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要:管理會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但管理會計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阻礙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本文從管理會計現狀人手,分析管理會計課程在教學上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管理會計;應用型;教學改革
現今企業對管理會計愈發重視,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創造性強的管理會計人才受到企業的歡迎。由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除了學生傳授基礎理論知識,還應注重對應用能力的培養。然而,目前各高等院校在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使得理論與實踐脫節,也就難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管理會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建設不夠合理
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是會計學專業的三門核心課程,存在著密切聯系,但是三者在內容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交叉重復現象。如,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在作業成本法、戰略成本上存在重復,與財務管理在貨幣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存貨管理等章節存在重復。這些相互交叉重復的內容,影響了課程的內在邏輯遞進關系,重復占用教學資源,有可能影響到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反復的知識點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長遠看,亦不利于相關學科的發展。
(二)教學模式和方法單一
管理會計目前的定位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不同于會計學原理等課程的多樣性教學方式,管理會計的實踐教學環節嚴重缺乏,學校難以安排關于管理會計的實踐教學。教師主要通過傳統、單調的課堂講解模式將理論知識傳輸給學生,或是安排簡單的案例分析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成為被說教的對象,學習的積極性難以被調動,也難以培養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技能的能力。
另外,在考核時,多數高校采用的是標準化考試模式??荚嚂r主要側重于評估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和原理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難以對學生的發散性、創新性思維等綜合能力進行評估考核,使得學生的學習目標即是應試、在考前高度重視對考試內容的學習,而忽視了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即使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在進人職場后,也難以迅速適應工作的要求。
(三)教學目標偏離現實
作為管理會計人員,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是基礎條件,除此之外,還應具備發散性、創新性思維,能夠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企業創造價值。但是,現今多數院校對于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仍定位在讓學生掌握管理會計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對方法、數理模型的計算,及各種定性分析法的掌握。卻忽視了與實踐的相互結合。而月,在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不少難度較大且少應用于實務的原理方法,比如混合成本分解法中的回歸直線法。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卻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幫助甚微。使得學生在今后面對實際工作時,缺乏應對能力。
(四)輕視前沿教學內容
我國學者編著了諸多管理會計的相關教材,教師在教材上選擇范圍較廣,但是各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框架結構多是相類似的。主要架構如下:管理會計基礎知識、管理會計相關理論與應用、管理會計前沿領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點往往在于前兩個部分,耗費大量的時間講解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但對于前沿領域的教學,如平衡記分卡、零庫存管理、戰略成本管理等內容,投人的時間較少。但這些內容卻往往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部分。輕視前沿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掌握管理會計的基礎理論方法,不能及時了解管理會計學科的前沿動態,進而可能影響學生的實務能力,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管理會計教學改革建議
(一)教學資源整合
由于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這三門課程存在著知識點交叉現象,因此可以對這些課程的內容體系進行相應的調整。因為成本會計屬于較為傳統的基礎學科,其主要的職能是核算和監督。因此對于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可以把成本會計課程中的成本預測、決策、控制、考核納入管理會計的教學范圍。而對于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可以把貨幣時間價值、資金需求分析、經營杠桿等內容劃人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范圍。對于一部分交叉知識點,兩門課程可以從不同的側重點進行講解。
(二)教學方式創新
1.重視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能夠真實的再現企業的經營情景,因此在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必須重視案例教學,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在新的課程內容開始前,用導入式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理論知識不再枯燥無味。在教學內容結束后,可以用討論式案例來鞏固知識點,讓學生展開討論,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掌握了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新性思維,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加實踐環節。學校應增加落實教學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實踐環節可以分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對于校內實踐,學校可以根據管理會計課程的核心領域設計實踐內容。對于校外實踐,學??梢月撓迪嚓P企業,將一部分課時改為實踐課時,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了解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具體應用。也可聘請企業的管理會計人員到學校授課,讓學生及時了解到管理會計的前沿動態等。在各種實踐環節中,逐步提高學生對管理會計的認知,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務之中,并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考核模式改革。管理會計作為應用型和實踐型很強的學科,應改變原先的單一考核方式。在期末考核時,除了常規的閉卷考試,還應把學生在案例分析和校內外實踐中的表現納人考核范圍。以激發學生平時對管理會計課程的關注,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實踐之中。
(三)調整教學目標
當今企業對于管理會計人員的需求在不斷提高,為此,管理會計的教學目標應從原先的傳授基本知識理論,轉為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與實踐的相結合,對于一些難以得到實際應用的知識點,可不做過多的講解。在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高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鍛煉其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開拓性思維。將學生培養為真正的應用型人才。
(四)重視前沿教學內容
近年來,管理會計學科掀起了改革的高潮,其應用范圍在不斷的擴大化,延伸到許多領域。例如,戰略成本管理與現代社會的整個價值鏈優化相聯系,平衡積分法應用于戰略績效考核等等。這些內容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著較為密切的關聯。因此,在編制授課大綱和授課計劃時,要注意前沿領域知識內容的擴充,并對此做深入講解。多為學生傳授講解與實際相關聯的知識,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申艷艷.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2).
[2]于海麗.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納稅,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