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菲
PPP投融資模式可以拓寬資金來源,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發揮各行業的專長,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參與地鐵建設和運營,減輕政府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負擔和風險。PPP投融資模式在國外和國內一些城市已得到了成功應用。本文就結合具體的地鐵項目,對地鐵PPP投融資模式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PPP 投融資模式
(一)聯合國發展計劃署:PPP 是基于某項目,政府、非營利性組織、營利性組織形成合作關系的形式。通過 PPP 合作形式,項目各方獲得比單獨行動的預期結果更有利的結果。各合作方包括政府參與項目時,與其他各方共同承擔融資責任和風險,沒有將項目責任全部轉嫁給私營部門。
(二)聯合國培訓研究院:PPP 涵括了所有制度化倡導者在不同社會系統間的合作方式,旨在解決區域內和當地某些復雜問題。PPP 有兩層涵義:一,公共部門和私人倡導者為滿足公共產品需要建立各種合作關系;二,為滿足公共產品需要,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基于合作伙伴關系實施大型公共項目。
(三)歐盟委員會:PPP 是指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結合各自優勢和劣勢形成合作關系,共同承擔責任和風險,旨在轉變公共部門職能,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按照 PPP 投資關系,將公共產品項目劃分為合作開發項目、開發經營項目、傳統承包項目。
二、PPP模式在地鐵項目應用中的必要性
(一)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在經濟高速發展中,物價成本的急劇上漲和政府財政能力的局限性,資金不足的問題在交通基礎建設行業日益凸顯,此時PPP模式的引入恰逢其時。PPP模式從國家政策層面消除社會私人資金無法參與公共項目的壁壘,促進民營資金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中,加快交通建設進程的順利進行。較以往傳統型政府投資項目中公共服務設施供給效率低下之不足,PPP模式要求政府與私人企業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及運營過程,有利于在壟斷行業引進私營企業的創新型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此優勢在軌道交通等技術創新領域體現尤為突出。英國的統計數據顯示,80%的PPP項目在計劃時間內完成,80%的PPP項目控制在預算之內,20%超過預算的是因為政府提出調整工程方案,而傳統的政府采購項目只有30%能夠按時完成,25%能夠控制在預算范圍內。
(二)激活民間資本投資潛力的需要。近期國家權威部門發改委公布了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的交通項目共24個,涉及的金額、地域、參與方式、相關權責利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時政企全過程合作的模式優化了企業的投資環境,通過合理分配風險的模式達到共同利益最大化目標。PPP模式的應用,進一步調整大量的社會存量資本,通過運作加快其流動性,同時深入挖掘民間資金的潛力,擴大企業生存發展空間。
三、案例分析
2016年6月,QD地鐵1號線通過競爭性磋商方式成功采購首個軌道交通PPP項目社會投資人。經過與投資人的逐一磋商,采購人根據競標投資人響應的最優基金期限進一步優化采購需求中的服務要求,在此基礎上,經過投資人對基金收益率的二次報價,該項目的基金收益率與基金期限都爭取到了最優條件。2016年6月14日,競爭性磋商發布成交結果公告,成交供應商為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QD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代表政府出資20%(約279940萬元),其余資金由城發1號基金出資,城發1號基金中,財政資本出資約14000萬元,占12.5%,其余由成交社會資本出資,出資額約979800萬元。城發1號基金和QD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按照法人治理結構成立項目公司,在合同期內負責本項目的設計、融資、建造、運營、維護和用戶服務職責,建立起政府與社會主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QD地鐵1號線PPP項目社會投資人的順利采購成為國內軌道交通行業首批成功落地的項目,基金收益率和基金期限都超過預期,有效降低了資金成本,采購競爭效果明顯,為其他PPP項目采購提供了參考。
四、對城市軌道交通PPP模式的建議
(一)暢通民營資本參與通道。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建立清晰透明的市場準入機制,杜絕對民營資本設置差別條款和歧視性條款,按法定程序公平擇優確定社會資本,著力激發和促進民間投資。隨著PPP項目的建成竣工,后續的運營管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民營企業在這方面有著比央企、國企更大的優勢,民營企業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項目后續的運營管理當中,同時,隨著人們對后續運營管理的重視,民營企業在政府選擇合作伙伴時前期就會得到充分的重視。
(二)建立監督機制,完善風險分擔機制。我國城市軌道交通PPP模式起步晚,發展速度快,應用不成熟,風險系統較其他發達國家更為復雜,風險預測更加困難,監督難度也很大。應強化對PPP項目采購的全過程監管,確保項目公開、公平、公正。要找準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利益平衡點,合理界定雙方的責權利關系,健全科學合理的回報機制。完善信息公開機制,確保PPP項目信息真實、完整、準確,提供公開透明便利的優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