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近年來,隨著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視與探索,社會和各級政府也出臺激勵政策積極參與支持,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擴招導致辦學模式趨同,造成了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缺乏個性,形式單一,教學環節沒有體現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性,綜合性的特點。導致教學模式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企業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造成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因此,構建符合時代發展的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藝術設計專業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藝術設計各專業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因此,企業急需能夠快速勝任設計師工作,且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工作能力強的畢業生。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但近年來,高校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雖然早已認識到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沒有從傳統技能型的教學模式解脫出來。
為了更好地解決學生創新意識與動手能力的不足,滿足企業對畢業生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的要求, 高校應積極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和調整,使學生畢業后盡快被企業認可,勝任設計師的工作。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和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標準,可以嘗試通過“雙師”教學、課內實踐、項目實踐、“企業課堂”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索。
一、“雙師”教學
國外諸多設計院校十分重視課堂實踐過程,建立“設計師+教師”的教學團隊,根據教學計劃由基礎理論到設計實踐循序漸進,通過教師對基礎知識的講解,使學生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和基礎理論,再通過實際課題將授課內容中的理論知識融入到設計實踐中,通過有經驗的設計師的具體指導,學生既掌握了理論知識有學到了設計經驗。在課題設計過程中可以與企業合作,將企業的設計任務直接與課堂對接,由有經驗的設計師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制作。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學到了理論知識,又與有經驗的設計師親密接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盡快進入設計師的角色,為畢業后順利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二、課內實踐
課內實踐教學主要是指針對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具體要求,對課程內容加以調整,適當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課內實踐教學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講解與掌握;另一類是為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升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避免紙上談兵,強調學以致用,課內實踐包括調研,討論,真實課題的設計與制作,每一次的真實課題設計都會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三、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顧名思義是以具體設計項目為課堂內容,通過學生參與具體項目,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最能體現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即實踐性與綜合性較強。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與企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項目教學將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結合各類設計大賽,以賽促教,賽教結合,通過項目實踐促教學,學練結合,學生在參與大量設計大賽中鍛煉了自己,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提升了設計經驗與實踐能力。
四、“企業課堂”實踐
藝術設計實踐性強的專業特點決定了只有改變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深入到企業或市場中親自參與實際設計過程,針對設計的各個環節展開調研與實踐,改變當前紙上談兵的現狀。企業課堂作為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將課堂由教室轉向職業場所,是加強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國外,許多設計學院讓學生把大量的實踐教學課程與大公司合作完成,學生通過在企業的設計實踐課程訓練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積累從業經驗和設計能力,畢業后能盡快勝任職業角色。
五、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應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社會與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為依據,對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進行改良和整合,使學生畢業后被企業認可快速勝任設計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