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祥
七月,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來說,已經不僅是記錄歲月流轉的時間標記,它也是中華民族當代的心靈文化符號。從1921年以來,“七月”這個文化符號中蘊涵的理想與情懷,給了我們民族巨大的精神力量,改變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更激勵我們開創更光明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指出:“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
又是七月,無論回眸遙想還是放眼展望,都讓今天的我們心潮激蕩。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遼河》雜志在七月推出特別策劃[家國七月],刊發兩篇充滿家國情懷和思考的散文,與讀者一起“回問初心”,共赴我們和世界一起探尋真理的行程……
——編者按
在“紅色搖籃”回問初心——古田瑞金之行感懷
回問初心,面對自己的追問
如果,給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回到遙遠的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我要面對的,不是職場的錦繡前程,而是人生的重重危險,需要擯棄私利,樂于奉獻,舍棄榮華,甘于清貧,拋棄生命,勇于犧牲;需要忍受屈辱、病痛、誤解、失敗;為了勞苦大眾和整個民族的幸福,甚至需要付出我摯愛的父母妻兒的生命。我們所追求的勝利,我未必能活著看到,我們所謀求的幸福,我和我的親人、孩子都未必能享受到,我浴血奮戰的英勇歷程和壯烈結果,后人也未必知道,甚至連我的名字都沒有留下,成為千千萬萬個無名烈士中的一個,終將湮沒于世間古道荒原,遺忘在后代茫茫人海……
如果穿越回從前的我,還清楚地知道,無數先輩犧牲換來的勝利,多年以后,卻被一些昧著良心的繼承者用來培植先輩曾經終生反抗的罪惡——因為迷失而背叛信仰,因為特權而滋生腐敗,因為富貴而放縱欲望,因為掠奪而欺凌弱者,因為無恥而敗壞道德,因為妄想用權力庇護長期侵占公眾財富而勾結賄選、竊奪公權……
如果面對這些,如果了解這些,如果回到那個需要用身家性命權衡取舍的巨變時代,我是否還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古田會議的舊址,在毛澤東書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簡陋書桌前,在松毛嶺保衛戰的戰場,在萬千閩西子弟血染山野的無名烈士墓前,在無數父老鄉親爭送兒子、丈夫當紅軍,卻沒等到親人活著回家的紅軍橋上,在紅軍開始漫漫長征路的起點,在他們當年舉起火炬,用生命尋找勝利前途集結出發的地方,在瞿秋白先生當年被關押被勸降的狹窄小屋,在他帶著微笑坐下從容就義的蒼翠山坡,在瑞金中央蘇區建政辦公的庭院,在許多年前回蕩著老區人民山歌聲的池塘和孩子讀書聲的校園,在寄托著中國工農樸素的自由和富裕夢想的光榮事前,在樸實卻堅強的老鄉冒死為紅軍送鹽、送藥、送情報,面對割肉酷刑,寧死也不肯說出共產黨員行蹤的含淚往事中……我仿佛在和先輩們的目光對望,又好像用雙眼替遠去的他們打量著今天,每一個心靈顫動的時刻,我都在心底問著自己:如果我生在當年,如果我回到從前,我是否真的心甘情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從福建龍巖到江西瑞金這5天的心靈歷程里,在感受先輩為信仰光明舍生忘死的悲壯心路時,在體會他們為民族前途披肝瀝膽的家國情懷中,在我的心頭一天天清晰起來。
我們遼寧省委黨校2017中青年干部培訓二班學員,4月7日到12日,一行45人,在紅軍留下熱血忠誠的閩西贛南,尋找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勞苦大眾探尋中華民族自我救贖道路的那份初心。
用身心體驗這段紅色崢嶸歲月的日日夜夜,情不自禁流下很多熱淚,也在心頭不斷問著:為什么?他們為什么百死不悔?他們為什么贏得人心?他們為什么前赴后繼?他們為什么不斷勝利?
在這片被稱作“紅色搖籃”的土地上,我作為一個在和平時代成長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既回問我們黨當年的初心,也在反思著自己入黨時的初心,更對照著今天的現實,想從那一代先輩的初心里,找到我們黨自我完善的基因和走向未來的動力。
回問初心,發現信仰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勝利?為什么能鍛造一支英勇無敵的紅軍?在古田的尋訪,讓我有了新的思考。
古田會議前,普通農民組成的紅軍隊伍中也常見逃兵、肉刑等舊軍隊中的種種陋習。從中可以觀察到這樣的歷史實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并不是無數人性完美榜樣的集合,而是組合起來,通過黨的思想建設和政治建設,持續約束人性弱點,激發人性美好情懷,才不斷實現了自我人性的超越。
我們黨在那個時代的“實事求是”,也體現在,承認人性不完美的前提下,既追求改造世界,也注重改造自心。不正視人性的弱點,就不能深刻理解古田會議確定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偉大意義,更無法真正認識信仰的巨大能量。
思想和政治鍛造出的團隊,為平凡的人性帶來信仰的力量。于是,曾經本能怯懦的,有了非凡勇氣;曾經顧及私利的,有了樂于奉獻精神;曾經在戰爭恐懼中逃跑的,開始面對生死無所畏懼;曾經一盤散沙的中國社會底層群體,有了鐵的紀律和戰斗力。
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帶來的崇高信仰,不僅建立了隊伍,更改造了人心,不僅贏得了戰斗,更贏得了人心。
重新發現信仰的力量,這讓我更深切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自身發展的近百年時間里,用超越精神提升人性的偉大實踐。就如同含有雜質的礦石可以冶煉為精華的合金,不完美的個體人性可以靠信仰升華為集體尊嚴。這種信仰的力量,對我們黨來說,不僅是寶貴的歷史財富,更有著不可估量的未來價值。
回問初心,思考生命的價值
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人,每一代人,都在追尋幸福,這是生命的本能和人生的權利。
在閩西子弟灑下熱血、獻出生命的地方,我在深深思考著:他們為了大眾的幸福,卻犧牲了自己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和親人的生命,為什么那樣義無反顧,在所不惜?其實,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生命價值的終極認識:生命的美好,不僅在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更在于謀求大眾的幸福。endprint
生命是個體的,但生命的意義卻需要在群體的理想中體現價值,一個生命,造福的人越多,生命的價值就越大。
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心靈相通、相續的過程卻是長久的。生命為眾人而生,心底光明;生命為他人而死,精神長存。
舍生卻永生,這是個辯證的真理。所以,有些人死了,卻永遠在人們的心里活著,并將一直活下去。中國共產黨人把共產主義者的光榮志向與中華民族在一代代人心中傳承的壯懷激烈熔鑄在一起:甘為大我,舍生取義,犧牲小我,信念永生。
我相信,任何一個為大眾謀求幸福的組織,只要擁有這樣舍小我成大義的生命觀,就會有蓬勃的生命力!
回問初心,衡量民心的選擇
在革命老區,聽到了很多送親人當紅軍的感人往事,每一次都讓人眼含熱淚。其中最讓人心靈震撼的,就是瑞金老漢送八個兒子當紅軍的故事,他的八個兒子全部壯烈犧牲……
一首深情的贛南民歌表達著樸實卻堅定的民心所向:“最后一升米,送去當軍糧。最后一匹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床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骨肉,送去上戰場……”
無數可愛可敬的鄉親們,都是血肉之軀,都愿全家團聚,他們眼見著加入紅軍的親人一個個永遠倒在戰場,為什么還含淚再送孩子當紅軍?為什么寧肯付出一切,也要生死追隨?
答案就在那個時代老百姓的集體愿望里——老百姓在苦難中尋找活路,共產黨為老百姓謀求幸福。
為人民謀幸福,不僅要和“不公平”斗爭,也要和貧窮斗爭。在中央蘇區早期的建政實踐中,分配土地,推動金融,發展經濟,改善生活,就一直是共產黨新政權追求的主題。
廣泛贏得民心,絕不僅僅靠槍林彈雨中的鐵血豪情。男耕女織的憧憬,當家作主的權利,保衛家園的使命,給了老區人民踏實的理想、可靠的信任和自覺的擔當。
瑞金建政的“幸福模式”既是可以不斷集聚的“民心模式”,也是可以不斷復制的“勝利模式”。站在歷史高處回望,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思索:蘇區探索并確立的大眾幸福“試驗區”的成功模式,不僅催生了未來的全國解放,也在人民的心靈深處,無聲孕育著多年以后中華民族的對外開放。
紅色政權的根據地暫時可以被敵人占領,但共產黨贏得民心的區域,卻隨著紅軍長征的足跡,在中國版圖上輻射越來越遠,范圍越來越廣。在古田,在瑞金,“民心模式”和“勝利模式”,早已經誕生在“紅色搖籃”中。中國共產黨贏得全國勝利的過程,就是“民心模式”在華夏大地上不斷被復制的過程,這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歷史定律的必然結果。
從中國共產黨一步步贏得人心的地理線路和影響范圍去理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幾句話,像歷史老人的預言一般,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在古田會議當年的會場,望著石板地面留下的1929年那個冬天火盆的印痕,我心頭靈犀一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為什么不是燎“城”,而是燎“原”?
“原”是廣袤的農村,“原”是廣泛的人民,“原”是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正確方向。
回看歷史,成敗興亡,決定因素,正是民心所向。中國共產黨只有堅定信仰人民,用信仰點亮人民的信仰,勝利才有保障,民族才有希望。這一點,既見證昨天,同樣昭示未來。
回問初心,反思敵人的教訓
站在閩西和贛南的群山之間,走在鑄就中華民族改變命運勝利之魂的紅色故鄉,向上個世紀回望,震動我內心的,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從這里出發,最終紅旗漫卷山河的成功經驗,更是國民黨這個當年的執政黨,盡管連續多年重兵圍剿紅色政權,甚至不惜屠殺平民以維護統治,卻終究失去大陸江山的失敗教訓。
國民黨到底敗在哪里?難道僅僅是敗于沒早給農民分土地才沒得到廣大貧困階級的支持?難道僅僅是敗于日軍侵略鐵蹄之下給了中國共產黨壯大的生存空間?其實,國民黨的失敗,不是簡單敗于內憂外患,而是敗于對內奪民利、激民怨、失民心,對外畏強敵,舍疆域、丟根基。
國民黨不是廣大民眾利益的代言人,不會和人民共享財富,失去人民的信任是必然的;國民黨也沒有真正擔當起民族苦難的解救者,擔心政權受威脅,不會放心發動全民族武裝抵御侵略者,失去道義的認同也是必然的。
反思這場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成敗,客觀地看,中國共產黨帶領的民眾階層能戰勝國民黨代表的精英階層,不僅得益于自身的“勝利值”,也“承讓”于國民黨的“失敗值”。
國民黨給中國共產黨的教訓是雙重的。
第一個教訓已經發生:作為戰爭失敗的對手,國民黨失民心丟江山,讓共產黨成為中國大陸的執政黨;
另一個教訓一直在持續:作為執政失敗的鏡鑒和警鐘,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警示意義既近在咫尺,又痛在眼前。
殷鑒不遠,前車又覆。舊敵亡國之痛,切不可忘懷!民心豈能輕視?要心存敬畏!
如果有一天,我們中國共產黨在深深嘗到權力滋味之后,也迷醉其中,忘掉過去,把人民浴血奮戰得來的執政權力當做維護少數人利益的工具,如果用腐敗侵害人民的利益,如果用暴力壓制人民的抗議,如果在國際資本傾軋下犧牲民族尊嚴和利益,我們就可能會重蹈國民黨的覆轍:因為一個代表不了人民和民族利益的政權,終究會失去執政的資格!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如果存在不合理,合理的存在就將會發生。雖然時代會變,但世上真理不移。
回問初心,感受歷史的考驗
回首苦難深重的中國近代史,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之路,一直處在全球利益重組的角力和博弈中。各種國際勢力或直接侵占中華民族國土,或間接控制中華民族命運,一個多世紀以來未曾中斷。
在這樣歷史大背景中,中國共產黨的跋涉道路其實從一開始就走在詭異復雜的世界棋局里,也因此增添了許多一言難盡的曲折、崎嶇、艱險和悲壯。
回望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足跡,正是由于反復經歷著國內外敵對者的絞殺封堵和操控者的牽制干預,并不是在坦途順境里,毫無懸念地走向勝利,恰恰是磨難重重,失誤頻頻,危機迭起,險象環生。endprint
初心經長路,考驗多危重。從過去直到今天,改正錯誤、反思失敗和絕處逢生,貫穿了中國共產黨整個歷程:
不斷在錯誤中探索規律,在失敗中尋求勝利,在生死存亡的危機中沖出險境,在百轉千回的迷茫中尋找真理,在改正歷史錯誤中實現歷史超越,在突破艱難險阻中通過重重考驗,到達新的彼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克服人性弱點,改正錯誤,超越自身局限,反思失敗,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勝利的法寶,更是一路上不斷獲得重生的秘密。
考驗直指人性,始終相伴,無論昨天、今天,還是未來。
戰爭年代,對革命者人性的考驗,是心中的“怕”字。因為怕死,一些懦弱者背叛了革命,出賣了戰友。改革開放時代,對執政者人性的考驗,是心中的“貪”字。因為貪婪,一些僥幸者背叛了人民,出賣了良心。
一個貪腐現實已經觸目驚心的執政黨,又一次經歷著事關自身存亡的嚴峻考驗。在這個時間節點已經緊迫的歷史關頭,我們黨還有沒有可能浴火重生?走在回問初心的路上,我反反復復思考這個沉重的話題。
沒有一次次歷史考驗,沒有一次次慘痛失敗,沒有一次次沉痛錯誤,沒有一次次自我超越,我們黨絕對走不到今天。
歷史并沒走遠,透過往昔歷程,剖析中國共產黨自我超越的獨特基因,我們可以看到重生的希望——只有痛下決心,才能贏回民心。
銘記來路,才有出路。在我們今天的時代,黨的最高決策者正站在歷史的山巔,謀劃著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前途,用“不忘初心”的情懷和新時代的使命,號召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堅定走好新的長征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正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繼續為大眾謀幸福、聚民心,嚴治黨的自我超越信念和決心。
只有中國共產黨不斷超越自身的時代局限,在歷史進程中實現自我重生,才能有資格、有能力、有希望帶領人民一起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回問初心,重溫心中的誓言
4月9日,恰巧是我的生日,在這特別的一天,我的心靈經受了一次特別的洗禮。
中青二班全體成員,在古田鎮蒼山環抱中的毛主席高大塑像前,一起重溫了入黨誓言。一聲聲莊嚴宣誓,伴著松濤在山間回響,也重重叩在我的心頭。這一刻,我心潮激蕩,真正體會到每一句誓言的分量。
作為先輩信仰的追隨者和事業的后來者,在思想上、靈魂上、境界上,我愿意重新入黨。
這是一場震動我心胸的靈魂洗禮。面對著先輩的英靈,我的內心平靜清澈而又遼闊蒼茫:無悔,無怨,無私,無畏……站在天地之間,人到中年的我默默感受著,自己的心仿佛正在和綿綿青山相連。
我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不負先輩丹心熱血,在今天這個時代,不惜為了我的人民,我的民族,我的事業,克服人性弱點,升華內心美好,經受一切考驗,拒絕各種誘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我愿奉獻犧牲一切,決心像先輩們一樣,生死無悔,百折不回!
在返程的大巴車上,陪伴我們一路的電視劇《紅色搖籃》里,又響起那首悠揚深情的閩西民歌:“紅軍哥哥你慢慢走,小心路上有石頭……”
轉眼間,我們從龍巖和瑞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這句意味深長的歌詞,卻時常伴著旋律在我耳邊回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