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療方法和效果。方法 從該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中抽取68例,隨機分成兩組:常規治療對照組34例,綜合治療觀察組34例,統計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血壓水平異常9例,占比26.5%;血糖水平異常8例,占比23.5%;心電圖異常9例,占比26.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水平異常17例,占比50.0%;血糖水平異常16例,占比47.1%;心電圖異常17例,占比50.0%,兩組治療后的檢查異常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綜合療法能改善血糖,提高生活質量,預防并發癥,值得借鑒。
[關鍵詞] 糖尿病;心血管病;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a)-0052-02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飲食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量增加,但運動量并未增加,間接增加糖尿病病發率。糖尿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具有病程長、難以治愈的特征,且隨著病情的進展,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探究有效療法是非常重要的。2014年1月—2016年10月將該院68例患者資料分析如下,旨在判定綜合療法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中抽取68例,隨機分成兩組:34例觀察組中,女性14例(41.2%),男性20例(58.8%),年齡42~76歲,平均(56.6±2.8)歲;糖尿病史1~16年,平均(8.9±1.4)年;合并癥:心肌炎4例,心力衰竭15例,高血壓9例,冠心病6例;34例對照組中,女性15例(44.2%),男性19例(55.8%),年齡42~77歲,平均(56.7±3.0)歲;糖尿病史1~17年,平均(9.0±1.6)年;合并癥:心肌炎5例,心力衰竭14例,高血壓10例,冠心病5例。兩組患者的合并癥、糖尿病史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疾病診斷
①納入標準[2]: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心血管病的診斷標準,治療前簽署意向書;②排除標準:藥物過敏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1.3 方法
3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包括:①密切監測血糖指標;②若血糖指標持續升高,立即用胰島素治療,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藥物使用量;③臨床治療中,觀察患者是否抵抗胰島素現象;④針對血糖指標高、灘尿病病情輕的患者,無需使用胰島素治療,可口服降糖藥物。同時,還需借助身體鍛煉、合理飲食等方式控制血糖;⑤按時監測血糖、血壓指標,強化心電圖檢查,根據最終結果適當調整治療方案;⑥患者出院后,隨時電話、上門隨訪,時間為1年;34例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包括:認真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疾病的病發原因、治療方法等,做好心理疏導,消除不良心理;強化患者飲食指導,叮囑其戒煙酒,減少或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根據患者的真實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闡述堅持鍛煉的重要性。
1.4 判定項目
首先統計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以空腹血糖、飯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為主;然后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檢查結果異常率,以血壓水平、血糖水平、心電圖異常為主;最后統計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用SF-36量表判定,以身體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健康為主,分數越高,質量越好。
1.5 統計方法
將文中數據輸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中,計量資料(血糖控制、生活質量評分)用(x±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各項檢查結果異常率)用[n(%)]表示,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控制情況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飯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各項檢查結果異常率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的血壓水平、血糖水平、心電圖異常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血壓水平、血糖水平、心電圖異常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生活質量評分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身體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健康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當前,臨床并未明確引發糖尿病的因素,但均將其定義為代謝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本身并無聯系,然糖尿病后期易合并心血管病,間接加大糖尿病的治療難度,危及患者生命。一般來講,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對患者造成的傷害主要分為這樣幾個階段:①第一階段,糖尿病使血糖濃度上升,導致血管病變;②第二階段,糖尿病影響血壓水平,壓迫心臟,損害其他臟器;③第三階段,糖尿病造成血管病變,影響管狀功能,最終演變為冠心病[3]。針對這3個階段,第一、第二階段多屬于糖尿病的正常范疇,該階段糖尿病的治療難度相對較小,易控制病情。臨床治療多以控血糖為主,借助降糖藥物、胰島素等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標。而第三階段屬于糖尿病并發癥多發期,該階段糖尿病的治療難度比較大,且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故而,該階段治療中,除選用有效手段治療糖尿病外,還需全面檢查患者情況,觀察患者合并哪些疾病,以制定有效措施治療。需格外注意的是,第三階段患者易死亡,發生原因為存在心肌梗塞、內出血等疾病。針對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需給予心理疏導,因過大的心理壓力會影響患者的代謝功能,產生抗胰島素性,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嚴重影響[4-5]。另外,晚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除要重視病情變化外,還應采取分而化之的方法進行治療。因此,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需加強重視度,一旦發現其他疾病立即治療,預防糖尿病進一步惡化。
在該次調查中,34例觀察組經由綜合治療后,空腹血糖、飯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優于常規治療34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常規胰島素、血糖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等療法,能更好改善患者血糖指標,預防糖尿病進展,提高治療結果;從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檢查結果異常率上來看,觀察組血壓水平異常率為26.5%,血糖水平異常率為23.5%,心電圖異常率為26.5%;對照組血壓水平異常率為50.0%,血糖水平異常率為47.1%;心電圖異常率為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常規治療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改善生活現狀,提高疾病的治療結果,和以往報告基本相似[6-7]。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綜合療法能改善血糖,提高生活質量,預防并發癥,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譚倩,王萍.關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5,13(7):119-120.
[2] 張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30例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2(7):106.
[3] 吳永雪,沈栩,唐強,等.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16(1):65-66.
[4] 熊俊.關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下半月,2013,26(9):37-39.
[5] 武黎娟.淺談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1):151-152.
[6] 吳寧.淺析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療與護理配合[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54-155.
[7] 張志濤.關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33(19):252-253.
(收稿日期:2017-0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