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波
【摘要】根據茂名水文水資源分中心2001至2016年的水質監測資料,分別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進行水質評價,對茂名市地區的水質進行分析和評價,對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提出防治建議。結合歷史和現狀資料分析茂名地區水質變化趨勢,分析表明在近幾年的一系列保護措施上,茂名水質總體有所好轉,由于茂名地區農作物較多灌溉化肥使用依然帶來氮類偏高。
【關鍵詞】茂名;現狀評價;趨勢分析;防治
1、流域概況
鑒江是粵西沿海最大的河流,發源于信宜市東鎮里五大山,由北向南流經信宜、高州、化州三市至湛江吳川市黃坡注入南海。鑒江流域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0′~111°20′,北緯21°15′~22°30′,干流全長231km,總落差220米,平均坡降0.374‰。流域總面積9464 km2,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87億m3,平均徑流模數29.1 10-3m3/s.km2,在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為8019 km2,約占全流域的85%,上游廣西境內的集雨面積675km2,下游湛江吳川市集雨面積770km2。
鑒江流域支流眾多,其中集雨面積大于500km2的有大井河、曹江、羅江和袂花江。
2、監測項目及評價方法
根據廣東省水環境監測中心茂名分中心監測資料進行水質現狀評價(2015)和水質趨勢進行了分析(2001~2015)。
監測項目:pH值、電導率、水溫、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總磷、氨氮、揮發酚、氰化物、鉻(六價)、鐵、錳、鋅、銅、鉛、鎘、砷、硒、汞、硫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硝酸鹽。
檢測分析方法:《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規定的分析方法。
3、水質現狀評價
⑴采用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進行評價
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茂名市2016年水質現狀評價結果(見表1)。
3.1 河流
鑒江干流:信宜、懷鄉、高州、合江、新河、袂花斷面水質類別為Ⅱ類。潭頭、南盛、化州、江口門都達到了Ⅲ類水標準,超標項目主要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污染源主要是水口、鎮隆、潭頭的工業污染和信宜市的工業、生活污染。
袂花江:袂花江在茂名市境內總體水質較好,新河、袂花監測斷面為Ⅱ類水。袂花汛期為Ⅲ類。
3.2 水庫
高州水庫除了總氮為Ⅲ類外其余項目均優于Ⅲ類標準,富營養狀態評價為“中營養”狀態。羅坑水庫達到了Ⅱ類水標準,富營養狀態評價為“中營養”狀態。
由于小型水庫、山塘,水是由水利部門管,而養殖則由當地發包。養殖業一般采取高密度放養,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餌料,大量殘餌和排泄物直接進入水體,污染十分嚴重。而這些小水庫、山塘是很多地方最重要的水源,所以當地有關部門和群眾對小型水庫山塘的污染問題反應非常強烈。
主要飲用水源地名湖水庫和河西水廠總體水質良好。名湖水庫除了總氮為Ⅲ類外,其余項目均達到Ⅰ類或者Ⅱ類水標準。
根據表2可見,水庫易引起富營養化問題,而且一旦爆發“水華”治理難度非常大,所以高州水庫還進行了富營養化狀態評價。
4、防治探討
科學的管理體制能有效的對茂名地區水資源進行高效的優化配置,從而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綜合效益。針對鑒江水資源及開發利用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據評價結果,對管理體制提出以下設想:
(1)在立法方面,明確流域水資源管理的法律地位、職責和職權。通過制定水事基本法,將流域管理機構從行政管理部門獨立出來,成立具有權威性的科學的流域管理機構,賦予流域管理機構行政主體法律地位,明確流域機構的協調職責,確定流域管理機構對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調控權。做好流域水污染防治統一規劃,加強沿城鎮污水處理的力度。大力興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積極推行廢水“無害化”處理。嚴格選擇好污水的排放地點和路徑,禁止盲目排污
(2)在經濟方面,引入市場機制并充分發揮市場對水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合理規劃水利工程布局,調節調度水資源水量,使水資源的環境功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和利用。通過建立由“政治民主協商制度”和“利益補償機制”等輔助機制加以保障的“水市場”,可以協調地方利益分配,有效控制水資源浪費現象和促進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
(3)在民眾參與方面,提高民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水法》、《水污染染防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和《水文條例》。公眾參與到有關水問題的立法和管理過程中將提高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通過獲取可靠而全面的流域信息數據以增加各方對問題判斷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完善公眾參與的實施機制,增強公眾參與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