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林?李佳明
【摘要】水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人口數量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以及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進程向前推進的過程中,人類社會對水資源的需求逐漸提升。在干旱性區域當中,水資源更是會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導性因素之一。一個方面是大力發展,另外一個方面是維持生態,如果水資源領域中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的話,就會涌現出來非常嚴重的問題。西北誒路和流域平均一年的降水量是230mm,蒸發能力是降水量的110倍。
【關鍵詞】瑪河;流域;水資源;變化特征;分析
1、問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內陸河流域與其他區域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水資源基本上都被流域內生產生活相關活動消耗掉。三者之間構成的消耗結構以及水資源時空分布變化規律也決定了干旱區域當中水資源系統的穩定性比較強。在此基礎上,干旱內陸和流域當中的水資源,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時空分布層面上的變化,都是會對流域范圍內的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之下,將冰川積雪融水作為基礎條件的干旱內陸河流域當中的水資源系統顯得十分脆弱和敏感。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會讓溶血徑流出現季節性變化問題,在此基礎上自然會引發水資源的異變。
水利基礎性設置缺陷以及滯后性比較強的管理技術,都會讓水資源工序矛盾對區域經濟發展速度造成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因為以往見當中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大幅度提升,南方干旱問題較為嚴重。西北地區大多數區域當中氣溫都有較為明顯的提升,涌現出來了幾十年當中最為嚴重的干旱性問題。在此基礎上小麥呈現出來一種絕收的態勢,數量眾多的天然性草場也受到災害問題的影響。除此之外氣候變化問題也有可能引發極端性水文事件,甚至在某些嚴重的情況下會在內陸河流域水資源供給系統當中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此情況下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逐漸提升,重大性工程運行安全性也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證,依據相關研究工作得到的結果顯示,在氣候變化問題的影響之下,有可能會讓西北內陸河流水資源呈現出來一種極度匱乏的態勢,也有可能讓內陸河流水資源的不穩定性大幅度提升。
2、問題研究結論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之下,將冰川積雪融水作為基礎的干旱內陸河流域的水資源系統是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在溫度提升的背景下會讓融雪徑流季節性變化變得更為劇烈一些,甚至在某些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引發水資源異變問題。水利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滯后性比較強的管理技術,都會讓水資源供需矛盾變得更為劇烈一些,也會在區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一定阻礙性作用。除此之外因為以往一些年當中極端性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以及強度都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礎上,氣候變暖會對干旱性內陸河區域造成一定影響。研究結果證明,在氣候變化問題的影響下,會讓流域范圍內水資源短缺形式以及不穩定性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礎上開展氣候變化對內陸河水資源的影響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希望可以在今后相關的工作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的時候起到一定借鑒性作用。
筆者在對歷史性徑流量資料、氣象資料加以一定程度應用的基礎上,針對流域主要出山口徑流量變化以及不同區域當中降水量的變化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地表水資源時間維度上的周期性,探尋地表水資源在空間維度上分布的變異性,將演變特征的定量關系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與此同時將瑪河流域灌區多年以來的地下水監測資料作為出發點,針對灌區范圍當中人類主要生產生活相關活動區域地下水位的時空變化,將抽水量以及地下水位動態變化模式之間的相互關系作為依據,針對灌區地下水動態平衡機制進行研究分析,將地下水穩定的平衡性節點找尋出來。
以往五十年當中瑪河年度徑流量序列變化趨勢十分明顯,主要變異點位是1995年。驅動力一般情況下是氣候變化。周期性表現是:27年是徑流變化的主要周期,16/20/9和2年是第二到五主要周期。
以往五十年當中,瑪河流域直流金溝和流域的氣候溫度上升問題較為明顯,年降水量從整體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呈現出來一種較為穩定的態勢,并且年徑流量也呈現出來一種逐漸提升的態勢。在流域氣候變暖的情況下,氣溫對年徑流量增加做出的貢獻也呈現出來一種持續增長的它是,因此流域年徑流量的提升,主要是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融雪量大幅度提升。
莫索灣灌區潛水水位和動態受灌溉、蒸發以及人工開采之間有一定相互關系,并且會將人工開采放置在主要地位上,具體表現是灌溉補給和人工開采混合型變化趨勢。地下水水位最高的情況下是在4月份到5月份之間出現。主要是在春季當中積雪融水數量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在農業灌溉集中性強以及補給增加的情況下,自然會讓地下水文呈現出來一種明顯上升的趨勢。4月份左右地下水水文達到最高點;6-8月份田間蒸發作用變得更為劇烈,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水資源數量大幅度提升,地下水開發數量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情況下自然會讓地下水位發生較為明顯的下降,8-9月份之間出現地下水最低水位,9月之后,在側向補給增強的基礎上,地下水水位自然會呈現出來一種逐步提升的態勢。
3、應對措施
因為內陸河水循環的各個影響性因素之間有可能相互作用,因此本研究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使用到的各項數據有可能不是十分精準。
因為降水在時間維度上演變具有一定隨機性,時間序列上的分析對未來趨勢做出的預測僅僅是一種參考性內容而已,怎樣才可以在既定的條件之下得到更為準確的資料,并在對有效性更強的方法加以一定程度應用的基礎上,來對未來一段時間當中降水量的變化進行研究,是一個需要分析的問題,希望筆者得到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日后相關工作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起到一定借鑒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海川,王國慶,郝振純,劉翠善,劉佩瑤,吳辰,谷一,徐夢珂,付曉雷. 瀾滄江流域水文氣象要素變化特征分析[J/OL].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7,(04):21-27+34. (2017-09-13)
[2]王寶春,賈濤,剛什婷,鄧英爾,劉偉坡,彭鑫. 蛤蟆通流域淺層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學特征分析[J]. 人民長江,2017,(16):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