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娜古麗·賽買提
摘要:語言的差異給各個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造成很大的阻礙,因此,掌握通用語言——漢語,加強各個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新疆作為一個多民族地區,新疆區存在很多語言和文字,在區域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在新疆地區普及漢語是很有必要的。漢語是少數民族青少年學習先進文化知識的工具,在新疆地區建立雙語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文化的保障。但是,從目前的雙語教學情況來看,漢語教學仍舊面臨諸多問題,困難重重,基于此,本文就新疆漢語教學現狀及對策進行如下研究。
關鍵詞:小學漢語;教學;現狀;對策
引言
“只有語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語言通,就能心靈通。”在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因素漢語教學的因素有很多,如學習環境、學習動機以及文化因素等。目前,新疆教育部門非常重視小學生的漢語教學,針對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故此,本文將對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進行深入分析。
一、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小學漢語作文教學水平現狀
眾所周知,學習語言依賴于語言環境的營造,新疆少數民族的漢語學習自然也不例外。在漢語教學中,教師能否為該地區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對他們提高漢語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來說影響重大。就目前新疆地區小學漢語的教學現狀來看,語言環境的缺失是阻礙漢語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中,學生與教師的相處時間時非常多,但是,很少有教師利用這一優勢為學生營造學習漢語語言的環境。在大量的課余時間里,教師也沒有與學生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在實際教學中,太過于依賴教材知識,沒有對漢語應用這一最重要的環節給予足夠重視。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學生學習漢語過于死板,只了解了理論知識,沒能進行實踐,這對提高學生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是非常不利的。
二、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
一支專業高素質的漢語教師是保證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加強漢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嚴格控制漢語教師的準入條件是提高漢語教學水平的關鍵。作為一名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教師,一定要扎實專業知識,而且具有很強的執教能力,要能滿足學生學習漢語的需求。同時,也要加強對漢語教師的培訓力度,要熟悉掌握先進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當漢語教師的專業素質過硬,基礎知識扎實,漢語教學才能順利開展。
三、營造良好的漢語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小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主性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但是,自覺性方面的能力欠缺,有待教師的引導和培養。漢語學科對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來說是第二語言,要想讓他們有效學習漢語,營造良好的語言教學氛圍是關鍵。首先,要營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課堂學習氛圍,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作為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關心并理解他們,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即用一份童心去領會他們,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看待他們。漢語教師可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去引導學生,讓他們更有效地去學習漢語。同時,也要運用心理學知識與學生進行心理上的交流,多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并且多鼓勵他們。教師要本著教師是教育者而不是命令者的原則,在人格上、權利上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為這樣利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且還為學生學習漢語營造良好條件。教師一定要努力為學生學習漢語創設語言環境,這樣,學生學習漢語知識的積極性才會更高。
四、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為漢語教師,要不斷組織語言交流等實踐活動,同時也要做好指導工作,當學生遇到疑問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在對漢語的學習交流中要適當拓展學生對語言知識的了解,讓他們要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漢語的意識。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先拿出一篇文章,讓各個小組學生進行自讀,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將不懂的漢字和詞語找出來,再進行討論,互相學習,教師可以從旁指導,使所有學生都能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接著,再提出疑難問題,全班學生對疑難的詞語句子進行交流,鼓勵他們自己找到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更有效地學習漢語知識。另外,也要突出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漢語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其語言本身,同時也要學習語法。正確學習漢語語法,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學習漢語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讓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
五、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新疆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調整傳統教學方法單一的不利模式,積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漢語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將青少年對漢語學習的熱情激發出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到漢語學習之中。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示他們自我才華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漢語勇于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逐步提高他們漢語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營造情景教學,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教學情景中,引導他們熟讀和背誦漢語古詩詞,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漢語語感,而且還能鍛煉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從而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漢語是我國各民族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基礎,近幾年來,新疆地區越來越重視漢語教學,而且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漢語教學是唯一能保護本民族文化、并學習主流文化的最佳途徑。漢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對促進新疆地區的教育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等發揮著不可磨滅的價值。作為漢語教師,要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民漢教育資源共享的新途徑、新渠道,切實實現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模式、布局、課程設置、管理等方面的優化,為最終提高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質量,實現“民漢兼通”的培養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古麗吉克拉木·阿地里.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寫作的能力[J].快樂閱讀.2015(06)
[2]周海英,景萍.針對小學漢語教師漢語學習策略教學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06:32-35.
[3]閆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