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葉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加快,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將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路基作為高速公路的基本載體,其施工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結合多年施工經驗,提出了公路路基施工的技術要點與質量控制要點,以期為其它高速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管理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
1.1 路基開挖技術。路塹的穩定與施工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路塹開挖應根據路塹的濃度和縱向長度,以及地形、土質、土方調配的情況和開挖機械設備條件等因素來確定,在路塹施工過程中,應依據不同的地質情況對邊坡進行適當調整。調整時坡度通過圓弧法或直線法進行驗算確定.路塹較深處,在地層分界處設置平臺。對開挖深度小,且較短的路塹段采用橫挖法一次全斷面開挖至設計路基頂標高.當運距不超過100 m時,可采用推土機作業.對開挖深度大路塹段較長路基挖方段,易采用縱向分層開挖的方法,每層先開挖一條通道,保證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的通行。然后將通道向兩側拓寬開挖至路基全寬,再挖下層通道。每挖2-3m應對邊坡進行修整。路塹開挖時應對施工機械進行合理配置,采用有越野性能的運輸車輛、機械性能好的挖掘機、帶松土器的大型推土機配合施工,以取得較高的施工效率。對挖掘機無法開挖的土層,采用淺孔爆破法或深孔松動爆破法進行開挖。用手提式鑿巖機打孔,但不宜采用大爆破,以免影響路基穩定。在路基開挖前需做好截水溝和修臨時排水溝,臨時排水設備應與永久性排水設備相結合。
1.2 路基填筑技術。路基填筑工程施工順序為:地質復查→路基地基加固處理→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基床底層填筑→基床表層填筑→路基修整。施工前應對工點進行地形和地質的復查核實工作,如地形地質情況與原設計不符,應及時上報項目部處理。當地基為堅硬巖石時,巖石表面應用C25混凝土填平后,直接在上填筑。當地基為強風化硬質巖時,應清除風化層,兩側坡腳外設置排水溝,排除基床表層積水和地下水。巖石地基頂面應做成向外4%的排水坡。如巖石地基橫坡為1:10-1:2.5時,基底應挖臺階,臺階高度不大于0.6m、臺階寬度不得小于2.0m,臺階底應有4%向外傾斜的坡度,并整平碾壓。基床以下路堤應采用A、B、C組填料,最大粒徑不大于15cm。基床底層填筑前應根據所選的機械及計劃使用的填料種類進行現場填筑壓實試驗。試驗段的長度不宜小于100m。首先測出基床基底處理后的標高,依照設計資料準確測放路基邊線及線路中心線。打樁標示,每20m一個樁,用淺白灰劃出網格。攤鋪時必須在路基兩側設標桿,掛上松鋪線;其次分層上土,填筑時路基兩側各加寬30-50cm,以保證邊坡壓實質量。分層填筑的厚度應根據壓實機械壓實能力、填料種類和要求的壓實質量,通過現場工藝試驗確定。采用塊石類填筑時,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60cm;碎石類填料填筑時,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40cm;采用砂類土和改良細粒土填筑時,分層的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分層填筑的最小分層厚度不宜小于10cm。
1.3 路基壓實技術。壓實土層的密實度是隨深度遞減的,表面的密實度最高。填土分層的壓實厚度與土的種類、壓路機械類型和壓實度要求有關。一般說來,設計或招標文件上都有明確規定土層的虛鋪厚度,實際作業應嚴格按照文件要求。若施工中出現將虛鋪厚度任意加大,除壓不密實外還會造成返工,延誤工期。因此,現場監理應嚴格控制土層虛鋪厚度的施工作業。在路基填土壓實過程中,需隨時測定土的含水量,當含水量偏小時,應灑水增加含水量;當過大時,應瞭曬風干至最佳含水量再碾壓。土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才能達到最大密實度。因此,施工過程應連續作業,盡量減少雨淋、暴曬,防止土壤中的含水量發生大的變化。
2、公路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項目路基施工質量管理與其他行業相比有其特殊性,為了高效、優質地完成工作任務,必須采取相關技術措施以有效地保證其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如下。
2.1 制定完善的質量安全制度保證體系。全面推行施工“雙標管理”,即“標準化管理”和“標桿管理”,從整體上大幅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提高管理績效和創新。落實質量安全生產責任制,把質量、安全與生產從組織形式上統一起來,從而增強了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使質量安全管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專管成線、群管成網、責任明確、協調配合,真正把質量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規范檢查驗收制度,對于檢查出的隱患,應進行登記,并采取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的“三定”原則給予解決,同時對整改情況應進行復查驗收,確保隱患徹底的消除。完善現場監理制度,在施工過程中,監理人員應注意對施工作業的巡視檢查,對違章操作,不符合規范的要及時糾正。對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藝要求的部位在施工過程中,須全天候的24小時跟班旁監,監督試塊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料臺上料的計量以及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標準。發現質量安全問題,應及時通知施工隊整改,消滅質量安全隱患。以動態控制為主,事前預防為輔的管理辦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導、事中檢查、事后驗收三個環節。以數據和規范為根據,做好提前預控,從預控角度主動發現問題;對關鍵工序進行動態控制;在現場監控過程中,抓“重點部位”的質量安全控制,對工程施工做到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安全監控。
2.2 控制挖填質量。選擇路基填方材料應準確區分填土、土石混填和填石路基,應在施工前進行相應試驗,采用符合要求的填料,做好試驗段。掌握在既有設備和施工條件下的施工規律和參數,確保不同的填料達到相應的規范標準。雨季路基施工應選擇巖石地段和路塹棄方地段。回填土應選擇砂類土、碎礫石,路塹施工場地應掘排水溝,保持場地不積水。路堤施工應分層填筑,當天填筑層當天壓實,且每層表面應設置2%-4%的橫坡,利于排水。
參考文獻:
[1]宋紅艷.淺談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質量控制技術[J].中國科技信息,2014(06):101-102.
[2]岳小勇.加強公路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對策[J].山西建筑,2013(3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