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光
我從事初中地理教學近十年了,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領悟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要從認識教材、學生、教師三方面的特點入手。
一、吃透教材特點,吸引學生興趣
1. 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學生所以感知很困難,很難喚起他們探究的熱情。因此,教師要采取各種直觀的手段,如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復雜的地理形成、變化過程動態地呈現在學生視野中,把學生心理狀態調整到“身臨其境”的境界,更富真實感。另外,還可采用地圖等圖像教學,教師進行直觀性描述。通過以上直觀手段形成再造表象,降低教材的難度,激發學生的興趣。
2.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地理性知識具有綜合性特點,對其趣味性的體驗在于進行成功的思維與探究。如果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勢必抑制其興趣的形成。所以,可以采取諸如探究式學習、角色扮演及小組活動“問題解決”式學習等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實、概念和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地理學習能力。
3. 知識要多運用于實踐
保護地理環境,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這是地理學科的價值所在。發動學生自己動手,從實際需要出發,引發學生興趣。如適當組織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熱點問題講座、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
二、認識學生特點,激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
1. 教師要了解學情,因材施教,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了解學生的差異,及時恰當地給予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學習能力表現、學習態度、作業情況、學習成績等方面,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對于學困生,一旦發現其進步的表現,更要“夸大其辭”地及時表揚,增強學生信心,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在學習上的不良表現,要給學生指出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要求和期望,既讓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知道改正的辦法,又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在挫折中產生不服輸的學習動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 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
學習的成功歸根結底要靠學生自己對學習活動的主動調節。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還需要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向教師質疑、發表見解等主動學習方式,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興趣。
3. 多采用游戲教學等手段
學生對具有游戲性質的教學活動感興趣,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如初一階段,教師可開展地理小制作比賽,這是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競賽過程中,學生有好勝的動機和追求成功的需求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增強。通過競賽活動,學生也能體驗到在學習中、在集體中既有競爭也有合作的情感體驗。初二階段可開展鄉土地理調查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鄉土地理調查,使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變化和發展,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其他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的理解與記憶。結合鄉土地理的一些實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聲污染等,對學生進行環境觀、道德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和生態意識。
三、重視教師特點,維護學習興趣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領路者。“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高尚的情操、淵博的學識是進行興趣培養的內在依據。教師要掌握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使緊張的學習寓于各種活動之中,使學生易于學懂、學會、記牢。
1. 精心設計課堂導言
(1)故事導入。如在講新疆時,教師可講孫悟空和唐僧經過火焰山向鐵扇公主借寶扇的故事進行引入,學生聽起來會津津有味,思想就會特別集中。
(2)情趣導入。可采用歌曲、歇后語、順口溜、朗讀、謎語、讀圖提問等形式導入教學。
(3)情景導入。借助合適的情景,使教學活動更直觀、生動。
2. 教學手段多樣化
(1)充分利用好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和多媒體課件激發興趣。
(3)愉快設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如:南極洲冰天雪地,但地下卻有煤,這是為什么?用這樣的事實設問來加深學生對大陸漂移的理解。
(4)以生動的語言在教學中穿插地理趣聞。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瑯瑯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容易生趣,并且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民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總之,教師出于對學科、對事業、對祖國、對人類、對自然的熱愛融合而成的教學激情,不僅能即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懷、幫助、鼓勵的真摯感情,對學生學習興趣的維持、發展、穩定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湖南省沅陵縣大合坪鄉七甲溪九年一貫制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