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偉
【摘要】 目的 分析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方法 200例冠心病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00例。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干預效果。結果 干預后, 觀察組SAS評分為(48.63±8.54)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0.32±12.5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705, P=0.000<0.05)。觀察組SDS評分為(48.65±7.41)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8.94±11.47)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536, P=0.000<0.0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280, P=0.002<0.05)。結論 在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時, 通過使用優質護理方法可明顯提升護理效果, 有較高使用價值。
【關鍵詞】 優質護理;冠心病;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99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 對其身體健康會造成較大影響。若沒有對其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甚至可能導致休克和猝死, 造成嚴重后果[1]。因此, 分析對冠心病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了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可取得的效果, 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2例, 女78例;
年齡49~78歲, 平均年齡(63.39±15.61)歲。所有患者均出現了心絞痛和出汗發熱等癥狀, 對其實施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后均被確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00例。
對照組中男61例, 女39例;年齡49~77歲, 平均年齡(63.16±13.84)歲。觀察組中男61例, 女39例;年齡50~78歲, 平均年齡(63.95±14.0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心理優質護理 冠心病對患者身體健康的傷害巨大, 極有可能威脅到其生命。在此前提之下,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焦慮甚至是恐懼等心理, 從而無法較好的依從護理[2]。因此, 對患者實施心理優質護理非常重要。本研究中護士首先需和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 通過交流可了解到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 并針對其負面心理實施針對性處理, 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如有必要, 也可讓患者家屬參與到臨床護理中, 從而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更好的提升護理效果。
1. 2. 2 康復訓練優質護理 康復訓練也是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時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3]。在接受護理時, 患者可以通過自理生活以及步行等鍛煉, 讓自身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得到較為有效的改善, 并且也能夠降低靜脈血栓、壓瘡和肺血栓等疾病的發生率, 更好的提升治療效果以及護理的安全性。本研究中需要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 一旦其能夠耐受康復訓練, 即可鼓勵其進行訓練。訓練時的方法、時間均需要按照患者自身狀況來確定。并且需要讓家屬或是護士隨時陪伴在患者身邊, 避免出現危險事件。
1. 2. 3 并發癥護理 冠心病患者身體狀況往往并不佳, 同時也有較多的老年患者。對于這類患者而言, 在臨床護理時極易出現諸多不良反應或是并發癥等, 因此對其實施及時有效的護理非常重要。本研究中護士在護理前, 即需對冠心病常見并發癥進行收集和分析, 并針對本研究中患者的實際情況, 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尤其是需針對一些常見的并發癥前驅癥狀進行觀察, 并對這些前驅癥狀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避免其更加嚴重, 對患者造成更大危害。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SAS、SDS量表對患者焦慮和抑郁心理進行評價, 并對其干預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及干預效果;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心電圖檢查顯示為正常;好轉:心電圖檢查好轉, 同時臨床癥狀未完全消失;無效:臨床癥狀和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無任何好轉, 甚至更加嚴重。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后, 觀察組SAS評分為(48.63±8.54)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0.32±12.5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705, P=0.000<0.05)。觀察組SDS評分為(48.65±7.41)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8.94±11.47)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536, P=0.000<0.05)。觀察組患者痊愈55例、好轉40例、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患者痊愈41例、好轉40例、無效19例, 總有效率為81%,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280, P=0.002<0.05)。
3 討論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指的是冠狀動脈血管出現了粥樣硬化病變和血管腔狹窄, 最終出現心肌缺血缺氧或是壞死的心臟類疾病[4-7]。由于其特點, 在臨床發病時會導致患者出現胸骨后方疼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情況, 對其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均會造成較大影響[8-10]。
因此, 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及時有效并安全可靠的護理非常重要。當前在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時, 優質護理得到了較多關注。優質護理即是針對護理中的各項環節, 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保證到護理效果可得到較好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SAS以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同時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優質護理有較高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舒婕, 宋葆云, 劉玉璽, 等. 優質護理服務在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 30(3):31-33.
[2] 姜慧. 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吉林醫學, 2013, 34(3):537.
[3] 姚淑琴. 優質護理對冠心病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5, 22(2):319-320.
[4] 劉素勤. 新型網絡平臺在冠心病 PCI 術后優質護理體系中的構建及應用效果分析.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6):28-30.
[5] 付金鳳, 楊娟, 孔麗蕓, 等. 探析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5, 15(12):74-75.
[6] 鐘韶萍, 陳宜蘭. 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4(10):308.
[7] 李倩, 梁欣. 風險管理在減少冠心病介入手術傷害及提高護理滿意度中的應用.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6, 14(3):231-233.
[8] 李霞. 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體會. 山西醫藥雜志, 2014(18):2230-2231.
[9] 楊崇香. 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4, 12(8):110-111.
[10] 黎啟菊. 應用優質護理法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月刊, 2013, 11(12):278-279.
[收稿日期:2017-05-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