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維 齊心 鄧以勤
【摘要】本文從預報場、實況場、物理量場和雷達回波四個方面對5月8日三明西北部特大暴雨成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500hPa北支槽東移與南支槽疊加,穩定少動,588線處在華南沿海一帶,三明西北部處在副高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控制下,水汽供給充足,有利于強降水的產生;(2)三明西北部處在700hPa、850hPa急流核出口處,強降水云團長時間維持在該地區;(3)三明西北部處在地面倒槽前,抬升條件有利于強降水的產生;(4)K、SI、比濕等物理量對于降水強度預報具有指示作用;(5)通過分析回波強弱、移向移速,可以判斷降水強度及強降水中心的走向,對開展短臨預報、預警服務有很好的指示意義。
【關鍵詞】特大暴雨成因;預報場 ;實況場 ;物理量場 ;雷達回波
1、引言
受低層切變和西南急流共同影響,2016年5月8日三明西北部的泰寧、建寧、將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有75個自動站降雨量超過100mm,有36個自動站超過200mm,有10個自動站超過250mm,以泰寧的梅口300.9mm為最大。8~10日過程雨量超過300mm的有44個自動站,超過400mm的有8個自動站,有兩個自動站超過500mm,以泰寧梅口506.4mm為最大。最大1小時降水量達71.7mm(建寧修竹),最大3小時降水達139.5mm(將樂周厝),最大6小時降水達204.2mm(建寧修竹)。降水強度強,、持續時間長、范圍廣是本次過程的主要特點。受特大暴雨影響,給泰寧、建寧、將樂三縣帶來嚴重洪澇和地質災害,尤以泰寧最為嚴重,池潭壩頭工地發生泥石流災害,失聯1人,遇難35人。
本文著重對5月8日特大暴雨過程成因進行分析,旨在提高對汛期暴雨的認識,總結暴雨預報經驗,為提高暴雨預報準確率提供參考。
2、實況影響系統分析
據觀測資料顯示,5月8日08時,500hPa北支槽和南支槽疊加,三明市西北部處槽前西南氣流控制,700hPa切變位于長江一帶,850hPa切變位于福建省北部,三明市西北部處暖切南側西南急流出口處,風向切變和強大的風速輻合,而高空200hPa有明顯的風向輻散,加之西南部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非常有利于水汽的垂直輸送,地面處西南低渦倒槽控制。以上形勢都非常有利于暴雨的形成,且從7日20時至8日08時基本維持不變,穩定少動的形勢對持續的暴雨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3、物理量條件分析
3.1 K指數
K指數反映了大氣穩定度和對流層水汽含量的飽和度,K值越高,大氣層結越不穩定。7日20時K指數有一40℃高值中心在三明市西南面,高舌向三明市西北部延伸,三明西北部上空K≥36,8日08時高舌維持。
3.2 SI指數
8日08時,在廣西到江西南部有一SI=-4低值中心,低舌向福建省南部延伸,三明西北部SI在-2到-4之間,因此在西南地區及三明西北部大氣都極不穩定。
3.3 假相當位溫
假相當位溫是表征大氣溫度、壓力、濕度的綜合特征量,它的分布反映了大氣中能量的分布。未飽和濕空氣塊上升,直到氣塊內水汽全部凝結降落后,再按干絕熱下沉到1000百帕處,此時氣塊所具有的溫度稱為該氣塊的假相當位溫,通常以θse表示。它相當于濕空氣通過假絕熱過程將其水汽全部凝結降落后所具有的位溫。從7日20時850hPa圖上(圖略)可以看出,廣西有一高值中心,高舌向三明西北部延伸,并一直維持。
3.4 850hPa比濕場
造成本次持續暴雨天氣過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汽供應充沛。從7日20時850百帕比濕場上,西南地區比濕都在14g·kg-1以上,高舌向三明西北部延伸,q約為13 g·kg-1,并一直維持。由于西南急流的持續維持,使水汽源源不斷地輸送,為三明西北部持續的強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
4、雷達回波分析
從7日22時06分雷達回波可以看出(圖略),一個強大的回波云團緩漫由西向東移動, 8日01時至08時,基本維持在三明西北部,這是造成持續強降水的重要原因。
5、小結
通過分析5月8日三明西北部特大暴雨成因,得出以下結論:
(1)500hPa北支槽東移與南支槽疊加,使高空槽加深,穩定少動,副熱帶高壓588線處在華南沿海一帶,三明西北部處在副高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控制下,水汽供給充足,有利于強降水的產生;
(2)700hPa、850hPa在西南地區有一急流核,而出口就在三明西北部,強降水云團就長時間維持在該地區,而出口區右側則降水很弱;
(3)地面西南低渦倒槽也是產生暴雨一種有利形勢,三明西北部就處在倒槽前部附近,抬升條件有利于強降水的產生;
(4)K、SI、比濕等物理量對于降水強度預報具有指示作用;
(6)通過分析回波強弱、移向移速,可以判斷降水強度及強降水中心的走向,對開展短臨預報、預警服務有很好的指示意義。
參考文獻:
[1]張信華,蔣宗孝,付偉輝,等.閩北汛期強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J].氣象科技,2007,35(3): 351-354.
[2]覃昌柳,黎惠金.廣西一次持續性強降雨過程成因分析[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2,35(1):26-31.
[3]楊利群,楊靜,廖移山,等.貴州南部兩次局地大暴雨過程對比分析[J].暴雨災害,2010,29(3):208-215.
第一作者簡介:鄧哲維(1964年12月-),男,漢族,福建清流人,大專,工程師;從事天氣預報、裝備保障、地面觀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