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改革正在探索中進行,其最終目的是突出應用性和創新性,培養能與現實社會接軌,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本文以此為出發點,以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考核模式進行探討,并提出本人的拙見,以期一孔之見能給各位專家、學者和管理者提供點滴參考。
【關鍵詞】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 考核模式 改革
【基金項目】2016年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國門大學建設探索研究——以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201622)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231-02
學校對學生的考核是各學校評價學生德、智、體、美、等發展情況的形成性評價,從社會大眾呼聲到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從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到學生群體,都希望通過考核,能給每位學生一個最接近真實狀態和水平的評價,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對學生的考核,應該在這一宗旨的指引下,結合自身的特點,突出地方性、應用性,實用性和創新性。
一、目前邊疆欠發達地區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學生考核的現狀
目前,邊疆欠發達地區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受到前期辦學思想的影響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文化交流少等原因的限制,出現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困惑,導致考核依據波動不息,考核模塊的設計與外部脫軌,考核內容設計不平衡的情況,具體如下:
(一)培養目標定位的“游離不定”,導致考核依據“動蕩不安”。
培養目標是考核的依據,我國早期的高校辦學思路主要走精英化教育的路線,所有的大學都自認是象牙塔,所有的大學生都冠以“天之驕子”之名,不管大校小校,部屬高校還是地方高校,都長期努力的走精英化教育的路線,所以形成了一種高校辦學的思維慣性。培養目標的定位雖有專業上的劃分和層次上的劃分,卻無實用性上精細劃分。比如師范類,有語文教育、數學教育、物理教育等專業上的劃分和師專、學院、大學上的層次劃分,卻無實用性上的精細劃分。培養目標籠統而“高大上”。面對當前高校的改革和發展,對于精英化教育的高校,只需處理好繼承和發揚的關系,而對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則需要做到“放下架子,著眼當地實際”,定位于培養與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從原來的“目視遠方”到收回“遐想”面對現實,這是一個改變辦學思路和培養目標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決策者的勇氣和基于對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實際需求的調查和了解,才能合理的定位培養目標。
隨著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改革思想的宣傳和地方本科高校自身的學習與認知,地方本高校已經清楚的認識到這一問題,但是對于一些邊疆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本科應用型高校來說,首先因國際交流的原因,導致辦學者具有不正確“為國爭光”的思想,認為一定要精英化的教育才能對國外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完全定位于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倍感“有失體面”,故由于“心有不甘”,原來的定位思想時不時還會涌現在管理者的頭腦中,其在制定培養目標時,忽而立足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忽而放眼全國或者全球,甚至可能出現兩者定位同時出現的現象。其次,由于地方社會經濟欠發達,思想文化交流相對滯后,出現信息分享的不平衡性,很多先進的思想文化不能及時傳遞到當地,或者傳遞到當地的這些思想文化不能快速的得到傳播和擴散,導致認識的局限。
(二)考核模塊的設計大多與現實切割,導致大多考核模塊設計“安內不攘外”的局面。
由于邊疆欠發達地區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能提供給地方本科高校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場所和軟硬件方面的支持有限,該地區的本科高校的知識和技術先進性要超出地方,故該類地區的地方本科高??己四K的設計中,大多是學校內部考核,就算學校本身想引進校外對口行業或者相關行業考核,地方也無法提供,故造成考核模塊設計中以學校內部現有設施設備和技術為基礎,無法向外延伸的局面。由于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較低,無法實現自我生產技術的自我研發和革新,大多采用引進或者移植的方式完成技術革新,幾乎屬于斷層式或者跳躍式革新,當地方的生產技術革新后,地方高校的知識和技術反而顯得相對落后和陳舊,出現你追我趕,但是永遠無法并行的局面。
(三)考核內容設計不平衡。
首先因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應用型”的過度解讀和理解,認為應用型就是培養對象只要掌握過硬的知識技能就可以在社會上暢行無阻,為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貢獻出巨大力量,而忽略了原來對培養對象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要求,故在考核內容上,首先偏重知識技能的比重,較少甚至忽略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方面的比重,很多時候就如走過場。
其次考核內容中就業準備缺失,本文所言就業準備是指一種欲從事某種行業的心里準備,包括對該行業狀況的了解,個人興趣與該行業特點是否相符的認知,個人發展方向與該行業發展是否一致,個人對該行業發展前景的預期以及個人是否愿意從事該行業等。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畢業后,個人興趣展、個人發展和實際工作才會找到一個很好的結合點,否則很難長久持續下去。
(四)考核方法的故步自封。
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落后的原因,邊疆欠發達地區地方高校與外界交流相對較少,很少也很不習慣關注社會上的一些先進的方法,更很少考慮考核方法的變革,故很難也很少考慮將一些科學法學引入到學生學業考核中,造成考核方法多年不變,不思變革和進取的狀況。
二、當前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學業生考核現狀存在的問題
上述現狀,導致邊疆欠發達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生學業考核帶來以下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從定位上與國家對該類高校的定位不符,造成與其他類型高校的培養目標重疊,失去自身特點和特色,導致考核結果與考核預期不一致。
(二)考核模塊的缺陷導致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與現實接軌,社會認可度低。
考核模塊設計與現實出現割裂的缺陷導致培養的人才不適應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主要表現為遲滯現象和超前現象,遲滯現象即學生畢業后,掌握的技術落后于當地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沒有實用性;超前現象即學生畢業后所掌握的技術,對于當地的用人單位來說過于超前,無法使用。這種滯后或者超前現象,導致學校不能和現實很好的接軌,學校辦學的地方性和應用型完全成為空談,學校的社會認可度就會逐漸降低,慢慢的會失去存在的價值。
(三)考核內容設計不平衡帶來的問題。
任何教育,最終目的都是要培養能服務于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合格的勞動者,一個合格的勞動者,除了掌握熟練的知識技術外,還要具有能為社會服務和愿意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和心向,否則熟練的知識技能只會如畫上的大餅,看著誘人而無法解決問題,專業精神、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缺失的畢業生,其融入社會速度相對較慢,更有甚者道德品質敗壞的甚至給社會造成危害,最終造成學校的社會認可度低,威脅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四)考核方法故步自封導致培養的人才素質不全面。
一成不變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為了迎合考核的需要,取得學校評定的優秀學業成績或者達到畢業條件,放棄很多有價值的學習,最終導致學生素質發展的畸形和片面,目前太過重視課程終結性考試,如應試教育的“一考定終身”,最終導致學生不注重平時的行為和表現,或者重視綜合成績總分和平均分,掩蓋了學生的不足,導致學生學習出現部分知識和技能的缺失,不完整,知識技能不系統化,導致走入社會后無法適應工作要求等。
三、考核模式改革探討
針對上述分析,為了避免出現上述考核模式下導致培養對象知識技能上的偏差,更好的完成邊疆欠發達地區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故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考核模式改革進行探討。
(一)考核模塊改革
考核模塊設計上不再局限于校內考核,而應該延伸到社會領域,采用校內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校內考核主要針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進行考核;校外考核主要是引進相應或者相關行業,來對學生進行所學知識技能的實用性和學生是否適合從事該行業進行評估的方式進行。
(二)考核內容改革
考核內容設計上,除知識技能考核外,在課程考核中加入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考核,學生養成的良好的學習態度最終會遷移到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說學習態度和工作態度是一致的,在學校養成的良好學習態度,如果學生從業后沒有重大轉變,從業后這種態度會遷移到工作中。另外,畢業考核加入就業準備項目的設計,聘請校外行業專家和心理專家對學生欲從事或將從事的行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心里狀態進行評估,確定該學生是否適合從事該行業。
(三)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方法上,在課程考核中引入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盡量避免期末考試一考定成績的方式,給課程負責教師更多的考核自由度,在考核模塊和內容確定的基礎上,課程負責教師根據對課程的分析和要求確定每個模塊和某個考核內容的權重。并且在綜合考核中引入短板理論,即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由校內外專家通過分析和實踐,確定某個專業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技能需要達到的熟練成度來制定畢業最低要求,即使學生的總學分滿足畢業條件,但是某類知識或者某項技能達不到要求,即可采用一票否決制,視為未達到畢業要求,不準畢業。
總之,學校的考核模式設計根源于培養目標,要實現考核模式科學合理化,要從培養目標定位入手,培養目標定位準確,要使考核發揮應有的作用,取得預期效果,需要從考核模塊,考核內容、考核方法設計上與時俱進的進行改革,以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從而實現邊疆欠發達地區地方高校的順利轉型。本文對此進了粗淺的探討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改革措施,請各位專家、學者、同仁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張兄武、陸麗、唐忠明.中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進與發展趨勢[J].現代教育管理.2011(04)
[2]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教發[2015]7號.2015(10)
[3]么嬈.高等高校應用型本科轉型改革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7)
[4]張素蓮.論法官的自由裁量權[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1)
作者簡介:
趙鵬(1977-),男,云南鳳慶人,漢族,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