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駿杰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推進,不斷完善,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逐步進入“新動力、中高速、多挑戰、優結構”的新態勢,企業財務管理的趨勢也有了新的改觀,業財融合是很多企業現在所面臨的一個目標,水利水電企業同樣如此。我們必須要把財務和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以及經營活動的分析相結合起來。接下來筆者將從業財融合的基本理論出發,結合當前水電企業業財融合的現狀,做出自己對企業業財融合的理解。
【關鍵詞】水利水電;企業發展;業財融合;現狀;策略
1、企業業財融合的主要內容
一般而言,企業業財融合主要是指當經濟業務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可以及時的將反饋信息傳遞給財務,從而業務可以較快的通過財務信息來獲得更好的反映,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經濟業務效率,同時對于財務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也有所改變,開始逐漸向事先預測轉變,簡單來說,企業業財融合包括如下幾個主要方面:
1.1風險管控
企業的業財融合過程是很復雜的,同時也帶有很大的風險,企業必須做好業財融合的風險管控,不能簡單的將其定義為提高效率而已,必須要結合科學技術給予準確的風險評估,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并將其控制在一個合適可接受的范圍內,這也需要財務和業務部門的很好的合作工作。與其它類型的企業相比,水電企業的建設周期長,投資金額巨大,尤其需要做好基建期的風險管控。
1.2資源分配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之后,水電企業的客戶不再是單一的電網公司,可以采取直供電的方式向大用戶直接銷售。客戶價值和企業價值是水利水電企業在實現業財融合過程中必須要兼顧到的兩個方面,必須要統籌兼顧,不可厚此薄彼,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準確、及時的財務信息對于確定銷售電價,實現水電企業與客戶“雙贏”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1.3財務分析
水電企業業財融合還有一個內容就是開展的科學化、系統化的財務分析,從而更好的整合并分享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同時這樣也可以避免各部門之間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分歧。企業必須要加強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聯系和合作,盡可能的從業務的角度出發,業務驅動財務,以“降本增效”提高企業價值為目的,加強企業財務和業務活動的深入分析。
2、我國水電企業當前業財融合現狀
目前在水電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業務與財務工作間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脫節現象,或者是融合程度不高,這些都會造成業務和財務管理無法協同發展,影響了企業的進步。以下列舉一些水電企業在業財融合過程中出現的狀況:
2.1企業業務部門的數據和財務部門的數據不契合
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會直接影響到水電企業的決策,因為企業的各項決策都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和聯系也是主要以相互之間傳遞的信息為基礎的,信息是每個部門之間溝通和合作的管道。然而現在很多水電企業的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卻存在著數據不契合的問題,財務信息系統與各業務信息系統通常是互相獨立的,數據是割離的,底層數據庫常常不兼容。當其中一個部門想要對另一個部門傳遞過來的某項目的數據進行分析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問題,以至于靠本部門是無法單獨解析出來的,需要很多個部門用自己的系統進行處理,甚至是包括一些簡單的數據的導入導出,每個部門用自己的系統去分析才能得出指標數據。
2.2會計信息缺乏實時性和完整性
財務核算的事后性是企業傳統財務核算工作中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傳統的財務核算工作只能是當某一項業務被記錄到財務賬面上之后,才會有與之相關的數據產生。而且業務價值鏈條上的供應商、客戶等信息,傳統會計流程根本不予理會。在分析企業經營情況時無法取得已發生但尚未被記入財務賬面的業務數據。其中暴露出的問題是會計對業務的實時控制嚴重缺乏。戰略決策要隨市場因素的改變而及時調整,財務數據的滯后性延誤了最佳決策時間。
2.3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關聯度低
實際工作中水電企業各部門之間由于各自的專業分工過于明確,大多時候都是獨立工作,相互之間的關聯性較低。財務人員在編寫自己工作相關的財務報告的時候,只能依靠死板的財務數據,單純地站在財務角度去看問題,這樣得出的分析報告往往只包含財務指標,缺乏非財務指標,只能反映企業歷史狀況,難于預測未來經營狀況。
3、水電企業業財融合的原則
3.1因地制宜
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其類型不同,企業內部的基礎管理、內部管理模式等之間都會存在著較大的區別,縱然國內外有很多企業的業財融合有很成功的案例,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尊重自身發展特色和企業所處環境的不同的客觀事實,從自身發展特點出發,切忌生搬硬套。
3.2堅持全面性、實用性
企業的業財融合工作是一項比較耗時的項目,是不可能短時間完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水電企業的業財融合要遵守全面性、實用性。業財融合的全面性是指企業的業務要盡可能的全面,盡可能的覆蓋到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每個環節。業財融合的實現過程應該與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過程同步實施,同時遵守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則。實用性則是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從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出發,不要片面的對別人的成功案例照搬照抄,要具體分析水電企業自身情況,貼近電力生產,服務電力銷售,特色化發展,特色化融合。
4、水電企業業財融合措施
4.1會計流程再造
業財融合的會計流程再造不僅需要打通會計信息與業務信息,還需要對現有流程進行梳理,消除不增值的冗余環節。在數據輸入環節應實現從業務前端按照統一的數據編碼規則獲取原始信息,傳遞過程實現無紙化;在數據加工環節實現會計憑證、會計報表自動生成;在信息輸出環節使用數據挖掘和展示技術實現以儀表盤等圖表形式進行可視化表達,滿足數據使用者的需求。
4.2做好業財融合評估機制
業財融合對于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實施的效果直接受到了企業業財融合評估機制的影響。在建立考核評價機制過程中,要通過執行偏差率和指標覆蓋率來進行考核,同時在建立評估機制的過程中,要建立好時間軸,以月、年作為評估的參考,這樣可以在融合過程中使得工作人員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這也可以提高業財融合的考核評價機制的科學合理性。
4.3做好業財融合的動態預算工作
財務預算是企業做好業財融合的重要環節。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數據連接共享的重要渠道之一。與傳統的單一預算方式相比,轉型的動態預算管理是將業務作為指引,動態跟蹤項目進展,通過對目標的分析,關注重點指標的偏離程度及成因,來發現和挖掘戰略決策所需要的數據,從而實現科學決策。從這里也可以發現,動態預算過程中的實時控制可以進一步促進業財融合。同理,在水電企業的建設期內,將工程概算總額按項目和時間分解為詳細的投資計劃,實施動態的投資控制,同樣是水電項目建設期內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手段。
4.4搭建一支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團隊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水利水電企業想要做好業財融合,首先必須要搭建一支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人才團隊,這將會為企業實施業財融合工作提供巨大的原動力。這支團隊可以通過水電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來實現。將大量的報銷、記賬業務交由共享中心完成,將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人員從低技術含量的、繁瑣的日常賬務處理中解放出來,轉型成為具有較高的溝通能力、戰略思考能力、財務領導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的現代技能型財務專家。例如可以通過成本管理組的專家,來對成本的使用進行評估;可以通過稅務專家的知識,來控制可能發生的稅收風險。這些人才將是企業推動業財融合前行的中堅力量。
4.5利用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契機推行業財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可將水電企業原先普遍采用的ERP系統升級為具有更先進管理理念的決策支持系統,把財務系統、生產系統、物資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等以前相互獨立運行、數據庫互不兼容的業務模塊進行一體化整合,更有利于提高數據挖掘水平,通過做好基層數據采集、識別、篩選,形成更具價值的企業大數據。最終將數據管控融入日常工作,形成業務產生數據、數據驅動管理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剛.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芻議[J].《會計師》,2014,(11):30-25
[2] 張燕.淺談通過加強業財融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J].當代經濟,2015:54-55.
[3] 劉雪松.積極推進業財融合助力公司價值創造[J].中國總會計師,2014,(1):78-81.
[4] 宋吉峰,劉玉.加強內部控制構建業財融合新體系[J].中國總會計師,2014(09).
[5] 林佩璇.業財融合發展在中國移動的推行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