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平
國家、民族和社會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的關鍵在于安全穩定。高校校園安全穩定既是高校發展和改革的前提,同時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部分。近年來,經濟社會全球化發展使得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觀念和文化相互滲透,網絡、消費文化和文化交流等不同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互相碰撞,給高校大學生思想和觀念帶來劇烈沖擊,同時也給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因此,深刻理解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含義,進而洞察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面臨的新情況、遇到的新問題,并探索合理的工作方法,這對于做好新時期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大學生為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屬于一個特殊的組織和群體,正處于思想和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其中,高校校園的安全穩定,對于實施高校教學工作、培養高素質人才、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強化高校校園治安綜合治理,采取各項有效的校園安全穩定的措施,建立完善的校園安全防控機制,確保學校各項事工作穩步、扎實的推進,把學校建成“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諧校園。如果學校安全事故不斷,師生安全失去保障,高校日常的教學活動難以開展,進而影響高校傳播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等作用的發揮。
近十來年,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猛,高等教育已基本實現大眾化。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有關統計,2007年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分別達到570萬人和42.4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高達1738.8萬人,其中研究生110.5萬人,在校人數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學率達22%,已經達到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在高等院校學生人數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大多數高校在教育、管理和服務的硬件、軟件設施和措施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高校發展的新要求,給高校的安全穩定帶來安全隱患。近幾年,國內一些高校出現了危害校園安全穩定的各類事件,少數高校還發生了惡性案件并且擴散到全社會,給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社會聲譽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思想、制度、人員和環境是高校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遵循工作原則的前提下,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應該圍繞以上因素,按照一定的方式展開:
一、思想因素,這是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核心
統一思想才能統一行動,才能凝聚力量形成合力。高校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把握住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在重大事件中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緊跟中央對高校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部署,凝聚校內所有力量,團結起來,共同確保高校校園安全穩定。
二、制度因素,此為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原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完善、合理的規章制度,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開展文明和諧校園創建,開展喜聞樂見、多種形式、健康向上、品質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制定常見事故預防和突發事件處置預案,通過班會以及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引導學生遵守學校制定的安全制度,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三、人員因素,此為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基礎
校園安全穩定重于一切,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積極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特別是面臨重大問題和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保持穩定情緒和平和心態,采取切實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全面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四、環境因素,這是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關鍵
校園環境的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加強校園環境安全排查,排除環境中安全隱患,確保高校師生員工特別是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在校園內不受威脅和侵害,安全穩定的在校生活和學習,確保高校安全穩定工作有效展開。
當代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因此,高校應不斷創新安全模式,完善體制機制,使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構建安全穩定和諧的校園,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