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飛友
摘要:本文主要對“營改增”后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針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產生的變化以及相關方面進行研究,最后針對“營改增”相關政策實施后,提出企業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會計核算;固定資產;措施
前言:稅收政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營改增”等相關政策,能夠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發展變革。但是政策實施過程中,企業固定資產會計核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定的變化,本文針對“營改增”后固定資產會計核算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企業固定資產概述
企業固定資產是會計核算工作的重點,通常情況下,企業固定資產主要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有一定使用期限的非貨幣性資產。例如企業購置的房屋、相關機械設備和運輸設計以及各種生產使用的機械等,都被歸類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在當前發展過程中,針對企業的固定性資產,為了方便對其進行有效的核算,根據不同的形式把固定資產劃分成兩大類,第一是實物類的固定性資產,房屋、機械設備等都屬于實物類固定資產范圍內。第二類固定資產主要是通過價值所體現出來的。實物類固定資產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磨損,對使用時間較長或者功能較小的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這與價值上的轉移存在一定的聯系。在當前營改增的稅收環境下,企業在針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必須對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保證企業在大環境下能夠實現會計核算上的完善,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營改增實施后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
1.營改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固定資產的核算范圍
在實行營改增之后,我國相關的政策也參照營改增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如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中就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改革,同時也重新設定了固定資產的核算范圍。根據我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以及相關通知上的規定,我國一般納稅人勇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以及應稅勞務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通過上述條例以及相關的規定能夠看到,在營改增之后,對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范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減小。如果企業納稅人把自身的資產進行轉讓,就需要根據其具體的情況對非貨幣資產進行計算相應的增值稅,并針對資產開具相應的增值稅發票。
2.初始計量的固定資產產生了較大的變動
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企業的初始計量金額包括企業非固定資產的買入價格、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增值稅,以及企業產品運輸過程中所繳納各種關稅,同時也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人工、裝卸和運輸等費用,在營改增實行之前,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方面和范圍較為廣泛,并且各方面存在著較大的支出,導致會計核算過程中的初始計量金額非常大,對企業的技術更新和創新化發展都存在著極大地阻礙。在營改增實行之后,企業會計核算中,針對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金額由于范圍上的減少而有所降低,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業對固定資產的后續投入資金出現有效的降低。通過營改增的推動,不僅促使會計核算向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向上發展,而且能夠為企業的發展積累資金,為企業的創新和技術上的革新提供動力支持。
3.對固定資產折舊產生的影響
在營改增過后,初始計量金額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那在固定資產折舊過程中其會計核算也必然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初始計量金額與固定資產折舊計量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在營改增之后,必然會對固定資產的折舊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折舊費用的不同對企業產生的影響也會出現極大的不同,在營改增之后,企業針對固定資產折舊過程中所得的成本出現一定程度的增加,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提供企業的利潤報表,報表中的相關數據將會出現浮動,以表示利潤降低。
三、營改增后,促進企業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發展的措施
1.在會計核算中,對固定資產折舊方面實行按月提取
在實行營改增后,針對企業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方面,首先必須對其固定資產折舊方面進行改革。參照營改增的相關固定以及具體實施辦法,在會計核算的固定成本上,把固定資產的價值總額計入到其中,并且需要參照相關規定對其折舊率進行有效的計算,以“月”為單位,對固定資產的折舊額進行提取,并在累計折舊上進行相應的記錄,保證會計核算在固定資產折舊上的有效性。
2.固定資產取得過程中的會計核算
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上,受到固定資產來源以及類別等相關方面的影響,會計核算過程中無法對其進行總體的記錄,需要針對固定資產來源等相關方面進行歸類,并且需要對其后續使用等相關支出和收人等情況進行有效的記錄,核算過程非常復雜。例如,在針對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過程中,當前相關方面的賬目記錄無法實現具體化和明確化,把固定資產計入固定資產中,對需要進行安裝以及檢修的資產項目就需要另辟蹊徑,在檢修或者安裝完成后在將其計入到固定資產項目中。營改增實行后,為了實現保證會計核算方面的效率和水平,應該對固定資產取得過程中的會計核算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其科學化的優化,使其適應當前的營改增。
3.完善資產改造的后續支出方案
為了保證固定資產能夠良好的促進生產,對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必不可少,后續資金投人作為會計核算中必要的支出,通過必要的資金投人增加企業的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通過檢修、擴建以及修繕等施工方式實現,可以在在建工程項目支出中進行記錄,并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以月份為單位,實現對資產檢修、擴建等費用的科學化管理,保證會計成本核算過程中的科學性。通過有效的措施推動會計核算進行改革,促使會計核算想更加科學、高效合理化的方向上發展,為我國的經濟變革和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持。
4.參照營改增相關條例,對資產盤點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
在會計核算中,通過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以明確企業的固定資產總量,不斷提升會計核算上的準確性,保證企業的健康良好發展,同時,進行資產盤點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進行資產管理的重要環節。[4]營改增后,企業固定資產盤點制度并不能有效適應企業的發展,在進行資產盤點過程中,首先應該通過制度明確盤點的期限,并且需要對盤點進行分類,保證對企業各項固定資產的明確,以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
結語:總之,在我國發展建設過程中,營改增作為我國稅收制度改革中的重點,其推行和發展雖然在初期會對企業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其推動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企業在新時代的發展中能夠進行創新,通過稅收制度的推動,促使企業進行改革,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內在動力支持。營改增稅收制度實行后,企業針對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應該通過專業化的團隊進行考察并制定科學化會計核算工作方式,為企業以及會計核算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不斷促進會計核算實現優化。
參考文獻:
[1]馮秀妮.營改增后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分析[J].經貿實踐,2017,(10):117-118.
[2]周學振,戚如鑫.淺談“營改增”后建造固定資產會計核算[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03):77+153.
[3]蘇洪琳,楊良,陳雪.“營改增”后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探討[J].財會通訊,2017,(01):59-61.
[4]肖畢清.新時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的固定資產核算分析[J].財會學,2016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