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鴿
2008年“五一黃金周”由七天改為三天,并設立清明、端午、中秋三個短假期,原有的周末休假制度及小長假的出現,使距離短、花費少、易到達的城郊旅游成為新的旅游熱點。本文從推動沈陽市城郊旅游發展的角度出發,對沈陽市城郊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等方面進行討論和分析。
一、城郊旅游
城郊即城市郊區,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人工生態環境與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在此交織,是城市景觀與農村景觀的過渡區。
城郊旅游是在所屬城市郊區城市郊區范圍內發生的,依托于城郊的人工與生態相結合的環境,利用獨特的地方文化為人們提供觀光體驗、休閑度假、品嘗購物等娛樂的旅游。一般情況下,外地游客到郊區景點參觀游覽的可能性較低,到郊區景點參觀的還是以本市居民(有較多閑余時間但不適合長途旅行老年人、青少年,以及有孩子的年輕夫妻)為主,為他們提供周末度假、休閑游憩、近距離出行等提供服務。
與城郊旅游相關的概念有城市旅游和鄉村旅游。從理論上來講城郊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一部分,但在旅游內容、客源市場、活動方式、空間布局等方面與城市旅游存在著差異,有自己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旅游進行了擴展。
二、城郊旅游與鄉村旅游
(一)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指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與鄉村特色(例如,農林牧漁等生產活動)相結合,為游客提供民宿、休閑娛樂、農耕體驗等服務。
(二)兩者異同
1.地理上:城郊旅游在城郊,鄉村旅游在鄉村。鄉村從空間上來講,它是指從事農業勞動的生產者所居住的區域,與城市是相對的。鄉村旅游只能是在“鄉村”范圍內所進行的觀光游覽活動。城郊從空間上概括地講是除了城區以為的屬于城市管轄的區域,但由于城郊具有過渡性,使得城郊旅游與鄉村旅游觀光游覽的地域范圍有重疊的區域但鄉村旅游所包含的區域比城郊旅游更加寬廣。例如,沈陽市的遼中縣、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都屬于鄉村旅游區域。
2.類型上:城郊旅游是觀光休閑活動,鄉村旅游不僅僅是為了觀光休閑,還有體驗鄉村特色一系列活動。
3.游客類型上:城郊旅游與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來自于管轄此城郊區域的城市的居民,包括收入水平低的普通中青年、老人、孩子。
4.旅游資源上:城郊旅游與鄉村旅游旅游資源相似度高,有相似的資源基礎,也能共用基礎設施,但鄉村旅游還具有獨特性,城郊旅游也存在著文化性,二者存在一定的差異。
綜上所述,城郊旅游與鄉村旅游在許多方面都具有較高的相似性與重疊的地方,在規劃城郊旅游時會有帶有鄉村旅游中的特色部分,例如沈陽將于洪區的特色主題定為“鄉村游”。
三、城郊旅游的特性
(一)可重復性
城郊旅游與其他景點旅游不同,城郊旅游具有可重復性。其他景點旅游主要是給游客視覺以及心靈上的震撼與享受,具有一次性。城郊旅游是游客所熟悉的景象,但是并不是游客每天都能看見的,它隱藏于城郊的山水之中。
城市居民是城郊旅游的客源來源,城市居民獨自或者三五成群又或者帶上家人在閑余時間到城郊放松心情,郊區距離居住地比較近,可以使游客在一段時間內多次往來,具有重復性。
(二)文化性
城郊旅游區域中存在著許多文物古跡,例如沈陽市沈北新區的石臺子山城、渾南區的東陵公園和中華寺風景區、蘇家屯區的烽火臺、于洪區的永安橋等諸如此類的歷史遺跡和宗教建筑,加上民俗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主題樂園等一系列的文化景觀賦予了城郊旅游的文化內涵,與生態景觀相結合,產生了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使游客在參觀游覽的同時拓展了知識面。
(三)時間集中性
城郊旅游區的接待高峰期集中在周末以及節假日兩個時間段,出于對時間、精力、金錢上的考慮,游客在周末或者放假天數較短的小長假會選擇往返時間短的城郊旅游以達到放松的目的。
(四)圈層性
城郊旅游是圍繞著城市所開展的旅游活動,以城市為中心,城市居民是城郊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吳必虎通過對上海市的研究發現環城游憩帶理論是在市民對周末休閑消費的需求、投資者的投資想法、政府相關政策調整三者的影響下形成的。
(五)綜合性
基于城郊旅游的文化性來講,城郊旅游并不是單一的自然景觀觀賞,還有人文景觀、歷史景觀、民俗景觀等,是具有綜合性的旅游區域。可進行休閑度假、娛樂健身、家庭聚會等多種旅游活動,可為游客提供各色旅游產品,打造“一站式服務”服務體驗,滿足了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六)產品休閑性
游客選擇城郊旅游的原因是為了休閑娛樂體驗,所以城郊旅游所提供的旅游產品并不是傳統的觀光性旅游產品,而是休閑度假性旅游產品,例如攀巖、滑雪、騎馬、跳傘、蹦極、漂流、大型野外真人對戰、皮艇、劃船、釣魚等休閑娛樂游。
四、沈陽市城郊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方向不明確
旅游經營者沒有對市場需求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不顧旅游資源的情況,盲目的跟風,雷同的設計層出不窮,導致設計出的產品沒有特色,吸引不到游客,為了經濟效益,改變產品設計追求新的“熱點”,形成惡性循環。
(二)產品定位模糊
沈陽使城郊旅游開發處于起步階段,旅游產品定位不明確,生產出的旅游產品沒有特色,但產品特色是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沈陽城郊旅游沒有突出產品特色,雷同的旅游產品數量過多,不能給予游客新鮮感。
(三)競爭現象嚴重
由于產品的發展方向不明確、產品定位模糊,政府及旅游相關管理部門對于城郊旅游發展狀況不明確,導致出現很多“雷同”的建筑,各個景區只能競爭很少合作,難以將多樣的資源進行整合開發,無法完全發揮資源優勢,造成資源浪費。
(四)統籌規劃力度小,服務管理參差不齊
通常情況下,城郊旅游的景區是由各區、縣自行審批,對于城市整體大局考慮較少到,脫離了城市的實際情況,產品重復率高,無法吸引游客再次來游覽觀光,雖然沈陽市在2015年就開始對城郊旅游進行統籌規劃,但是目前為成果不太顯著,統籌能力仍需加強。而城郊旅游所衍生的旅游產品大部由個體戶來經營,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以及資源的限制,旅游產品雷同過多,而且缺乏統一的管理與培訓,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衛生條件差,服務意識差,產品的價格也不統一,無法給游客良好的旅游體驗,令游客對城郊旅游整體印象下滑,造成不好的影響。
(五)景區環境破壞現象嚴重
由于缺乏統籌規劃,景區管理都是各自為政,出現景區設施不全、景區環境破壞現象嚴重等問題。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留下的生活垃圾、景區建設時留下的建筑垃圾都對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給游客一種景區不整潔的感官,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歷史文化旅游景點缺乏維修,破損嚴重。
(六)沒有實現可持續發展
景區發展方向不明確,沒有開發目標,開發手段不吻合,沒有在出于不過度破壞環境的角度上對景區進行開發,為了經濟效益而盲目的擴張景區,破壞了景區生態環境,使景區自然旅游資源沒有形成良好的循環利用,造成資源缺口與浪費。
(七)宣傳力度小,景區知名度低
沈陽市城郊旅游景區知名度低,宣傳力度不夠大,游客能了解沈陽城郊旅游景區的渠道少,僅僅依靠口碑帶來一些客源,沒有完全挖掘出市場潛力。
五、沈陽城郊旅游問題解決對策
(一)明確發展方向
沈陽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沈陽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0)》提到了由沈北新區、渾南區、于洪區、蘇家屯區組成的沈陽環城游憩帶的核心特色為“產業活力,山水宜居”,承接城市中心功能和市場外溢,以生態、鄉村、溫泉等休閑游覽為主,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發展主題公園、動漫創意等新型產業。
沈陽市城郊旅游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依托遼寧省雄厚的工業基礎發展城郊工業旅游,依托于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景觀旅游,依托于滿清文化發展歷史文化旅游,依托于少數民族風俗發展民俗風情旅游。
(二)整合旅游資源,進行綜合開發
對沈北新區的方特歡樂世界、遼河濕地、蒲河、稻夢空間、怪坡等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改造建設,重點突出錫伯族少數民族民俗特色,打造獨具沈北特色的旅游形象。對渾南區的中華寺、棋盤山、鳥島、植物園等旅游項目進行綜合改造,努力將渾南區打造成國家級旅游休閑度假區域;蘇家屯區重點建設改造馬耳山景區、楊城寨生態旅游區休閑度假區,開展休閑農業、體育旅游等休閑旅游活動。于洪區開展以小韓村溫泉、大德農博樂園、丁香湖為重點的鄉村游主題建設,重點突出農業勞作、朝鮮族民俗特色。
在沈陽市打造的四個旅游產業集聚區中位于環游憩帶的山野集聚區有三個,分別是沈北旅游產業集聚區、渾南旅游產業集聚區、蘇家屯旅游產業集聚區。
1.沈北旅游產業集聚區。在沈北新區的全區范圍內,圍繞“六大主題”建設旅游產業集聚區。整合以現代城市為主題的方特歡樂世界及其周邊資源,致力于打造游樂產業集聚區。整合以工業為主題的輝山乳業、蒙牛乳業、伊利乳業等工廠其及周邊資源,致力于打造工業旅游產業集聚區。整合以怪文化休閑為主題的沈陽怪坡風景區及其周邊資源,致力于打造特色旅游產業集聚區。整合以七星國家濕地公園、七星山景區為主的生態濕地資源,致力于打造生態旅游集聚區。整合以稻夢空間、怡豐度假村代表農業資源,致力于打造創意農業集聚區。整合以北湯溫泉代表的溫泉文化旅游資源,致力于打造溫泉養生旅游集聚區。努力將沈北旅游產業集聚區打造成沈陽旅游經濟文化區生態旅游的新的增長點。
2.渾南旅游產業集聚區。在渾南區全區的范圍內,基于“一心三區一帶”的結構,建設以渾南奧體旅游為代表的商圈旅游產業集聚區,生態休閑度假產業集聚區“福運四季”,現代城市時尚藝術文化體驗產業集聚區“中央藝術公園”和東南部現代農業旅游產業集聚區,渾河沿線觀光體驗產業帶。將渾南旅游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綜合性的旅游產業新區。
3.蘇家屯旅游產業集聚區。主要開發蘇家屯東部旅游區域范圍,重點建設航空國際城、五洲城、綠地南航航空城,打造高端旅游度假產業;重點打造以馬耳山、楊城寨為代表的鄉村休閑區農業莊園綜合體,發展鄉村觀光、農事體驗、度假居住產業。
為了提高旅游業的綜合競爭力,除了四個旅游產業集聚區,沈陽還打造了十個旅游產業聚集群,分別為五個城市旅游產業集群、一個環城旅游產業集群(于洪光輝農業旅游產業集群)、四個遠郊旅游產業集群(新民興隆溫泉旅游產業集群、遼中珍珠湖生態旅游產業集群、法庫財湖通航旅游產業集群、康平臥龍湖生態旅游產業集群)。
(三)政府加強統籌規劃,進行統一管理培訓
政府加強統籌規劃,使各個景區走適合與其實際相符的發展道路,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吸引游客來參觀游覽。目前,沈陽政府已經開始對城郊旅游進行了統籌規劃,沈陽市政府已于2016年發布了《沈陽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0)》公告,宣布沈陽城郊旅游的開發將以集聚的形式進行綜合開發。
旅游活動服務人員的素質極為重要,只有高素質服務人員才能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旅游服務人員直面游客,是景區的“名片”,對服務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培訓,強化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加強服務人員的旅游專業知識的培訓,為游客提供優質化服務。
(四)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景區環境保護
加強對城郊區域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依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不對環境產生不可挽回的傷害的基礎上對景區進行有合理的、節制的開發。開發旅游產品時,著重開發產品的歷史文化內涵或科技含量,開發特色旅游產品,重質不重量。與此同時,對于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政府需要加強文明教育,必要時采取類似于罰款的懲戒手段。
(五)旅游產品特色化,緩和景區間緊張的競爭關系
景區間相同的產品過多,出現了各個景區之間競爭過于激烈的情況,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可以有效地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也使開發出的產品有別于其他的旅游產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六)加大宣傳力度,增加宣傳渠道
利用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報紙、雜志等多種渠道宣傳城郊旅游景點,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沈陽城郊旅游。
六、沈陽市城郊旅游前景與方向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上漲與節假日的增加,城郊旅游熱度持續上漲,城花費少,路途短的優勢,能滿足城市普通居民的需求。傳統的觀光長距離遠游已經無法滿足習慣現代化生活節奏游客的需求,市場需求正在由旅游景點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城郊旅游就成為了小長假期間游客休閑度假的優先選擇。
沈陽城郊旅游開發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結合自身的優勢,設計出具有“沈陽特色”的旅游產品。
七、結語
沈陽城郊旅游開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沈陽城郊旅游業的發展勢頭迅猛,沈陽旅游相關的主管部門應該指導城郊旅游業走正確的發展道路,使城郊旅游發展進入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