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玲+郝嵐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血糖控制情況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為該院產科門診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隨機分組,就循證護理干預(觀察組,n=50)與常規護理干預(對照組,n=50)對血糖控制及預后影響情況展開對比。結果 兩組干預前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觀察組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妊娠并發癥率、不良妊娠結局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妊娠期并發癥,最大程度改善妊娠結局。
[關鍵詞] 循證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預后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a)-0156-02
妊娠期糖尿病(GDM)在臨床產科疾病領域較為多見,是指首次在妊娠期檢出或發生的一種有著復雜病因的糖代謝異常性疾病[1]。循證護理為一項科學、具一定預見性和前瞻性的新型護理模式,其通過對高質量研究的循證證據進行查尋、收集、應用,結合患者實際病情、愿望及該科室護理經驗、技能,對護理措施行針對性制定,在改善患者預后方面價值顯著[2]。該次研究2016年2月—2017年2月間選取妊娠期糖尿病病例,行循證護理干預,就其對血糖控制及預后改善情況的影響展開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隨機分組,觀察組50例,年齡20~34歲,平均(26.3±1.4)歲,初產婦38例,經產婦12例,孕周平均(26.4±0.3)周,體重平均(60.3±0.5)kg。對照組50例,年齡21~35歲,平均(26.5±1.6)歲,初產婦37例,經產婦13例,孕周平均(26.6±0.5)周,體重平均(60.2±0.3)kg。兩組對該次實驗均知情同意,并排除心、肝、腎嚴重疾患者,組間自然信息可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病例行產科常規干預,即對病情變化密切觀察,血糖、血壓水平及體質量需定期監測并記錄,予以運動、飲食指導,妊娠晚期需定時行胎心監測,掌握胎動變化情況,并依此為依據對宮內胎兒狀況做出評估。觀察組病例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步驟如下。
1.2.1 循證護理小組 積極構建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護師、護士長組成,護士長負責領域,其它組織積極參與。
1.2.2 提出問題 依據患者病情變化特征、具體需求、護理時所遇問題等,對日常工作中的護理實踐問題進行設定,具體包括:①患者對妊娠糖尿病基礎知識及危害認足不足;②對妊娠結局有過分擔心,存在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增加了病情控制難度;③未掌握飲食控制方法,無法兼顧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及營養均衡;④缺乏有效運動,或采取運動的方式存在錯誤;⑤未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病情,而引發妊娠期高血壓等其它并發癥;⑥待新生兒娩出,易有窒息、膽紅素血癥等不良事件。
1.2.3 循證護理實施 ①健康宣教:可通過發放健康手冊、開設專題講座的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就妊娠糖尿病發病原因、具體危害、治療和護理過程、注意事項等知識加以講解,指導其掌握自我監測血糖、計數胎動的方法,以提高孕婦重視力度,增強自我照護能力,改善妊娠結局。②心理干預:由具豐富心理護理經驗和專業知識掌握扎實的護士與孕婦建立有效溝通,分析并找出引發負性情緒的具體原因,可通過放松訓練療法、心理暗示療法、認知療法等手段行個體化疏導,以使孕婦疑慮得到有效解答,增強分娩信心。③飲食控制:強調三餐定量,多食含豐富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需限制,高含糖量的水果不宜食用[3-4]。④運動指導:強調適當運動重要性,如利于體重控制,可促胰島素改善等,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對運動方案個體化制定,以低、中等強度患者可耐受的有氧運動為主。⑤妊娠并發癥預防:就低血糖的預防方法和自救要點向孕婦及家屬告知,并使其掌握會陰部、乳頭感染的防護方法,知曉胎兒窘迫防護知識,定期臨測血壓、血糖變化,出現波動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處理。⑥完善產前檢查:對胎動、胎心情況密切觀察,孕28周后需向孕婦強調每周均需行胎心監測[5]。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②對比兩組妊娠并發癥情況,如妊娠期高血壓病、產褥感染等;③對比兩組妊娠結局,如剖宮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等。
1.4 統計方法
涉及數據均輸入SPSS 13.0統計學軟件,組間計量資料如血糖水平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如妊娠并發癥、妊娠結局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水平
兩組干預前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觀察組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妊娠并發癥
觀察組孕婦妊高癥率、先兆流產率、產褥感染率、產后出血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妊娠結局
觀察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巨大兒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一種重要且獨特的護理理念,操作的核心思想為以最新、最為明確及客觀的科學證據為依據,結合患者具體病情、護理人員自身護理經驗,對個性化、高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制定并實施[6-7]。運用循證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護理工作的開展成效,促進護理科研成果服務于臨床。該次研究中,觀察組針對其所選擇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引入循證護理模式,針對孕婦廣泛存在的疾病基礎知識缺乏、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嚴重、飲食控制不佳、運動知識掌握不足、妊娠并發癥防范要點不明確等問題,針對性制定健康宣教、心理干預、飲食及運動指導、妊娠并發癥防范、完善產前體檢等循證干預內容,取得了理想成效[8]。結合該次研究結果示,兩組干預前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觀察組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妊娠并發癥率、不良妊娠結局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產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妊娠并發癥,最大程度改善妊娠結局,具有非常重要的開展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曉茹,趙純.孕期系統化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3):121-122.
[2] Mitanchez D,Burguet A,Simeoni U.Infants born to mother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mild neonatal effects,a long-term theat to global health[J].Journal of Pediatrics,2014,164(3):445-450.
[3] 谷美麗.加強循證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母嬰結局的影響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0):187-188.
[4] 肖飛娥,鄭德娟,羅麗芬,等.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 23(7):787-788.
[5] 朱麗.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8):91-93,97.
[6] 任翠萍,李芳.心理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15,19(4):17-19.
[7] 王丹蕾,季梅麗,唐文娟,等.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6):670-672.
[8] 鄭玲玉,董園園,王佳薇.循證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預防低血糖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4):17-19.
(收稿日期:2017-0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