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虎
摘要:隨著課改理念的轉變,課堂教學思想的更新,創新教學模式更加利于優才生的培養。生物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尤其是實驗課它能夠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創作空間和機會;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更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基礎。可以通過展開想象注入創新思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實完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理念;興趣;創新素養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素養能力
在生物實課堂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成績,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等各項能力;教師必須解放思想,轉變理念,放開學生的手腳,不要牽著學生的鼻子一步一步地走,讓學生去模仿去創新,遇到問題各抒己見、發揮獨到見解;相信學生一定能夠成功。同時允許學生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直至成功;要讓學生從失敗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但在放手的基礎上,首先要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探索、去創新,把知識從反復的實踐中提煉出來,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實踐經驗,把課本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培養創新素養能力。
二、改進方法,規范操作,培養創新素養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通過實驗教學,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嚴格規范實驗操作;這才是學生具備初步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素養能力的前提。在實驗教學方面指導學生在預習中抓住每一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并在每個實驗步驟中規范操作,切不可胡亂創新改造,欲速則不達。應注重創新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實驗效果。
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獲奇效
我在《動植物細胞模型制作》的指導實驗中,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讓學生自己想、自己選、自己做、自己創;其中七(4)班有一位叫武文越的女同學選取的材料是用細銅絲,制做出了動、植物細胞的輪廓,即細胞膜;利用它良好的柔韌性和彎曲性較好,顏色微黃若隱若現與顯微鏡下細胞膜相接近;用數根牙簽緊貼細胞膜外制作成細胞壁,材料浪費少、美觀大方;選用數粒小紅豆堆放在一起形成一個明顯的細胞核結構呈現出細胞核形態;取數粒小綠豆在靠近細胞壁邊緣稀疏擺放,葉綠體效果出來了;在細胞輪廓中間的空白處用鉛筆點綴細密的小黑點,節省了原材料,這也是動、植物細胞共同擁有的結構不容忽視;利用白色硬紙板(顏色微透)剪成一個特殊形狀粘貼在細胞中央且占據了很大空間,讓學生識別動、植物細胞的差別,也就是說這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這樣以來就制作成功了一個動、植物細胞模型,給人以美觀大方、直觀明了的感覺,比起實物圖和視野中的圖像效果好了許多(如下圖)。
四、生物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現代的信息時代、信息社會,信息技術非常發達,我們能夠利用好信息網絡、各類網站、信息平臺、各類軟件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創新發展的學習環境;搭建一個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平臺;將會在教學成績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方面有一個很大的突破。
試舉一例,教學中《細胞的生長》一節,涉及到細胞的生理活動,一個生物體在生長的過程中,要通過細胞的分裂產生體積很小很小的新細胞,當然要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足夠的營養物質,然后經過一系列的轉化變成自身的組成成分,這時候它的的表面積與體積迅速增大。如果運用下載動畫鏈接一下來顯示整個細胞生長發育的全過程,真正看到一個活的細胞必須要有合適的表面積與體積才能從周圍環境中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正常生長。這樣既簡單又快捷,而且由于使用大屏幕展示,即使坐在后面的學生也能看到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教師實時的點播,整個教學重點突顯了出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一來也就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求知欲更加濃厚了。創新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素養得到了培養。
五、借助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提高培養學生大的創新素養的水平
因為社會實踐活動不同于課堂教學,其基本特點是學生有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選擇性,活動內容有廣泛性、伸縮性和趣味性;活動的方式有多樣性和靈活性;活動的進行有開發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如果能夠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堅持自愿參加的原則、全面發展的原則、為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的原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造才能的原則;那么也就能夠在生物教學中培養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素養的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造才能,既要求學生具備科學素養又要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例如我們在學習保護鳥類的多樣性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我將一個班的學生帶到了校外的小公園里,明確了我的目的后,我就將學生放開讓他們自己想、自己做、自己創;結果在課后小結的過程中竟然收獲到了出乎意外的效果,學生們在更好的保護鳥類資源問題上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做法以及如何創建更為科學合理的人工鳥巢;如何建造更為適合鳥類采食的飼養臺等等。同時還提出宣傳保護鳥類的宣傳標語,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建立愛鳥護鳥網站平臺。這樣就充分證明了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更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創新素養能力。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能力,要求教師設法采用各種創新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濃厚興趣還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由模仿變為獨創,由探索變為創新,真正使每一位學生的創新素養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七年級生物(上.下冊) 蘇科版
[2]八年級生物(上.下冊) 蘇科版
[3]教師報、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4]中國基礎教育、淺談在生物實驗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