常會遇到“項目業主”和“建設單位”兩個術語,現行法規中的界定也不盡相同。有認為兩者指向同一主體,也有認為是兩個主體。筆者認為兩者具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項目業主并不是當然的項目工程建設單位,根據不同情況有時是同一主體,有時是兩個主體。“項目業主”是項目的權利主體、項目工程的所有權人。“建設單位”是受主辦人或權利人的委托,進行工程項目的組織,是建設項目的管理者。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對項目發起人、項目主辦人、項目公司的法律地位的認識各方相當不一致,導致在項目運作中,形成職責不清、工作范圍重疊的現象。筆者認為,項目發起人的法律地位應是項目業主,但不是項目工程的建設單位;項目主辦人是項目的實際投資人,負有從組織上落實項目計劃的責任,而項目公司在BT模式中作為建設單位,履行建設單位的相應職責。
3、項目管理工作重點
3.1 明確及規范計量工作操作程序
項目公司在項目前期準備階段進駐現場后,以BT合同、施工總承包合同、設備采購合同為依據,參考當地慣例,同時結合銀行放款相關時間限定及企業自身資金管理要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BT項目計量申報程序及支付管理辦法》。《管理辦法》限定了各單位計量資料流轉審核時間,明確了計量流轉周期,并通過與政府委派監管單位及監理單位討論后,在第一次工地例會上予以答疑說明從而執行操作。實踐證明,規范計量操作程序有利于項目公司對建設期資金投入的控制管理。
3.2 明確項目管理目標任務
BT項目管理主要目標任務有兩個:一是緊握實現合同目標的主線。要求項目公司的管理首先注重工程質量意識,組建工程質量管理網絡體系,高標準、嚴要求,把工程質量目標定位在確保江蘇省優質工程之上。在工程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把握施工整體進度,把合同工期目標量化、細化,逐步分解成若干個階段性小目標,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獎罰措施以加大進度管理力度,緊抓節點計劃落實。二是科學合理地安排資金投入。根據工程實施計劃,細化資金投入強度分布,做好下月資金需求提前預估并及時修正,盡可能做到準確地為分段項目融資預留充足時間。同時,制定必要的后備資金投入應急預案,以保證建設期項目資金投入不脫節,并充分實現工程在建時期企業權益最大化。
綜上所述,不同的BT項目都應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特色。健全優質的管理模式,結合當地的政策法律,及時應變市場需求,在不影響自身企業經濟利益的前提下靈活創新,以及高效優化的項目運作機制,是一個初涉全新區域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梁營林,趙建華.新興起的BT投融資模式及實例[J].交通標準化,2010(12).
[2]呂永剛.淺談工程項目BT管理模式的投資控制[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4,(0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