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紫鈺
[摘 要] 用電戶與供電公司是典型的多委托-單代理模型。文章從這一關系的視角出發,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并針對問題提出以負荷聚合商激勵機制為主的解決對策,并探究該激勵方式的優勢。
[關鍵詞] 委托-代理;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負荷聚合商;激勵機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039
[中圖分類號] F27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9- 0095- 02
1 引 言
一般而言,如果在建立或簽定合同前后,市場參與者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稱,這種經濟關系可被認為屬于委托-代理關系。其中,掌握信息多的參加者稱為代理人,而掌握信息少的參加者稱為委托人。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是處于信息優勢與處于信息劣勢的市場參加者之間展開對策的結果。
在構成了委托代理關系的幾種模式中,本文分析的是多個委托人與單個代理人的對策模型。這樣的模型有很多,比如手機用戶與某通訊公司,個人PC端與網絡服務商,用電戶與某供電公司等。
本文以用電戶與供電公司為例,分析在該模型下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并重點通過介紹負荷聚合商的角色,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激勵機制。
2 存在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在建立委托-代理關系之前,代理人已經掌握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對委托人不利。代理人利用這些可能對委托人不利的信息簽定合同,使得委托人處于信息劣勢,從而作出對自己不利的決策,這是逆向選擇。而道德風險指交易發生后,代理方在最大化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損害委托人利益的行為。
(1)簽訂協議前,電價政策的起伏不定,用戶對供電公司難以做出合適的選擇;
(2)供電公司存在對用戶的信息泄露、對投訴處理不周等服務問題;
(3)用戶用電浪費的情況;
(4)供電缺口對需要用電的地區的用戶來說也是一個隱藏的信息。
3 解決方案
在以往的研究中,解決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時,往往將一方作為激勵主體,運用一定的激勵理論要求另一方達成契約[1]。但在此案例中,大量的委托方就有大量的不對稱的信息,代理方又掌握著委托方所必需的生活資源,信息屬于雙向不對稱,因此需要雙方在協議簽訂前后均采取一定的措施規避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本文針對該情況,引入負荷聚合商的角度建立激勵機制,解決信息雙向不對稱的問題,挖掘提高供用電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的優勢。
3.1 信號發送與信號甄別
用戶在選擇供電公司時,首先要做到考慮選擇具備交易條件、符合自身用電條件的供電公司代理業務,以便自身權益得到保障;其次,供電公司按照相關要求簽署協議,必要時交納交易保證金。
供電公司在選擇用戶時,首先要持續關注產業、環保等相關政策動態;其次,要謹慎選擇符合國家政策和準入條件的用戶;同時,要及時跟進用戶生產經營情況,加強溝通協調,最后,要加強風險識別和控制,以便自身權益得到保障。
3.2 負荷聚合商激勵機制的出現
3.2.1 負荷聚合商的背景
為了適應清潔新能源的快速發展,解決傳統電網弊端,使電網更安全、環保、高效,智能電網技術應運而生。基于智能電網技術的需求響應能夠充分挖掘用戶側的用電彈性,實現電力系統中資源的優化配置。除此之外,在政策層面上國家也給予了支持,電力“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大力提高電力需求側的響應能力,建立健全負荷側響應措施,整合系統、市場和用戶數據,提高負荷側的數據分析能力、充分加強負荷側的響應能力。
3.2.2 負荷聚合商的出現
傳統的電力管理依靠行政、經濟手段改變用戶負荷來達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對于一些用戶日常閑置的、因疏忽而浪費等原因產生的具有彈性的電力負荷資源,出現了一種服務運營商——負荷聚合商。負荷聚合商采用專業技術手段整合中小型用戶負荷資源使之達到市場準入條件參與市場競爭,為電網提供削峰填谷、提高系統安全、可靠性等服務[2]。
3.2.3 負荷聚合商的職能
負荷聚合商的出現實現了電力系統中資源的優化配置[3]。中介紹了負荷聚合商的服務機制。其主要職能是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整合用戶與電力供應系統一起參與市場交易,化解過剩產能,負荷聚合商同時也從中獲得報酬補貼。
3.3 負荷聚合商激勵機制的特點及方法
負荷聚合商的激勵機制是在以達到形成代表共同價值標準或福利目標的均衡合同,實現效用最大化為目的的傳統激勵機制的基礎上,融合了合同機制和信任機制的一種激勵方式。該方法相當于引入了第三方,作為電力系統和用戶之間的中介,分隔了委托方和代理方,形成了新的委托代理關系,此舉將風險劃一分為二,從而降低了原委托方和原代理方各自的風險。
其激勵方式主要是:
(1)負荷聚合商此時作為用戶和供電公司雙方各自新的代理方,通過調度用電戶的彈性用電,解決用電高峰電力供應不足和用電低谷電力資源利用率過低的問題,從而幫助供電公司提高電力的利用率,實現電網的削峰填谷和安全穩定運行。避免了電能浪費和供電缺口的問題。
(2)供電公司作為新的委托方,為代理方提供系統運行數據和電力調度的報酬補貼。
(3)用戶為作為代理方的負荷聚合商提供了市場需求和用戶用電數據,用戶的信息由負荷聚合商管理,避免了信息泄露。
這一激勵機制建立起三者穩定的模型,再搭配相應的優化用電策略,從而實現用戶-供電公司-負荷聚合商互動三贏,用戶側實現了合理智能用電,電網側實現減小了運營成本。
4 優勢分析
對于供電公司來說,引入負荷聚合商的激勵機制避免了電能浪費和供電缺口,減小了運營成本;其次,供電公司長期效益和聲譽得到了提升;同時減少了選擇用戶的成本。
對于用電方來說,用戶的數據由負荷聚合商管理,避免了信息泄露;負荷聚合商分散了供電公司的部分服務功能,能夠使用戶得到更優良、更有針對性的人性化服務;最重要的是,在不影響日常用電的情況下,節約了電能,節省了用電開銷。
主要參考文獻
[1]程紅,汪賢裕,郭紅梅,等. 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共存下的雙向激勵契約[J]. 管理科學學報,2016,12(19):36-45.
[2]張靜頁,王磊,劉順桂. 負荷聚合商參與可中斷負荷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J]. 南方電網技術,2016,10(8):74-81.
[3]高賜威,李倩玉,李慧星,等. 基于負荷聚合商業務的需求響應資源整合方法與運營機制[J]. 電力系統自動化,2013,37(17):78-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