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尋甸縣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為緩解全縣水資源供需矛盾,以“實際、實用、節約”為原則,以“科學、經濟、高效”用水為宗旨,提出我縣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措施及發展對策。
【關鍵詞】水利;節水技術;推廣應用;問題;對策
1、尋甸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現狀及問題分析
1.1水利基礎設施仍然薄弱,新建改進資金嚴重不足
(1)原有供水設施沿用傳統建設模式,建成年限長,建設標準低,管材質量差,泄漏現象嚴重,沒有穩定的維修養護、節水設施改造經費來源,工程設施需要維修、擴建、改進,沒有資金保障,制約了農村水技術的推廣應用。
(2)規模化率低,全縣共有農村供水工程5321處,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927處,分散式供水工程4394處,多而小的供水模式制約著農村節水管理和技術的推廣應用。
(3)現有投資與實際需求存在差距,按新建水利工程設計的投資項目,因為地方財政貧困,部分資金無法配套,建設標準降低,很多水利工程節水設施無法按照新的標準進行配套。
(4)群眾經濟收入低,新型節水技術推廣資金嚴重緊缺,無力購買節水設施設備,家用節水龍頭都難以普及,多數村組仍然沿用傳統式水龍頭,生活、生產中傳統的用水模式導致節水技術及設備難以普及應用。
1.2節水管理工作滯后,技術推廣機制不力
(1)無專人負責供水設施維護管理,管道、蓄水池滴漏無人及時維修管護,部分村組管網、龍頭漏損甚至長流,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
(2)群眾搬遷建房,私搭亂接現象嚴重,沒有統一的節水設施設備管理和技術指導。
(3)農村節水補貼政策落實不到位,節水管理制度及節水水價機制不完善,節水管理、節水技術推廣獎懲措施不力,除城區及羊街、金所集鎮完成供水管網和戶表改造外,廣大農村仍然處于無償用水狀態。
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供水設施運營管理機制不完善,節水管理體系不健全,人力不足,節水監督管理不到位,資金緊缺,節水技術推廣無保障。
1.3群眾節水意識淡薄,缺乏技術支撐
廣大群眾是農村節水技術推廣和節水工程保證實施的主體,群眾的節水意識和文化水平影響著廣大農村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群眾水資源危機意識淡薄,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的生活、生產用水模式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是農村節水技術難以推廣應用的直接原因。
2、尋甸節水技術推廣應用及發展對策
2.1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節水設施,加快“建管用合一”的新水利項目工程建設。
(1)以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為契機,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作用,積極爭取上級扶持,盡力提供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積極組織協調參建單位加強管理,嚴格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新建、改造及擴建項目必須同期配套建設節水設施設備,完善農村節水工程建設驗收管理體系。
(2)加快集鎮供水水廠建設,對有條件集中供水的村鎮進行規模化聯網連片集中供水,新建或改造輸水管網,不斷完善農村生活、生產節水設施體系。
(3)積極爭取水利、煙草、國土等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加大對節水農業工程的扶持力度,采取誰受益誰投資誰管理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的模式,加快節水農業項目建設,完成縣內灌區土渠的節水加固修復技術升級改造,將仁德、羊街、雞街等片區高效節水灌溉項目作為示范,帶動全縣推廣發展膜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結合我縣農村地形、土質多樣性及主產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特點,大力推廣覆膜溝灌、壟膜溝灌等多種節水技術模式,充分發揮農業節水技術的作用和效益。
2.2強化節水管理,完善節水機制,建立健全節水管理網絡和技術推廣保障體系。
(1)進一步完善節水水價機制,強化節水獎懲措施。充分發揮縣節水辦、鄉鎮節水領導小組、農村“用水戶協會組織”等節水管理機構組織的職能職責,切實調動用水戶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使節水宏觀政策和日常用水管理緊密結合,推進節水工作順利開展,促進節水技術推廣應用。
(2)明確節水管理責任,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縣節水辦總體協調,抓好示范,督查落實全縣推廣工作,鄉鎮節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節水管理和節水技術推廣,各村組通過“用水戶協會組織”落實節水管理及技術宣傳,構建縣鄉村節水管理、技術推廣及養護維修為一體的節水保障體系。
(3)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制度,集中供水村鎮實行“建管用合一”的管理模式,盡快完成水表計量箱規范安裝及戶表改造工作,落實“一戶一表”及階梯式計量水價管理制度,嚴格實行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收費,通過有償用水強化群眾節水意識,通過“規范收費、統一管理、統一支付”保障節水管理、養護維修、技術推廣等經費來源,促進家用節水器具和簡單節水技術的普及應用。
(4)建立科學的節水農業技術工作規劃,規范農業節水標準,完善節水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確保技術服務到位,并將各級管理、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指導農戶推廣節水農業技術納入考核,加大獎懲力度,促進全縣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
2.3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節水意識,保障經費來源,強化技術培訓。
(1)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活動,利用“世界節水日、中國節水周”深入農村講解節水知識、發放節水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節水宣傳主題活動。在村組活動場所、學校等任何涉及用水的地方粘貼顯目的提示性標牌,做到節水宣傳常態化。
(2)通過“水利尋甸”微信公眾號、山洪災害防御平臺和自來水廠收費平臺,向群眾推送節水小常識,通過扶貧“掛包幫”及走訪入戶調查等工作,對農戶介紹節約用水的簡易方法、經驗和技術,使群眾懂節水、會節水,從而增強節水意識;通過召開座談會和技術現場會、舉辦技術培訓班及縣電視臺播放專題片等多種形式,進行高效節水技術講解培訓,促進技術推廣應用。
(3)多渠道籌措資金,多層級管理保障,確保節水技術推廣工作順利進行。采取政府補貼、集體籌集、群眾集資、水費收取等多種渠道,確保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經費來源。縣節水部門、鄉鎮節水領導小組、供水站、村組“用水戶協會組織”等各級管理機構及用水戶,按照“建管合一、分級負責、節水優先”的原則,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節水工程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確保供水設施安全運行和節水技術、產品、設備推廣應用,通過高效節水緩解全縣水資源供需矛盾,解決農村供水困難問題,決勝全縣水利脫貧攻堅戰。
作者簡介:李躍梅,1973年12月6日出生,女,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從事水利工作,參與《尋甸縣水利建設“十三五”規劃》的前期調研及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